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测绘学   20篇
地质学   4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
调用工作面内的参数,利用ArcGIS Engine通过概率积分法计算得出工作面内任意点的下沉值,并根据得出的沉陷值生成图像。这样就可以比较直观地将地表的变形情况展现出来,既能输出具体变形数值,又能够以图像的形式表达。  相似文献   
12.
以新庄孜矿为例,针对覆土造地过程中,煤矸石充填可能带来的重金属元素的迁移污染作了相关分析。采用煤矸石充填塌陷区,既减少矸石山占地面积,又能在塌陷区覆土造地;同时,填埋矸石有利于保护环境,防止环境污染,具有较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对淮南矿区覆土造地及工农业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13.
传统煤矿开采沉陷形变监测只能获得离散监测点的地表形变量,无法获取沉陷区整体的形变趋势,而D-InSAR技术能够获取整体地表形变信息,但D-InSAR技术需要大量遥感影像数据,否则导致时间失相干性而无法获得连续的形变量。本文针对D-InSAR影像数据解译过程中影像数据较少的问题,首先利用D-InSAR技术对淮北矿业集团袁店二矿7225、7226工作面进行了监测分析,获取了几个时间段内整体的下沉形变场;然后提出了采用三次样条插值与D-InSAR技术相结合的开采沉陷监测方法,基于D-InSAR影像上监测点监测值,利用三次样条插值建立了内插反演函数,在已建立函数的基础上得出了其他雷达卫星重访周期内的下沉值;最后将内插反演下沉值与实测水准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D-InSAR监测结果能够有效地反映开采沉陷的影响范围,能够较为准确地提取区域地表的形变信息;结合三次样条插值的D-InSAR技术监测结果最大误差和最大相对误差分别为31.5mm和17%,该方法能有效地解决D-InSAR影像数据缺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探讨利用ArcGIS软件进行淮南上窑粉煤灰复垦地数据库的建设,着重对复垦地区土地数据的专业化处理和建库流程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研究,有助于提高对该地区土地复垦信息管理的集中性和科学性,对实际的农业生产实践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沈震  徐良骥  郭辉  刘潇鹏 《测绘科学》2016,41(12):238-242
针对Knothe时间函数在描述点位动态下沉过程中的不足,该文采用分段函数构建改进的Knothe时间函数。结合煤矿工作面观测站实测数据,建立工作面开采沉陷动态下沉预计模型;并利用概率积分法模型及回归分析等方法解算模型所需参数,包括地表任意点最终下沉量、时间因素影响系数及地表点位最大下沉速度出现时间。经实验验证,基于改进的Knothe时间函数的开采沉陷动态预计模型能够真实地反映地表下沉的动态过程,且精度满足开采沉陷工作需要。  相似文献   
16.
吴鸿涛  徐良骥 《北京测绘》2015,(2):77-81,107
全站仪以其稳定的性能、简捷的操作、较高的精度被广泛的应用于工程实际中,但是针对其程序功能应用的研究还较少,对使用这些程序功能时易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的总结较少,给工程生产带来不便。因此,为了使测绘人员能更系统的了解全站仪,更全面的掌握其各项程序功能的应用,本文对全站仪程序功能的应用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阐述了原理,对一些常规的程序功能,指出了其在具体工程中的应用。对一些重要的功能进行了重点的应用测试研究,其中包括后方交会危险圆带宽的研究,悬高测量的研究等,得到了一些实用的结论,目的是使测绘人员在使用全站仪时能更好的发挥其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分析建筑荷载作用下老采空区上方覆岩与地表残余变形规律及其应力传递变化特征, 本文以淮南矿区新庄孜矿新淮工厂为试验点, 通过相似材料模拟试验, 获取荷载条件下重复采动形成的老采空区残余变形及应力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 重复开采会加剧覆岩和地表移动变形, 并且使得覆岩和地表变形更加剧烈;当在停采线上方、开切眼上方、采空区上方和煤柱上方的地表分别施加荷载时, 各个位置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移动变形, 且随着荷载增加, 地表残余变形随之增大并达到最大变形值。重复开采会造成覆岩内部应力随着工作面的推进缓慢上升, 并达到一定峰值;在施加荷载压力后, 覆岩内部应力逐渐上升并最后趋于稳定, 覆岩响应范围与覆岩距离荷载加载位置之间的距离有关, 距离荷载加载位置较近的覆岩影响较大, 而距离荷载加压较远的覆岩受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8.
为分析厚松散层条件下采煤引起的覆岩运动与地表移动变形规律,以淮南矿区顾北矿13121工作面、谢桥矿11316工作面、张集矿1217(1)工作面等3个厚松散层开采条件下的地表移动观测站实测资料为基础,并结合相似材料模拟试验进行研究,总结归纳了厚松散层开采条件下产生的地表下沉系数偏大和地表移动变形活跃期等问题,获得了厚松散层条件下覆岩运动与地表移动变形规律研究方面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以淮北闸河矿区为例,以煤炭资源开发引起的土地资源与环境的演变为研究对象,采用3S技术获取该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信息,建立土地利用变化转移矩阵,并对该区的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力因素进行初步分析。研究表明,因矿区内煤炭开采和经济的持续发展,使得矿区土地遭受不同程度的毁损。通过采取合理的城乡规划和土地环境整治工程,矿区的土地仍然得到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20.
利用粉煤灰和煤矸石作为充填基质充填沉陷地覆土造地是治理采煤塌陷区的重要方法之一.为研究煤矸石、粉煤灰充填复垦方式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本文以淮南上窑粉煤灰场复垦地和新庄孜矿煤矸石充填复垦地为研究对象,分别对粉煤灰复垦地土壤样品、煤矸石复垦地土壤样品和对照地块土壤样品的土壤pH值、土壤含水量、土壤有机质、水解氮、速效磷、有效钾含量、冬小麦产量等指标监测分析.结果表明,复垦土壤pH值大于对照土壤样品,粉煤灰充填复垦土壤呈强碱性,煤矸石充填复垦土壤pH值接近对照土壤;粉煤灰充填复垦地粉煤灰层土壤含水量明显大于对照土壤样品,煤矸石充填复垦地煤矸石层土壤含水量明显低于对照土壤样品;复垦土壤有机质、水解氮、速效磷、有效钾含量、冬小麦产量低于对照土壤样品.粉煤灰充填复垦土壤水解氮含量、有效钾含量低于煤矸石充填复垦土壤,速效磷含量高于煤矸石充填复垦土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