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地质学   23篇
综合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张苗红  李峰  徐恒  眭素刚 《云南地质》2007,26(4):466-471
盆地大部分地区浅层地下水普遍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经济发达、工业密集区乡镇受污染较为严重,水质显著恶化,论述由于不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引起的区域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地面沉降、地下水污染等环境问题,提出改善与保护地下水资源及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文章分析了云南省宾川县拉乌滑坡的形成机制,并对滑坡在不同工况下采用剩余推力法进行了稳定性计算。结果表明,持续降雨或暴雨对滑坡稳定性有很大的影响,必须加以治理。并提出了对滑坡的一些简单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3.
地质档案管理作为地质工作中最基础性的一项管理工作,其管理水平对地勘单位的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属地化地勘单位地质档案管理存在地质资料管理体系不够完善;地质资料管理意识薄弱;地质资料保密意识薄弱等问题。因此,建议进一步加大对地质档案管理的投入,完善地质档案管理体系,强化地质档案的保密意识,提高属地化地勘单位的地质档案管理水平,确保地质档案有效的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14.
梁河来利山锡矿区位于三江构造带南段西缘,断裂构造特别发育.通过对矿区控矿构造的分析,论述了控矿构造的特征,进而探讨构造与成矿的关系,认为断裂构造在成矿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该矿区断裂构造具有多期活动的特点,早期为压扭性,后期显张扭性.岩浆期后含矿热液沿接触带破碎带或外带构造破碎带运移并在破碎带中充填、交代而成矿体.因此,断裂构造是成矿的必要条件,构造与成矿有着密切的依存关系.  相似文献   
15.
位于金沙江-红河富碱斑岩带中段东部的程海断裂带,产出有一系列与喜马拉雅期富碱斑岩有关的铜多金属矿床。以区内近年找矿取得重大突破的分水岭、小龙潭和笔架山铜钼金多金属矿床为研究对象,在对其矿化类型特征详细研究基础上,结合近年来程海断裂带各矿化类型取得的最新地球化学资料,开展成矿模式研究。结果表明:本区矿床多产出斑岩型、接触交代型和构造破碎带型3种原生矿化类型,与富碱岩浆相关,继承性特征明显。Pb、S、H、O同位素及流体包裹体研究显示,从斑岩型→接触交代型→构造破碎带型,成矿物源从幔源→壳幔混合,幔源为主→壳幔混合,壳源为主逐渐过渡,矿化剂硫从幔源硫向壳幔混合硫过渡,成矿流体从单一岩浆水向岩浆水大气水混合转变,成矿温度、盐度从高温、中高盐度→中高温、中盐度→中低温低盐度变化,总体表现典型斑岩成矿系统特征。最后,综合以上成果建立了成矿模式,有望为寻找相似类型矿床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6.
金沙厂铅锌矿床的主要赋矿层为灯影组上统第二岩性段和寒武系下统梅树村组。矿体在空间分布上严格受到含矿建造的控制。本文通过对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进行论述, 对下一步找矿方向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7.
造山带背景下矿床的矿后剥蚀历史及保存示踪研究,有助于理解区域成矿作用和指导找矿勘查与评价。滇西北甭哥金矿床是一个与印支期碱性岩有关的热液型金多金属矿床,金储量已达中型规模,但对其矿床成因和成矿潜力仍不明朗。该矿床处在西南三江造山带北段与扬子地台西缘的交汇地带,是香格里拉印支.燕山期巨型斑岩.矽卡岩型Cu-Au-Mo多金属矿集区的组成部分,是开展矿床剥蚀历史及保存示踪研究的理想地区。本文以甭哥金矿区含矿碱性岩体为研究对象,通过系统的剖面实测、样品采集和磷灰石裂变径迹测试,经热史模拟,估算其隆升历史及剥蚀深度。结果表明,甭哥金矿区自喜马拉雅期以来主要经历了42~32Ma、32~16Ma和16~6Ma三期隆升.剥蚀事件,三组年龄较好地限制了其构造热事件活动时限,该构造事件在西南三江地区具有普遍一致性;含矿岩体的隆升量及隆升速率分别为5852~6422m和0.21~0.39mm/a,剥蚀量和剥蚀速率分别为2130m和0.07~0.14mm/a;其最大剥蚀量远小于成矿深度,表明该矿床形成后的剥蚀程度弱,保存状况较好,尚具有较大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8.
丘北飞尺角铝土矿床是云南近年新发现的具大型规模的铝土矿床。针对矿区沉积型铝土矿(岩)石、下伏灰岩和玄武岩进行了主、微量和稀土元素研究结果表明:铝土矿(岩)主量元素主要由Al_2O_3、SiO_2、TFeO和TiO_2组成,具高铁、中硅、低铝特点。铝土矿(岩)Al/Si(0.69~5.19)、Al/Ti(5.01~29.47)比值与下伏灰岩(Al/Si=0.65~1.33,Al/Ti=3.53~14.32)接近,Harker图显示玄武岩与铝土矿(岩)线性关系更为显著,表明铝土矿(岩)物源具多源性特点,灰岩和玄武岩均有贡献。铝土矿(岩)微量元素富集高场强元素(Th、Nb、Zr、Hf和Ti)与下伏玄武岩相似。在Zr-Ti图上铝土矿(岩)相对集中分布在玄武岩区及其附近。铝土矿(岩)稀土元素配分曲线缓右倾、稀土总量、δCe值与玄武岩相近。在LogCr-LogNi和w(La)/w(Yb)-w(REE)图上铝土矿(岩)分布接近玄武岩区而远离碳酸岩区。铝土矿(岩)具正Ce异常,中等Th/U和高Sr/Ba比值特点。综合岩石学、地球化学和成矿地质背景分析认为飞尺角铝土矿(岩)是在富氧的海相环境下由沉积作用形成,其下伏玄武岩为成矿提供了主要物源,灰岩贡献很少。  相似文献   
19.
准噶尔盆地东部侏罗纪处于大型内陆湖盆的东北缘,发育三套稳定分布的煤层,分别位于侏罗系西山窑组下部、八道湾组上部和八道湾组中下部。西山窑组煤层和八道湾组上部煤层形成于湖退型三角洲,煤层厚度大,八道湾组中下部煤层形成于湖侵期滨湖沼泽,厚度薄但分布稳定。准东地区基准面和可容空间变化对聚煤作用及煤系层序结构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侏罗纪受盆地基底差异性沉降的影响,可容空间发生周期性变化,湖退期可容空间向盆地中心迁移,盆地中心及滨岸带以下部位具有较大的可容空间,有利于泥炭保存,形成西山窑组主力煤层和八道湾组上部煤层,这两套煤层在基准面旋回划分中可作为沉积作用的转换面,是时间地层对比的界面。八道湾组中下部煤层具有初始湖泛面性质,可作为层序界面。通过对准东彩31井区煤系基准面旋回进行划分对比,合理地解释了彩31井区西山窑组油藏油气水空间分布关系,在岩性油气藏识别和油藏精细描述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斑岩型矿床是云南省重要矿床类型之一,文章结合近年采相关的研究成果资料,对宁蒗-祥云地区斑岩型矿床的地质特征及成矿条件进行了论述,对在云南寻找斑岩型矿床的找矿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