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27篇
  免费   599篇
  国内免费   758篇
测绘学   367篇
大气科学   483篇
地球物理   296篇
地质学   2010篇
海洋学   615篇
天文学   23篇
综合类   263篇
自然地理   327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109篇
  2022年   128篇
  2021年   111篇
  2020年   137篇
  2019年   126篇
  2018年   128篇
  2017年   76篇
  2016年   80篇
  2015年   110篇
  2014年   156篇
  2013年   162篇
  2012年   213篇
  2011年   209篇
  2010年   221篇
  2009年   197篇
  2008年   189篇
  2007年   190篇
  2006年   168篇
  2005年   172篇
  2004年   153篇
  2003年   109篇
  2002年   80篇
  2001年   101篇
  2000年   81篇
  1999年   77篇
  1998年   66篇
  1997年   65篇
  1996年   66篇
  1995年   50篇
  1994年   61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52篇
  1991年   69篇
  1990年   49篇
  1989年   40篇
  1988年   39篇
  1987年   43篇
  1986年   26篇
  1985年   34篇
  1984年   23篇
  1983年   19篇
  1982年   24篇
  1981年   17篇
  1980年   14篇
  1979年   8篇
  1978年   9篇
  1959年   8篇
  1957年   6篇
  1956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东海盆地西湖凹陷致密砂岩气资源丰富,近年来古近系花港组成为勘探热点层位,但储层的致密化及与油气充注关系不明制约着花港组致密砂岩气的有效勘探和经济开发。在花港组储层特征的基础上,划分及厘定储层成岩作用类型与演化序列,恢复并揭示储层致密化过程及与油气充注的匹配关系。研究表明,西湖凹陷花港组储层砂岩主要经历压实、胶结和溶蚀3种成岩作用,压实作用是导致花港组储层孔隙损失和致密化的根本原因;并经历同生阶段、早成岩阶段(A、B期)和中成岩阶段(A、B期)共3阶段5期次的成岩演化过程;在中成岩阶段A2期时成岩环境开始由酸性向碱性发生转变,并伴随着晚期碳酸盐、硅质等胶结作用发育以及机械压实作用持续增强,储层逐渐趋于致密化;结合与油气主成藏期(7~0 Ma)的耦合关系将研究区花港组储层划分为3种类型:成藏未致密型储层、成藏同步致密型储层、成藏已致密型储层。研究梳理了西湖凹陷花港组储层特征、成岩演化序列、储层致密化及与油气充注的耦合关系,为下一步研究区致密砂岩气的勘探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992.
青岛文昌鱼(Branchiostoma japonicus)采自于青岛沙子口海区,在室内进行周年培育。每月采集样品,经测量、固定以及组织切片观察,研究了其周年卵巢和精巢的发育规律。结果表明,室内培育的文昌鱼一周年内全长没有明显变化,仅体质量在繁殖期即其性腺发育至Ⅴ期时有明显增大(P0.05=,精卵排空后则恢复原来体质量。文昌鱼1 a内在夏季6~7月繁殖1次,能自行排放卵和精子,排空后个体的卵巢或精巢,在适宜的条件下,经历Ⅰ、Ⅱ、Ⅲ、Ⅳ和Ⅴ期的发育过程,进行下一轮的性腺发育。文昌鱼精巢在Ⅳ期前先于卵巢发育,两者在Ⅳ期前发育都不同步,精巢处于Ⅳ期时间较长,一般从3月持续到5月,而卵巢处于Ⅳ期一般是在4月~5月。  相似文献   
993.
将一种新型湍流通量参数化方案代入到大气环流模式CAM3中,对比分析了模式改进前后模拟的风应力、感热通量、潜热通量和降水的全球分布,以及风应力、潜热通量和降水的纬向平均。结果表明:改进后模式的模拟结果更接近ERS、ERA40湍流通量数据和CMAP综合降水数据,其中对西风带上洋面风应力、亚洲季风区的潜热通量和降水改进明显。由于该新型湍流通量参数化方案直接由整体理查逊数、空气动力学粗糙度和热力学粗糙度参数化稳定度参数,避免了通过循环迭代计算Obukhov长度,计算效率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994.
空间目标探测和编目是航天器安全的重要课题, 空间目标数量巨大, 造成轨道计算的工作量十分繁重. 分析方法虽然计算速度快, 却不能适应高精度观测资料的处理工作, 因而数值方法将成为目标轨道计算的重要方法. 空间目标编目工作普遍涉及密集星历的产生和计算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的大偏心率轨道数值计算目前尚未形成兼具计算精度和计算效率的有效技术手段, 难以满足编目工作的处理要求. 在此背景下, 提出一种适用于大偏心率轨道密集星历精密计算的快速处理方法, 并通过数值实验对模型参数进行优选, 最后通过计算实例证实了该计算方案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995.
刘通  闫文林  许国昌  徐天河 《测绘科学》2019,44(2):145-149,170
为了提高稀疏控制点摄影测量的可靠性,该文提出一种快速、有效地检核被破坏的地面控制点的新方法。该方法主要是基于光束法的基本框架,利用自动循环探测、穷举法和投票表决的方式对地面控制点进行检验。该文通过我国某地区1∶10 000航摄比例尺的4幅影像的小样本控制点数据对该方法进行了测试与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快速、准确地对有限被破坏地面控制点进行识别和纠正,具有较高的粗差崩溃污染率,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外业补测工作。  相似文献   
996.
浙江沿岸海域虾类优势种空间生态位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生态位与种间竞争、资源利用密切联系,体现了物种在群落中利用资源的能力。为探明浙江沿岸海域虾类分布格局的形成和影响因素,通过相对重要性指数确定了虾类群落优势种,分别采用Levins公式和Pianka指数计测了虾类优势种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并通过典范对应分析(CCA)研究生态位分化情况。结果表明:研究海域共出现13种虾类优势种,根据生态位宽度大小将研究海域内的虾类优势种分为3类,细巧仿对虾、细螯虾、鲜明鼓虾和中华管鞭虾属于第一类群,以上4种虾类的空间生态位宽度较宽;日本鼓虾、哈氏仿对虾、鹰爪虾、中国毛虾和葛氏长臂虾属于第二类群,这5种虾类空间生态位略低于第一类群,但其生态位仍相对较宽;戴氏赤虾、脊腹褐虾、东海红虾和大管鞭虾这4种虾类的空间生态位较窄,属第三类群;生态位重叠指数变化范围在0.00~0.78,将重叠指数按照大于0.6、0.3~0.6和小于0.3划分为重叠度较高、重叠度较低和重叠度低3个重叠度等级,结果表明,虾类优势种生态位重叠以较低和低2个等级为主;虾类分布受水深、底层溶解氧和底层盐度的影响较大,受水温影响较小。虾类群落优势种空间生态位与生活习性、种间竞争、摄食以及海洋环境因子等多种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997.
针对不同评价指标对决策结果影响权重多样性的问题,建立多属性决策模型对平台主尺度方案进行优化决策。基于自升式平台主体设计参数数据库,采用BP人工神经网络建立平台主尺寸关键参数多变量预测模型,在此基础上开展主尺度方案正交优化设计。将桩腿屈服强度、屈曲稳性、整体抗倾稳性作为平台安全适用性评估准则,进一步运用多属性决策理论,建立基于信息熵的自升式平台主尺度方案决策方法。研究结果表明,BP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多属性决策模型可以将平台结构安全适用性定量评估引入方案决策过程中,而且综合考虑了不同评价指标对平台主尺度设计方案的影响程度及敏感性;最终,对SD-400自升式平台主尺度进行优化决策,验证了该方法的工程适用性。  相似文献   
998.
针对一年中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服务(IGS)跟踪站联测残差影响较大等问题,总结平均温度变化、雨雪天气情况与IGS站联测残差的关系,判断影响IGS跟踪站联测残差的因素. 适合我国境内及周边IGS站联测的基准站的稳定性检测,并使用标准化均方根误差平均值(NRMS)进行评价,在避免影响精度因素的情况下进行联测,提高精度. 最后选取2018年CHAN站作为未知站点,对我国东北地区周边4个IGS站(BJFS、DAEJ、SHAO、ULAB)进行联测,利用GAMIT/GLOBK软件进行高精度基线处理,并选择2017年数据进行检核. 实验结果表明平均温度变化与雨雪天气是影响IGS跟踪站联测残差的两项因素,平均温度与NRMS值呈负相关趋势,相关性大于60%. 雨雪天气联测效果较差,较非雨雪天气NRMS值相差0.5 mm左右,其中降雪天气联测精度最低,不建议雨雪天气进行联测任务.   相似文献   
999.
杂交鲷和黑鲷幼鱼的代谢率及排泄率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杂交鲷是以真鲷为母本,黑鲷为父本的杂交F1代品种,为了比较杂交鲷与黑鲷的代谢特征,采用静水密闭式呼吸仪测定了13、18、23、28、33℃(32℃)5个温度下杂交鲷和黑鲷幼鱼的代谢率及排泄率.结果表明:13~28℃温度下,杂交鲷和黑鲷幼鱼的代谢率、排泄率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28℃时杂交鲷和黑鲷幼鱼的代谢率、排泄率分别为14.22±0.95、0.39±0.02 J/(g.h)和17.47±0.14、0.43±0.02 J/(.gh),分别是其13℃时的5.69、4.05倍和4.01、3.73倍;且各温度下黑鲷的代谢率始终高于杂交鲷,前者是后者的1.23~1.73倍;杂交鲷和黑鲷幼鱼分别在32℃和33℃时代谢率比28℃下跌了22.23%和3.83%,证明该温度已分别超出了这2种幼鱼的最高适温;杂交鲷和黑鲷幼鱼28℃时的窒息点溶解氧含量分别为1.94、1.40 mg/dm3,低于真鲷21℃时的窒息点溶解氧含量(2.30 mg/dm3);O∶N原子比值结果显示,28℃时蛋白质供能比最低,生长积累速度最快,是2种幼鱼的最适温度.综合分析认为,杂交鲷幼鱼具有代谢率显著低于亲本的优点,也继承了父本耐低温的特点,但同时失去了亲本耐高温、耐低氧的特点,并出现了应激反应大等不良性状.  相似文献   
1000.
江淮平原地区晚冰期以来的气候与环境变化记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