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5篇
地质学   41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41.
夯土建筑遗址表面温度变化特征及预报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国内首次把红外热像仪应用于交河故城土遗址保护中,解决了土遗址表面温度测量的难题。通过对夯土建筑遗址墙体表面温度的监测,得出墙体表面温度随时间、空间的分布及变化规律。监测结果显示,太阳辐射、墙体朝向、风化程度等是影响土遗址墙体表面温度的重要因素。监测期间墙体的最高日温差达35?C,若在极端条件下则会更高,剧烈的温度变化减弱了土体强度,加剧了土遗址的劣化。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回归拟合的方法,建立了夯土建筑遗址表面温度预报模型,通过气温即可计算出土遗址墙体表面的日温差,为土遗址的水热研究、盐分运移研究及其他相关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42.
表土结皮形成影响因素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表土结皮普遍发育,其形成受诸多因素影响。土壤质地是影响表土结皮形成的最重要因素。此外,团聚体稳定性、表面粗糙度、矿物质和交换性离子浓度、降雨历时、降雨强度、前期含水量、湿润速度等因素同样对结皮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结皮的形成可以简要归纳为两个主要过程,一是团聚体的分散,二是分散后的粘粒阻塞土壤孔隙。因此团聚体稳定性和粘粒含量是影响表土结皮形成的关键。研究发现,土壤中粘粒含量为20%~30%时,极易形成结皮,当粘粒含量超过40%时,团聚体变得较为稳定,结皮形成受到一定抑制。此外,土壤中如果富含蒙脱石矿物,或者土壤溶液具有较低的交换性钠离子和电解质浓度,则表土结皮易于形成。前期含水量和湿润速度对结皮形成也同样具有重要影响。试验表明,粘粒含量较高的试样在较低的前期含水量情况下更容易形成结皮,因为稳定性较高的团聚体在干燥条件下更容易因迅速湿润而崩解。湿润速度对表土结皮的影响作用随着粘粒含量的增加而增大,但在土壤结构不稳定条件下,其影响作用受到很大限制。影响结皮形成的各因素并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互相作用、互相影响,这给定量研究和分析结皮形成敏感性带来很大难度,如何对各影响因子的临界值进行确定以及定量研...  相似文献   
43.
土建筑遗址表面结皮形成与剥离机制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张虎元  刘平  王锦芳  王旭东 《岩土力学》2009,30(7):1883-1891
以交河故城土遗址为原型,通过现场调查、取样和室内试验,研究了土建筑表面结皮的物理化学性质,提出了土质墙体表面结皮的形成与剥离机制。粒度分析、粉晶X射线衍射分析、易溶盐离子色谱分析表明,与下伏母墙相比,结皮层粒度偏细,易溶盐含量偏低;红外摄像测温显示,结皮层升温、降温幅度更大。研究认为,土建筑遗址结皮层的形成是墙面土体局部饱和崩解、泥浆蠕移干燥的结果,其形成初期对抵抗土遗址风化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但随后在剧烈的热胀冷缩作用及风蚀作用影响下发生剥离和脱落,反而加速土遗址的劣化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