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28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58篇
海洋学   2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2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利用差分GPS进行地面沉降监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更好地利用GPS对地面沉降进行监测,详细介绍了差分GPS静态相对定位的工作原理,探讨了差分GPS测量应用于地面沉降监测时的实现方法,介绍了影响差分GPS定位精度的因素。结果表明,利用差分GPS静态测量大范围地面沉降的方法精度高,工作效率高。  相似文献   
62.
张胜  蒋家龙  赵华宏  王辉 《安徽地质》2006,16(3):228-230,240
采空区存在对高速公路的修建和运营安全产生严重影响,由于采空区具有隐伏性强、空间分布规律性差、冒落塌陷难以预测等特点,因此采空区治理具有一定的困难和不确定性,文章结合铜陵至汤口高速公路洪山小煤矿采空区的处治,阐述采用全充填压力注水泥粘土浆法治理采空区的设计要点,并提出工程质量检测标准和方法。  相似文献   
63.
宁波盆地高Fe、Mn地下水中富含有机物及微生物。本文以氢氧同位素、有机地球化学及微生物地球化学等方法,进行了野外及室内元素转移的实验研究。并着重研究了宁波盆地地下水主要开采层——大型淡水体中铁、锰及微量元素地球化学行为及其形成、分布。提出非离子态铁、锰主要是以无机及有机络合物形式存在和迁移的新认识,认为有机物及微生物代谢活动对铁、锰及某些微量元素的迁移聚集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元素转移的化学及生物因素作用的对此实验,论证了宁波盆地大型淡水体的整个水动力过程,不只是无生命的无机化学过程,而是一个永-岩-微生物相互作用活的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64.
成丹  刘静  郭淳薇  匡昕  张胜 《气象科技》2018,46(4):814-821
利用2011—2015年5—9月华中4省河南、湖北、湖南、江西逐日日用电量、日峰负荷、日谷负荷与同期气象数据,探讨炎热天气过程对电力负荷的影响特征,并分别对4省建立基于积温热累积效应的电力负荷预测模型。结果表明:持续3d以上的炎热天气过程对电力负荷增长影响显著,其中湖北的电力负荷增量最大;当气温大于等于积温热累积效应的气温临界值时,对电力负荷增长有显著影响,其中湖南的日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的初始敏感值分别为31℃、36℃、27℃,强敏感值分别为32℃、39℃、29℃;建立基于积温热累积效应的电力气象负荷多元回归预测模型,经2016年5—9月应用检验,华中4省的平均相对误差均控制在5%以内,根据具体天气情况进行适当订正,对国家电网公司华中分部电力调度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5.
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资源的利用产生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尤其是化肥的超量施用,已经危及包气带土体和地下水的质量安全。大量的氮素没有被农作物吸收,经微生物硝化作用后,以硝态氮的形式进入包气带土体,使包气带土体普遍受到氮素不同程度的污染。本文简述了包气带土体硝态氮污染的室内微生态修复、阻控技术和实验研究,探讨了今后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6.
高速公路软弱路基施工质量综合检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合肥—杭州高速公路(芜湖—宣城段)地基是软土层,采用粉喷桩及水泥搅拌桩加固地基,为了准确快速地检测桩基的质量,采用了多种方法进行检测。文中介绍了这些检测方法效果及对比其优缺点,探寻一种准确快速的软弱路基施工质量检测方法组合。  相似文献   
67.
针对我国广泛分布的碳酸盐-硫酸盐岩混合建造,选择其中的硫酸盐岩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水-岩和水-岩-细菌两个封闭系统的硫酸盐岩溶蚀模拟实验,模拟了细菌数、温度、时间等因素对反应系统水化学组分的影响,研究了两个系统内的地球化学作用.结果表明,水-岩系统内发生的是硫酸盐岩溶解作用;水-岩-细菌系统内发生了细菌硫酸盐还原作用和细菌硫酸盐还原驱动的硫酸盐岩溶解作用,导致埋藏环境硫酸盐岩岩溶的发育,进而增强了与硫酸盐岩共生的碳酸盐岩的渗透性.研究成果开拓了油气储层古岩溶研究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68.
刘琦  卢耀如  张凤娥  齐继祥  张胜 《岩土力学》2010,31(Z2):149-154
通过扫描电镜和压汞试验,对不同温度和动水压力条件下,CO2水溶液溶蚀前后的灰岩微观结构进行研究,定性分析并探讨溶蚀作用的微观机制。首先,灰岩的溶蚀作用受岩性和结构控制,相同条件下微晶灰岩溶蚀速度和溶蚀量比鲕粒灰岩小;其次,温度和动水压力的影响较显著,动水压力高使得岩样表面的孔隙、裂隙增多并加深,析出的晶体大小悬殊,多为不规则的他形,温度升高会加剧溶蚀和结晶作用,使结晶体粗大且晶形完好。另外,灰岩在发生表面溶蚀的同时还发生孔隙结构特征改变,孔隙结构变得不均匀、不连续化,产生次生孔隙和次生矿物,受动水压力影响,灰岩的渗透性降低,结构面的连接会弱化。这些微观溶蚀特征也很好地记载了溶蚀作用过程中的信息及其结果。  相似文献   
69.
张胜 《探矿工程》2016,43(12):6-11,17
为保证三维水平井钻井施工安全、高效,顺利钻达地质目标层,使用COMPASS软件对三维水平井轨道进行了优化设计研究,通过模拟分析,总结出了三维水平井靶前距设计规律,提出了最小纵向靶前距概念,为三维水平井靶前距优化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0.
李欢欢  王玉玺  张胜 《探矿工程》2010,37(12):26-28
为了减少钻井对环境的污染等问题,大庆油田在中浅层探井钻井设计过程中有针对性的进行了优化设计,主要从井身结构设计入手,同时对钻井液设计、钻具组合设计、固井设计一系列的设计方案制定了相应的预防措施和改进。改进后的井身结构设计不仅提高了钻井施工过程中的井控安全性,而且较好地保护了环境,特别是对深层地表水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研究了储层潜在损害方式,分析了钻井保护技术的作用原理、应用情况与取得的效果,经过2010年已钻的15口中浅层油气深下表层探井的后效跟踪,包括整个钻井过程和后续的采油过程,均未发现出现污染地表水和周围环境的现象,较之以前石油钻井更加环保,更加符合日益发展的社会对环境保护的要求,这对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