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7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60篇
测绘学   31篇
大气科学   76篇
地球物理   94篇
地质学   159篇
海洋学   15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20篇
自然地理   3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2篇
  1956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61.
本文利用统计学的方法,评估了17个参加第五次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5)的海气耦合模式对东亚冬季风(EAWM)年际变化的模拟。结果表明:多数模式对东亚冬季风的年际变化有一定的模拟能力,其中对东亚大槽年际变化的模拟最好;模式对东亚冬季主要系统的年际变化在空间上的模拟好于强度,对强度的模拟以偏弱为主;通过综合评估得到模拟能力好的模式有:bcc-csm1-1,CCSM4,HadCM3,NorESM1-M。针对模式间对冬季风年际变化模拟能力差别较大的现象,选取了4个模拟能力最好的模式和5个最差的进行讨论;通过评估El Ni?o对东亚冬季环流的影响,发现模式对El Ni?o与EAWM之间相互关系(El Ni?o-EAWM)的模拟能力是模式间对冬季风年际变化模拟偏差较大的原因之一,即对El Ni?o-EAWM模拟好的模式对东亚冬季风年际变化的模拟也好。  相似文献   
62.
承灾体易损性分析是灾害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易损性问题的讨论,把铁路系统功能失效作为综合性要素,选取灾害密度、灾害频数、断道时间、断道次数以及断道强度作为评估指标,对新亚欧大陆桥新疆段沿线的6 个工务段的易损性评估指标进行分区计算,并根据各指标贡献率赋予权重值和进行灰色分级,然后构造模型,将初始化后各指标值代入分别求算各工务段辖区段的易损度。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工务段辖属区段为极强易损区段(0 .8936) ,石河子工务段辖属区段为强易损区段(0 .7428) ,其余各区段为中度易损区段,其中奎屯> 柳园> 鄯善> 哈密。  相似文献   
63.
高德全 《中国沙漠》1986,6(1):45-49
巴盟河套地区(东经107°至109°,北纬40°30'至41°30'的范围内)的西部与乌兰布和沙漠相接。由于乌兰布和沙漠的入侵和古黄河故道被风蚀吹扬,在区内形成了120万亩沙地。沙地地表以中小形新月形沙丘和沙丘链为主,一般高3-7米,密度较稀,多为流动沙丘,沙丘下伏为厚度不同的粘土层。  相似文献   
64.
魏俊浩  张德全 《地质科学》1999,34(4):473-484
以河南西峡石板沟金矿为例,选择了一条控矿剪切带,对其中成矿地段的近矿蚀变岩和非成矿地段糜棱岩进行了系统的采样,探讨了二者在流体-岩石反应及岩石质量平衡之间的差异性。研究表明,剪切带中矿化地段蚀变岩其岩石体积总是扩容的,非矿化地段糜棱岩在变形过程中体积是损失的。矿化地段蚀变岩活性元素(K、Na、Si)总体呈被带入趋势,非矿化地段糜棱岩活性元素总体呈迁出趋势,糜棱岩的流体岩石率(Nu为93.68—468.40)远大于蚀变岩的流体岩石率(Nc(Ⅳ)s为36.11-216.67),剪切带中常量元素与微量元素富集与损失是渗透性流体带入、带出,岩石的体积损失与扩容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65.
考察分析了东天山南坡(吐鲁番段)人工增水潜力。研究表明,虽然盆地平原降水甚微,但山区具有可观的云水资源,并集中在6、7、8三个月。抓住有利时机进行作业,增加降水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6.
首先通过模板匹配方法检测无为震群活动期间目录遗漏的地震事件,共识别出5次遗漏地震事件,震级为ML0.5~1.2,得到了更为完整的地震目录;然后基于波形互相关震相检测技术标定震相到时,进而采用双差定位方法进行精定位,精定位后震群分布更加集中,未见明显的优势方位分布;采用Snoke方法计算震级较大地震的震源机制,结果表明,此次震群为NEE向的水平挤压与NNE向的水平拉张应力场作用下具逆冲分量的走滑型地震活动,严家桥-枫沙湖断裂可能为其发震构造;最后,计算了震群序列的视应力,结果显示,视应力和扣除震级影响后的差视应力随着震群序列的衰减逐渐恢复,因此,分析认为,随着无为震群序列的衰减,震源区发生更大地震的可能性不大。  相似文献   
67.
基于CUDA的地震相干体并行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全 《地质与勘探》2020,56(1):147-153
相干体技术在地震勘探资料解释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由于相干体技术处理的对象是三维地震数据体,所以算法运算时间较长。为了缩短解释周期,本文充分发挥GPU并行计算优势,对C3相干体算法进行并行化分析。从硬盘读取数据到GPU上计算相干值并写入硬盘的整个过程进行分析,剔除了冗余数据的读取,完成了C3相干体算法的并行化设计与实现。最后分别对串行算法与并行算法进行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并行算法在保证精度的前提下达到了16倍左右的加速比,对加快地震资料解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8.
倪红玉  刘泽民  洪德全  赵朋  汪小厉 《地震》2019,39(3):138-148
本文首先通过Snoke发展的利用P波、 SV波和SH波的初动和振幅比方法计算秦岭—大别东段2008年以来83次ML≥2.5地震的震源机制解, 然后通过FMSI方法反演得到平均应力场的方向特征: 近东西向的水平挤压和近南北向的水平拉张作用, 与参数统计结果一致; 进而通过震源机制的一致性参数分析应力场方向的变化信息。 分析表明震源机制解呈现了由变化紊乱、 偏离平均应力场到变化一致、 趋于平均应力场再到变化紊乱、 偏离平均应力场的变化过程, 在显著地震前, 研究区整体的震源机制一致性参数处于持续低值状态; 计算了2008年以来93次ML≥2.5地震的视应力, 拟合视应力与震级的关系, 分析扣除震级影响的差视应力随时间变化特征, 近似反映研究区应力大小的变化。 分析表明显著地震前研究区的差视应力值呈现出明显的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过程, 在下降过程中发生地震; 最后利用震源机制一致性参数和差视应力综合分析研究区的应力状态, 均表明显著地震前震源区的构造应力场增强。 目前研究区的震源机制一致性参数较高、 差视应力较低, 研究区的应力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69.
张聚贤  刘伟 《地震工程学报》2019,41(2):406-411,475
当前强震后铁路路基变形预测中,相关算法未能考虑激活函数的非线性属性,造成非线性变形特征数据提取不完整,且其特征数据存在偏差,陷入局部最优解。文章提出BP神经网络算法考虑激活函数后对强震路基塌陷变形预测方法,采用双极S因子补偿ReLU非线性激活函数,优化BP神经网络算法,解决非线性路基变形特征数提取问题。利用数据标准化归一方法,对已修正提取的全部变形特征数据进行偏差数据归一,得到路基变形特征数据集合,结合强震后路基变形连接权值计算路基变形预测值,完成强震路基塌陷变形预测。结合实测结果,在matlab下进行预测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混合方法可以有效地对水平地震作用下铁路路基塌陷变形程度进行预测,且预测值在误差允许范围内,为铁路的安全运行以及实时维护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0.
针对海洋中的海浪高度数据存在非线性和非平稳性的特点,海浪高度的预测就变得相对复杂。基于变分模态分解(VMD),在引入注意力机制(AM)的基础上,对传统长短期记忆(LSTM)神经网络算法进行了改进,提出了一种基于混合模型的海浪高度预测算法。算法通过预处理、预测和重构3个主要步骤,对海浪高度的时间序列进行预测。为了比较和说明,以太平洋东北海盆海域和马尾藻海域的4个站点浮标数据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混合模型(VALM)将海浪高度数据分解为更平稳和更规则的子序列;可以更好的区分数据之间的重要程度,并能够携带更多信息的数据;与支持向量回归(SVR)、人工神经网络(ANN)和LSTM等模型进行比较,VALM模型的预测效果最好且具备一定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