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1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24篇
地球物理   48篇
地质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7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中国部分地磁台站年均值与IGRF模型一致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中国部分地磁台站1990~2003年的年均值资料,研究了台站年均值与IGRF模型计算值的一致程度,结果表明:①我国地磁台站的长期变速度与IGRF模型的长期变速度有差异:总体来讲,我国台站磁偏角D和垂直强度Z的长期变速度低于IGRF模型的相应速度;水平强度H的长期变速度在1990~1995年间高于IGRF模型的相应速度,在1995~2000年间低于IGRF模型的相应速度;②台站年均值与IGRF模型值的差值曲线中,H和Z有明显的起伏,反映了地磁场长期变的非线性;③虽然有上述长期变上的差异,但对于同一个台站,各地磁要素年均值与IGRF模型值的差值的标准偏差均低于IGRF模型的误差水平,说明IGRF模型与台站年均值的一致性比较好;④对于同一地磁要素,不同台站的年均值与IGRF模型值的差值的平均值相差较大,反映出台站所在位置地壳磁异常的巨大差异。通过总结上述工作,文中还讨论了地磁台站保持长期可靠运行的重要性以及地磁台网历史观测资料抢救的紧迫性。  相似文献   
62.
为探索地磁长期变化中地磁急变事件的识别方法,分析地磁急变的特征,本文基于多个地磁台站子夜均值数据,利用线性拟合方法计算了地磁场X,YZ三个分量的年变率,对近年来发生的地磁急变事件进行了识别和分析。结果显示:Y分量能对分析时段内已报道的地磁急变事件进行很好的识别,其中1999年的地磁急变事件,在我国区域内发生的时间可能为1998年,此外2017年可能存在一个新的地磁急变事件;Z分量年变率整体变化平缓,2001年和2013年前后发生两次显著的地磁年变率变化,并且分别早于2003年和2014年两次显著的地磁急变事件时间,这与下地幔的高电导率层对不同分量地磁信号从核幔边界传播至地表过程中的延迟作用有关;X分量年变率出现多次地磁急变事件特征,其变化与Dst指数年变率变化具有相关性,可利用其去除X分量年变率中存在的外部空间电流体系影响成分,更可靠地辅助Y分量对地磁急变事件进行识别。总体上,地磁子夜均值数据年变率的空间分布与基于第12代国际地磁参考场(IGRF12)模型计算的地磁数据年变率的空间分布所呈现的变化特征在总趋势上具有一致性,表明地磁台站子夜均值数据能够反映我国区域地球主磁场的变化特征,而分别由子夜均值数据和IGRF12模型计算的2003年Y分量年变率空间分布均存在的显著局部特征,可能与地磁急变事件的区域特征有关。   相似文献   
63.
随着国家暂停农用地转用措施的实施,建设用地供求矛盾日益突显.各级地方政府为增加土地有效供给,加大了闲置土地处置力度,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却遇到阻力大、困难多、收效甚微的尴尬局面.就其原因,笔者认为,无论在制度安排与运作机制上,闲置土地处置中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值得大家反思.  相似文献   
64.
利用中国大陆区域35个地磁基准台站2008~2015年的观测数据,结合高精度的地壳磁场模型NGDC-720,计算各台站观测值和地磁场模型值7个要素之间的差值。通过引入均方根误差,评估最新的国际地磁参考场模型IGRF12和世界地磁模型WMM2015在中国区域的精度及其适用性。结果表明,IGRF12模型与台站年均值的一致性吻合较好,但对于不同台站,IGRF12模型误差相差较大。WMM2015和IGRF12模型误差具有相似的空间分布特征,且地磁各要素差值的最大值、最小值和均方根误差十分接近,其中地磁偏角和总磁场强度的均方根误差优于16'和100 nT。因此,在研究中国区域地磁异常时,IGRF12或WMM2015模型均可作为主磁场改正的参考背景场。  相似文献   
65.
1 研究背景 地震预测预报仍然是当今人类面临的难题之一,科学家从各种角度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其中,科学家对地震前电磁异常现象的关注始于20世纪90年代,如:Fraser-Smith等(1990)通过对Loma Prieta地震前地磁场能量变化进行分析,发现在震前3小时,一个震中距较小地磁台的地磁场,在频段0.01 Hz附近能量明显增强;Hayakawa等(2000)在研究Biak地震时,发现在震前约1个月,地磁场能量在0.005—0.03 Hz频段出现增强现象;Han等(2011)和Chen等(2012)在分别研究日本和中国台湾地区地震时均发现,在固定频段0.01 Hz附近,地磁场出现明显异常,而且Chen等(2020a,b)发现,地震前存在变频地壳共振信号,且临近地震发生,信号频段从低频逐渐向高频移动.另外,Chen等(2021)研究微震和地磁场扰动关系发现,地面微震动可以诱发磁扰动.  相似文献   
66.
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夏季零度层高度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用内蒙古中西部地区6个高空站资料,分析了内蒙古中西部地区零度层高度的变化特征:(1)夏季各地零度层的高度与测站所处的经纬度没有直接关系,而与下垫面的性质有关。(2)夏季零度层的高度季平均值为4399m。(3)同一地方不同年份的夏季零度层的高度相差较大。(4)同一年内不同地方的夏季零度层高度相差较大。(5)同一地方在整个夏季中各月问零度层的高度值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67.
李松勤  张素琴 《气象》1996,22(6):42-45
分析了长江中下游入梅期后西太平洋副高的演变,发现,无论是入梅副高形势的建立,还是入梅后副高的稳定发展,都与引潮力有密切关系,并归纳得到预示长江中下游入梅的天文判据。  相似文献   
68.
本文通过对近40年来仅有的两次中部型厄尼诺的个例分析,表明此种厄尼诺的开始期,首先在日界线附近暖水异常堆积,主要由低纬西风异常偏东,异常增强而引起;而低纬西风的此种异常,主要又是中太平洋热带风暴异常的持续频繁活动所致。此种热带风暴活动必须异常偏东(150°E以东).持续偏强(>20米/秒,持续6天以上),并且同时有维持5天以上的双热带气旋活动。以此作为预示中部型厄尼诺开始的判据。指出低纬西风、低纬暖水与热带气旋之间都是相互作用的.文中还得到,在东部型厄尼诺开始期,150°E以东热带风暴大多较少,其贡献不是主要的。  相似文献   
69.
1989年华北汛期干热天气过程预测的实况检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任振球  张素琴  李松勤 《气象》1990,16(5):43-45
  相似文献   
70.
主要对2002年度我国地磁台网GM3磁通门磁力仪的观测数据的完整率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统计分析,并以昌黎台为例进行了详细的解释说明,从而对台网及台站数字观测数据的完整率及影响因素有了较深入的了解,并根据统计分析结果,对台站观测日志的存储内容和存储方式提出了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