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5篇
海洋学   10篇
  2012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现场海域水平、铅直扩散系数的推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根据拉格朗日流与欧拉流自相关系数的相似关系和Kullenberg提出的半理论半经验公式,用渤中8号平台1987年1~2月和7~8月的实测资料,分别推算了水平、铅直扩散系数.推算结果表明,研究长时间水平扩散时,把潮流看作湍流,所求的扩散系数实际上是潮流扩散系数,其值在108cm2 /s范围内;研究短时间水平扩散时,把潮流看作平流,用傅里叶变换的长周期合成值从实测值中扣除,所求的扩散系数,可认为是湍流扩散系数,其值在104em2/s范围内.本海域铅直扩散系数值,冬季在3.8~4.2cm2/s范围内;夏季在0.0l~0.75cm2/s范围内.它与国外一些海区和以前文献中的估算值基本一致;它随风速、流的剪切增大而增大;随水柱的稳定度增大而减小;它在跃层处最小,在跃层以上和以下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13.
海气动量输送的飞沫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淮 《海洋与湖沼》1981,12(2):172-177
海气界面在高风速的激励下,一般在界面上下形成二相混合层。在界面上方是主体空气和沫滴,而在界面下方则为主体海水和气泡。一般认为,风引起沫滴的机制可能有三,即:风切削波峰;波峰上的空气动力学吸引;以及海面气泡破碎。但据现有资料表明,海面产生沫滴的主要机制是气泡的破裂。由于一定速度的气流可以激起海波且使波峰倒  相似文献   
14.
近岸陆地与海面风速关系分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近岸陆地与海上风速同步观测资料(1989年5—12月),发现海上风速与陆上风速之比并非总大于1。海、陆风速之比值不仅有明显的日变化,也随季节不同而异。进一步研究指出,海、陆风速比值是陆地地面粗糙度、大气稳定度、测站离岸线距离以及海面风速等因素的函数。利用大气边界层的理论和已有实验结果解释了海、陆风速比值的观测事实,并给出了该比值变化规律的一些定性结论。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大气辐射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对海面有效辐射进行分析讨论。首先,根据近海面大气边界层中的气温和湿度廓线跟风速廓线的相似性,采用海面粗糙参数z_0来定义海面。其次,由海面有效辐射的定义和大气辐射理论导出海面有效辐射的一般表达式。然后,对海洋大气的垂直结构作了分层描述,从而对海面有效辐射一般表达式进行具体运算,并且求得简化分析式。最后,利用海洋观测站资料,对本分析式和一些经验公式进行计算和对比。结果表明,晴天与阴天的海面有效辐射值相差较大,可是它们随海面风速的变化均甚小。  相似文献   
16.
张淮  郭念发 《江苏地质》2004,28(4):201-206
江苏黄桥CO2气田是目前我国陆上最大的CO2气田,由于长期的地层压实作用和成岩后生变化,海相地层层系的原生孔隙的储集条件和渗透性相对变差,绝大部分丧失了作为有效储层的储集功能。在这种情况下,海相地层的后生裂隙相当发育,它们极大地改善了原生孔隙的不足,并成为CO2聚集成藏的主要储集空间。研究裂隙储层特征,建立其识别标态,对扩大黄桥CO2气田的勘探远景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东亚的反气旋活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张淮  史久恩 《气象学报》1957,28(3):167-174
作者根据1951—1955年天气图资料,应用统计的方法来探讨东亚地区的反气旋活动。从而提供了东亚反气旋的标准分类路径、出现的频数、中心强度、强度变化及移行速度等。  相似文献   
18.
应用海面矢量和标量廓线,以及贴海层厚度的相似分析,提出并论证了海面矢量与标量粗糙度近似相等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本文是“海面动量、热量及水汽通量的浪沫效应”的第2部分。文中根据本课题第1部分方程组及初值化等改写所得方程组,对不同初始滴径和垂直速度的飞沫,在不同背景风场和温度场的情况下,计算飞沫入海距离、速度、滴径和滴温,以及估算飞沫出入海面所携带的动量、热量及水汽量等的变化量。计算结果所作比较说明了飞沫在海气相互作用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