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2篇
  1997年   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1.
张正坤 《地球学报》1988,10(1):73-78
显生宙以来,地磁场有7次频繁倒转间断,每次倒转伴随有相应的造山运动及岩浆活动。地磁场频繁变化,与之相伴的造山运动的发生,大陆与大洋的构造运动、生物的大量灭绝等,都与太阳系在银河系中的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12.
塔里木地块侏罗、白垩纪的古地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塔里木地块西北缘库车、拜城一带中新生代剖面进行了古地磁研究。库车与拜城两剖面具有不同方向产状,经产状校正之后,均为同一方向,表明磁性是在第三系褶皱之前获得的。热退磁结果表明500℃之前为现代地磁场方向,解阻温度为675℃,说明磁性载体为赤铁矿。 古地磁结果表明,塔里木地块在晚侏罗—晚白垩世之间没有经历大规模的构造运动。有可能自晚白垩世之后相对西伯利亚地块向北东方向移动过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柴达木地块中上侏罗统砂岩和犁地块寒武、奥陶系灰岩中的磁黄铁矿的剩磁研究,指出了磁黄铁矿的剩磁稳定与否在于磁黄铁矿的成因差异。了解磁黄铁矿的剩磁稳定性,对于确定硫化矿床的矿化年代,解释磁异常以及确定某些地质构造问题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朝地块与扬子地块在古生代晚期是太平洋古陆的一部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正坤 《地球学报》1984,6(2):45-54
<正> 目前有愈来愈多的证据表明在环太平洋周边地区存在大小不同的地块,有人研究发现这些地块在古生代晚期—早中生代时,均处于赤道附近的低纬度地带。笔者与马醒华于1980—1981年期间曾同澳大利亚学者合作,共同对中朝地块的山西太原地区及扬子地块的四川峨眉山地区的晚古生代—早中生代的古地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两地块在二叠纪晚期也是处于赤道附近的低纬度地带,从而在环太平洋的周边又找到一个太平洋古陆碎块的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