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26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139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通过土地专题遥感信息提取方法的研究,采用分层剔除手段和掩膜技术实现了黄河源区土地覆盖/土地利用变化的多时相信息自动提取与高精度定量化。结果表明,源区20多年来沼泽湿地急剧减少,重度荒漠化土地以6.03%的年速率递增,至2000年时已增至1976年的4.44倍,沙漠面积由1976年的约60km~2扩展至2000年的140km~2。  相似文献   
112.
郭建强  杨俊义 《地质通报》2001,20(3):322-327
在15万生态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全面查清了九寨沟风景名胜区的旅游地质资源本底,极大地提高了景观的科技含量,并对旅游资源进行了系统的分类和分区,划分出6个基本类型27种及10个旅游小景区,新增5条生态旅游线,此外,还扼要叙述了九寨沟旅游地质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13.
农业地质与土壤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是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基础,是农业地质研究的主要对象。土壤调查按研究的目的不同,可分为农业土壤学调查。环境土壤学调查和地球化学土壤学调查。本文扼要阐述了各种土壤调查的方法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4.
松潘黄龙土地和土壤的环境现状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 1∶5万区域生态地质填图的基础上 ,通过土壤调查和剖面测制 ,查明了黄龙土地资源的水土流失现状、诱发因素 ,并针对其危害提出了治理措施 ,进而对土壤肥力状况作了一定的研究。重点讨论的黄龙土壤微量元素特征、环境背景值 ,对土壤环境进行了评价 ,对元素有效态对农作物的环境效益进行了初探。  相似文献   
115.
通过对松潘黄龙风景名胜区主景区黄龙寺沟运用水均衡原理和水化学系统分析,并结合天然同位表示综技术,初步查明了黄龙水循环规律,确立黄龙钙华的源泉和转花泉,其源泉来源于大气降水,并经深循环补给。进而阐明了钙华的形成与演化,建立了黄龙水循环模式,用于保护和合理开发松潘黄龙自然景观资料,使之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16.
塔藏构造混杂岩带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大陆造山带构造岩片填图方法,首次对九寨沟塔藏构造带进行了系统研究。认为塔藏构造带为-构造混杂岩带。其南北边界断裂清楚,北界为牙扎沟断裂,呈北西-南东向展布;南界为荷叶断裂,也呈北西-南东向展布,边界断裂内部为塔藏构造混杂岩带,呈北西-南东向延伸长16-24km,宽7-8km,由上古生界与三叠系的多个大小不同,形态各异的构造岩片(或岩块)混杂堆积组成,与塔藏岩组砂板岩呈断层接触,总体表现为块体之间无序,块内有序,微观变形特征清楚,三维有限应变测量显示为北东-南西向,近南北向两个方向压缩,结合测区构造地质环境分析有4期变形。  相似文献   
117.
石棉地区旅游资源浅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将石棉地区的旅游资源划分为地学景观、地史遗迹、水文景观、生物景观、人文景观、天象景观、民族风情、土特产品八类和草科、新民、西油房三个旅游资源区,并对该区的旅游资源作了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118.
研究区位于扬子地台与松潘—甘孜地槽结合部,属龙门山—锦屏山造山带中段。经历了基底形成、被动陆缘发展、褶皱造山、陆内造山4个构造演化阶段。尤其是中、新生代的褶皱造山和陆内造山作用,形成了现今地质景观。按构造岩片观点,以韧性剪切带为界划分构造岩片,从而建立了“四带五片”的构造格局。  相似文献   
119.
西宁盆地热储构造概念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西宁盆地地热地质条件的研究,在Donaldson管状模型的基础上,提出的西宁盆地热储构造概念模型是大地热流为热源一低热导率岩层聚热-深循环逐渐加热受迫对流为机制-构造控水控热。进而揭示出,尽管西宁盆地地热异常分布范围较广,但也并非“遍地有热”。在生产实践中,关键是要较为准确地确定地热井的最佳构造部位和找到高渗透率的热储。  相似文献   
120.
贵德盆地高氟、高砷地下热水分布及水化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贵德县是青海省地方病危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通过区域地质、构造及水文地质调查,表明:赋存于贵德群中的承压自流热水是当地饮水型氟中毒和砷中毒的致病水体;深度多小于400m,分布明显受控于NNW向压扭性断裂和NWW向张扭性断裂,并形成了两个异常中心。异常区围绕NEE向张扭性断裂带呈椭圆形展布,南北宽约5km,东西长约10km;其氟离子含量0.32~4.57mg/L,砷元素含量0.112~0.318mg/L,随深度和温度呈增高趋势;水温在16.0~45.9℃,pH较高,一般大于8.0,多属TDS0.2~0.5g/L的HCO3.SO4.C1—Na型淡水。为该地区防病改水提供了水文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