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8篇
  免费   95篇
  国内免费   103篇
测绘学   16篇
大气科学   40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249篇
海洋学   58篇
天文学   22篇
综合类   20篇
自然地理   2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31.
夏隆岗铅锌矿床是扎西康矿集区内新近发现的铅锌矿床.矿床已发现的铅锌矿体受控于北东向、近南北向断裂构造.通过系统的钻孔编录,结合脉体穿插关系及矿物共生组合特征,可将矿床热液成矿期分为3个阶段.分别为:铁锰碳酸盐—多金属硫化物阶段(S1);石英—方解石—多金属硫化物阶段(S2);石英—硫盐矿物阶段(S3).本次研究系统测试...  相似文献   
432.
本文基于新一代天气雷达、地面自动站、探空资料和卫星资料,综合利用天气雷达反射率因子和气象要素等资料分析了晴空回波的特征。结果表明:我国不同地域(华北、华中、华东和华南)晴空回波具有明显的日变化和年变化特征,具体表现为每年的春秋两季天气雷达可探测到明显的晴空回波,而且晴空回波主要出现在傍晚到第2天清晨之间。进一步的分析表明雷达探测的晴空回波和折射指数的涨落关系密切,此外逆温层和高湿区的存在也与雷达是否能够探测到晴空回波存在较高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33.
声波是目前唯一能够在海水介质中进行远距离传播的有效载体,因此水下声传播建模理论成为水下作战环境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对现代声纳的设计和使用以及水面、水下作战部署具有重要意义。从水声传播建模理论的七个主要方面综述了声传播建模理论的发展研究现状,总结了国内外近几十年来并行计算在水声传播建模理论方面的应用现状,指出建立快速准确并与实际海洋环境条件相吻合的三维声场模型,并研究基于硬件平台的并行算法是未来水声传播建模理论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34.
张林梵 《西北地质》2023,(3):250-257
中国黄土滑坡灾害频发且分布广泛,传统的地质灾害调查对于地处高位、形变特征不明显和隐蔽型的滑坡隐患难以有效识别,是滑坡灾害监测预警成功率低的主要原因之一。如何有效超前判识别地质灾害隐患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时序InSAR技术在此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但如何更好地将InSAR技术融入到滑坡灾害相关研究中仍处于探索阶段。笔者以西安市白鹿塬西南区为研究区,在高精度三维倾斜摄影、ALOS-2雷达影像集等数据基础上,以时序InSAR技术反演得到104处地表形变明显区域;结合黄土滑坡易发指数、航拍影像和野外核查,快速识别黄土滑坡及隐患23处,其中包括新识别的滑坡隐患20处和在册的滑坡灾害3处,通过与传统地灾调查数据比对和实地调查核实验证了时序InSAR方法探测结果的优势和有效性,并构建了基于高精度InSAR和DEM数据的黄土滑坡隐患早期识别方法。  相似文献   
435.
地震学者对1933年叠溪大地震进行了大量研究,由于资料匮乏,学术界至今对该地震的震源位置、震级、发震时间3要素有不同看法。本文利用上海徐家汇观象台1933年四川叠溪大地震三分向记录,通过对叠溪地震事件图纸的重新分析校核,利用IASP91全球走时模型对发震时间、震中距和震级3要素重新行计算和反演,得出的定位结果为:发震时刻为1933年8月25日7时50分15秒、震中距为16.25°、震级为MS7.49。该结果和其他研究学者在发震时刻和震中距上偏差较大,发震时刻相差17 s,震中距相差1°左右,两者偏差较大,究其原因是采用的方法不同,前人是基于宏观资料、现场调查以及后续小震反演得到的结果。  相似文献   
436.
南极中山站气象要素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1989—2008年南极中山站及戴维斯站的气象观测数据统计分析了表面气温、气压、风向风速和相对湿度的年际、年和日尺度变化特征,并讨论了各气象要素的长期变化趋势。分析结果表明中山站年均气温趋于升高,气压趋于下降,但变化趋势并不明显,说明在全球气候变化大背景下,南极中山站的大气要素仍保持相对稳定。但也有一些比较显著的变化趋势,如风速减弱,以及秋季气温增暖趋势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