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4篇
地质学   49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广东长坑金银矿床成矿流体成分及来源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张文淮  吕万军 《岩石学报》2000,16(4):521-527
对广东长坑金银矿床流体包裹体的研究表明,该矿床矿石中流体包裹体种类较多,以富气态烃包裹体与盐水溶液包裹体为主,包裹体相对含量统计表明,富气态烃包裹体占包裹体总数的大多数,表明成矿流体为富含气态烃的水溶液。金、银矿石均一温度测定主要集中在160~260℃之间,单个包裹体的拉曼光谱分析结果证果,成矿充体成分与赋矿围岩有密切关系,成矿本主要为盆地富有机质的热流体。  相似文献   
22.
深埋条件下白云岩能否形成有效储层是塔里木盆地深层油气勘探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塔深1井大于8000m深度白云岩岩芯仍具有多孔洞带发育,并具有形成储层的孔渗性,揭示了深部白云岩有效储层的存在。研究证实,该类孔洞的形成与热流体活动相关,但其在地层中分布的特征和广泛性有待揭示。通过野外露头观察及室内测试分析,在柯坪地区经历过深埋条件的上震旦统-下奥陶统白云岩中发现了与塔深1井相似的溶蚀孔洞的普遍存在现象。孔洞内充填的石英、自形白云石以及方解石矿物原生盐水溶液包裹体均一温度依次可达到368℃、314℃和303℃,远高于相应地层最大埋深(约6000m)条件下推测的正常地层温度范围(120~240℃),盐度分布范围依次为3.39%~9.86% NaCleqv、1.05%~18.13% NaCleqv和4.34%~9.98% NaCleqv。同时,研究也发现了黄铁矿、萤石、重晶石、石英、菱铁矿、毒砂和鞍形白云石等热流体相关矿物组合,并在相应流体包裹体内发现了CO2、H2S和烃类气体等对白云岩具有溶蚀性的气体存在。综合以上测试成果,证实柯坪露头区白云岩地层内存在大规模的异常热流体活动,推断可能与盆地深部大规模岩浆热事件相关。研究揭示热流体活动产生了顺层溶蚀、冷缩裂缝、差异性溶蚀以及热流体再作用的大型溶塌等多种孔隙空间结构,孔隙类型主要为缝-洞复合型。揭示热流体溶蚀改造作用主要受构造裂缝和地层界面等因素控制,其对白云岩地层孔隙空间的改造主要表现为建设性与破坏性共存,研究区则以建设性为主。  相似文献   
23.
贵州省烂泥沟金(汞、锑)矿床有机成矿流体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张志坚  张文淮 《矿床地质》1998,17(4):343-354
烂泥沟超大型卡林型多矿床存在有机成矿流体的成矿作用,有机质的来源为含矿地层听海相藻类等。通过有机包裹体的MPV-Ⅲ法,FTIR法及LRM法的研究,证明了成矿流体中有机质主要烦恼同的芳香径和杂原体合物,以液相的、与不水混形式迁移。  相似文献   
24.
内蒙古赤峰莲花山金矿床成矿物理化学条件及成矿机理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姜能  张文淮 《地球化学》1996,25(1):73-83
在对莲花山金矿床Au的成矿阶段划分的基础上,对与Au的主要成矿阶段密切相关的石英进行了流体包裹体的显微测温和气液相成分分析,结合其他分析结果和资料,确定出成矿流体的性质、盐度和密度;成矿过程的温度、压力、氧逸度和硫逸度以及成矿环境和pH、Eh值等Au的成矿物理化学条件。最后探讨了Au的活化、迁移和沉淀机理,认为导致本矿床Au的沉淀有两种机制,即沸腾去气机制和流体混合机制。  相似文献   
25.
构造流体——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3  
杨巍然  张文淮 《地学前缘》1996,3(3):124-130
构造流体系指岩石圈不同层次构造活动中产生的流体以及积极参与构造作用的流体。构造流体包裹体则是构造热流体的样品。构造流体的作用和意义在于影响岩石变形特征,促进构造发生、发展,判断构造环境及定量确定构造变动时代。构造流体研究方法包括流体包裹体研究、地球物理方法研究、电子显微镜研究和模拟实验研究。构造流体研究方向有专门构造流体研究、区域构造流体研究、应用构造流体研究和构造流体动力学研究。  相似文献   
26.
有机包裹体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介绍了目前研究有机包裹体已初步取得成效的较常用的五种新方法,并对各方法的基本原理和优缺点进行了简要分析;还介绍了有机包裹体在矿床地质学、石油地质学中的最新研究成果,对有机包裹体在地质学中的应用研究前景作了初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27.
碎屑岩储层中有机包裹体的形成机制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有机包裹全的形成与一般无机包裹体的形成可有较大区别,它除了可在矿物结晶过程中形成(象无机包裹体)外,更重要的成因是它可在与岩石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笔者着重对这种新的形成机制进行了分析研究,经研究表明,赋存于碎屑岩储层中石英裂隙,加大边及粒间包裹体,是由于油气(特别是羧酸)溶解了石英及铝硅酸,碳酸盐形成一定空间后,油气充填其中再封闭而成的,这是油一岩反应的结果,不同赋存状态的有机包裹体实际上是同一过  相似文献   
28.
江西省全南县大吉山钨矿成矿流体演化特征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大吉山钨矿位于南岭W、Sn成矿省,是我国著名的大型W矿床。本文旨在通过对大吉山脉形钨矿2513号脉中的包裹体进行详细的岩相学及显微测温学研究,对成矿流体的演化过程及矿床形成深度进行探讨。包裹体的岩相学研究表明,包裹体类型复杂主要由富液包裹体、含CO2、CH4三相包裹体及含子矿物包裹体组成;包裹体组合复杂,各种类型的包裹体常叠加在一起;原生、次生包裹体产状区别明显,较易识别,原生包裹体主要由含CO2、CH4三相包裹体及充填度较小的富液包裹体组成,次生包裹体主要为充填度较大的富液包裹体。显微测温分析发现不同类型的包裹体的盐度、均一温度差别显著,呈现复杂的流体演化过程。包裹体的爆裂曲线显示,曲线有高低温两个起爆点,分别对应原次生包裹体包裹体群的起爆温度;由深部到浅部,原生包裹体的起爆温度逐渐降低。利用显微共焦激光拉曼探针仪对原生包裹体进行成分分析发现,成矿流体主要由H2ONaCl和H2OCO2CH4NaCl体系组成。包裹体的显微测温结果显示,成矿流体演化经历了自然冷却、不混溶作用和混合作用等过程,各种过程相互作用造成了钨的沉淀。通过对不混溶包裹体的测温数据进行计算,得出大吉山脉型钨矿成矿流体的压力约为114~132MPa,矿床形成深度约为4.6~5.3km。  相似文献   
29.
爆裂法是一种经济快速的流体包裹体测温技术,由于该技术的影响因素较多且测试精度往往不是很高,历来受到很多学者的质疑。为了讨论爆裂法测温技术的可靠性,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利用冷热台对大吉山钨矿含矿石英脉中的包裹体爆裂温度进行了显微测温,分析了包裹体个体大小对爆裂温度的影响,发现两者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反相关性;同时,对数据的进一步分析发现爆裂法测温曲线反映的爆裂峰是2期3类包裹体爆裂叠加的结果,但是实验测得的爆裂温度区间与爆裂法测温结果基本上是吻合的,这说明爆裂法测温技术虽然有较多的影响因素,但是在一定程度上是可靠的,尤其是在找矿勘探方面其潜力很大,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0.
黔西南卡林型金矿成矿流体性质及其与矿化的关系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黔西南具有代表性意义的3个大型矿床中的包裹体进行了系统研究,包括单个包裹体的荧光光谱分析、FTIR分析、LRM分析、冷-热两用台分析等.研究表明:本区卡林型金矿成矿流体的盐度极低,均一温度以中、低温为主,水溶液以SO2-4-Cl--Ca2+-Na+(K+)为主,成矿环境主要为弱酸性较还原环境;成矿流体中均含有机质,以成熟或过成熟的芳香族化合物为主;流体中有机质以与水不混溶的形式迁移;金的有机络合物受热裂解可能是导致金矿成矿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