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0篇
  免费   82篇
  国内免费   74篇
测绘学   20篇
大气科学   62篇
地球物理   93篇
地质学   222篇
海洋学   43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34篇
自然地理   38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51.
基于全球集合预报系统(GEFS)资料,利用WRF中尺度模式及GEFS动力降尺度获取区域集合预报初值场,通过对同化后的分析场进行模式积分实现华南前汛期区域集合预报。对2019年6月10日的一次华南前汛期暴雨过程进行不同同化方案的试验:混合同化(Hybrid)、三维变分(3Dvar)、集合卡尔曼滤波(EnKF)和对比试验(Ctrl)四组试验的对比分析,探讨具有不同背景误差协方差矩阵的同化方案对区域集合预报集合扰动和集合离散随时间演变特征的影响,评估不同试验的降水模拟效果。(1) Hybrid对模式初始场有较好的改善作用,而3DVar和EnKF对初始场的改善作用不明显。(2) 对风场、温度场和湿度场,在前期预报中Hybrid的预报误差小于3DVar和EnKF,在中后期的预报中,3DVar和EnKF的预报误差得到改善,且好于Hybrid。同样,集合扰动能量,Hybrid和Ctrl在前期预报发展好于3DVar和EnKF,而在中后期的预报3DVar和EnKF好于Hybrid和Ctrl。(3) 从24 h累积降水评分中,整体上同化试验好于Ctrl,3DVar和EnKF好于Hybrid,且3DVar对大中雨级别的降水评分较好,而EnKF对暴雨以上级别的降水评分较好。(4) 对于集合统计检验分析,同化试验的AUC值都大于Ctrl的AUC值,24 h累积降水量阈值在10~100 mm的AUC值,3DVar最好;而125 mm阈值的AUC值,EnKF最好。   相似文献   
152.
为获取江苏省测震台网井下地震计精确方位角,架设地面参考地震计,将其精确指北,并与井下地震计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利用相关分析法计算22个深井台站精度较高的方位角。研究结果表明,受多因素制约,井下地震计检测结果普遍偏差较大,部分台站水平向分量几乎反向,如提井,需重新进行方位角检测;地面与井下地震计同频带有利于提高相关性,从而获取高精度检测结果;利用不同频带地震计进行井下地震计方位角检测时,对较宽频带地震计进行仿真处理尤为重要;溧阳2台站新建井下地震计检测结果表明相关分析法可应用于井下地震计方位角检测;尽可能选择台基噪声功率谱密度曲线具有明显波峰频段作为滤波频段,有利于提高地面与井下地震计观测数据相关性,提高方位角检测精度。  相似文献   
153.
应用全岩有机岩石学分析方法,对库车坳陷北部山前带中生界三叠系和侏罗系烃源岩的显微组分、主要富氢组分、有机质类型及热演化程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库车坳陷北部山前带侏罗系克孜勒努尔组烃源岩显微组分总含量最高,恰克马克组烃源岩最低。中生界烃源岩显微组分组成具有镜质组含量高、壳质组和惰性组相对发育、腐泥组贫乏的特征。不同层位具有一定差异性,克孜勒努尔组和塔里奇克组中镜质组含量较高,恰克马克组壳质组相对发育。孢子体、壳屑体、角质体和藻类体是其主要的富氢组分,恰克马克组富氢组分相对含量最高。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以Ⅲ型和Ⅱ2型为主,有利于生气,镜质组反射率Ro为056%~187%,热演化程度处于成熟-高成熟阶段。克拉苏—依奇克里克构造带冲断前缘烃源岩显微组分总含量与热演化程度均相对较高,为烃源岩的最大成熟生烃中心。烃源岩高生烃潜力与高的壳质组含量和低的陆源有机质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54.
研究了光照和温度对菹草石芽萌发的影响及菹草的生长机理。结果表明:1在模拟秋冬季温度条件下不同光照强度对石芽萌发率的影响无规律性,即光照并未对菹草石芽的萌发起促进作用;2石芽在一定时间的低温作用后,恢复常温使石芽的萌发速度和萌发率明显提高,说明石芽的萌发受温度的影响,这也更好地解释了菹草的越冬生长习性及春季部分水体菹草大规模爆发的现象;3石芽随水面波动可吸附大量悬浮物,一般5-7天即可增加足够的重量下沉至水体底部,石芽吸附的悬浮物含有一定的营养成分,能促进石芽的萌发。石芽的萌发机制可为菹草石芽繁殖的影响因素研究提供依据,对栽培菹草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5.
针对泉州市的实际情况,在研究建立数据库的关键技术基础上,结合泉州I市数字城管项目,详细阐述了泉州I数字城管数据普查与建库相关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156.
松嫩平原是松辽地下水系统区的一部分,是一个多层叠置的地下水盆地,西部以大兴安岭山地为界,西南部以松辽分水岭为界,东南部以长白山山地为界,北部、东部以吉黑省界为界,是一个相对完整的一级地下水系统。本文主要叙述潜水地下水系统的补给、径流、排泄特征。  相似文献   
157.
拟扩建新厂区边坡岩体类型为Ⅳ,边坡工程安全等级为二级,该岩体可见共有六组节理发育。外倾节理一组,产状为280°~300°∠42°~75°与边坡坡向277°几乎一致,经计算边坡稳定性系数均小于1.30,为不稳定边坡。经分析拟建边坡小于40°时趋于稳定,大于40°时为不稳定边坡。  相似文献   
158.
断陷盆地深层是中国东部老油田勘探的新领域。前人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松南地区梨树断陷深层油藏的成藏期次研究,而缺乏对深层油藏油气成藏地球化学的整体研究。本文对松南地区梨树断陷深层原油进行了色谱与色谱-质谱分析,并结合储层流体包裹体分析技术,剖析了梨树断陷油气成藏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梨树断陷深层油藏主要存在3种不同成因类型原油,分别来源于2套烃源层。不同类型原油纵向上分布特征明显。梨树断陷深层油气藏主要经历了3期油气成藏过程,登娄库期早期生成的原油主要汇聚于洼陷周边的后五家户和八屋地区;泉头期大规模生成的油气,主要聚集于断陷周缘斜坡与构造高部位;泉头期末-嫩江期,油气持续充注,主要在双龙地区聚集成藏。原油含氮化合物分子组成表明,不同类型原油基本呈相似的油气运聚途径与方向,均指示油气自洼陷区向周缘斜坡带,北东向运移。  相似文献   
159.
袁志华  张敏 《江苏地质》2012,36(1):92-98
油气微生物勘探(MPOG)是地表油气藏评价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近地表土壤层中微生物异常与地下深部油气藏的相关关系,它以成本低廉,简便快速,多解性小的特点,在镇泾油田得到充分的验证。在镇泾油田内,以微生物异常为基础,结合已有的区域油气地质、钻井和测井等资料,对微生物异常区域进行分析研究,重点解释说明了镇泾油田红河105—1057井区长821小层与油气异常的关系,并圈定出2个异常区,其异常连片分布,异常区的异常平均值较高,反映本工区内油藏控制面积较大。本工区天然气微生物异常整体水平较低,且基本上与油藏微生物异常区吻合,异常区零星分布,表明本工区的天然气多系原油溶解气。最后对工区油藏分级评价,并根据微生物勘探结果和地质特征等综合因素,在工区部署3口建议井。  相似文献   
160.
相山居隆庵矿床铀成矿流体特征及其来源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居隆庵矿床流体包裹体岩相学、显微测温学、单个流体包裹体激光拉曼成分及群体包裹体成分的对比研究,查明了成矿流体的基本性质(温度、盐度及成分等);根据成矿流体的碳、氢、氧等稳定同位素特征,并结合矿床的地质-构造特征,探讨了成矿流体的来源。研究表明,居隆庵矿床铀成矿流体为富含成矿物质及挥发分(CO2、H2、CH4等)的中-高温、中-高盐度流体,其成分以C、H、O、N等为主,并溶有多种碱金属、P及卤素(F、Cl)等微量组分的C-H-O流体,成矿流体具有深源(幔源)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