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6篇
  免费   92篇
  国内免费   59篇
测绘学   26篇
大气科学   49篇
地球物理   55篇
地质学   172篇
海洋学   77篇
综合类   18篇
自然地理   3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2篇
  1975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31.
奥陶系碳酸盐岩是塔中地区油气勘探的重要目的层。本文在讨论塔中地区奥陶纪区域构造背景和奥陶系岩性段划分的基础上,建立了塔中地区奥陶系构造-沉积模式,并用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对塔中地区有利碳酸盐岩裂缝储层发育区进行了预测,以期指导塔中地区碳酸盐岩的油气勘探。  相似文献   
132.
GIS技术在区域矿产资源勘查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GIS是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的英文缩写,它是对地球空间数据进行输入、存储、检索、运算、分析、建模、显示、输出等的计算机系统,是集地理学、测绘学、遥感学、空间科学、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和管理科学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也称为空间数据的管理系统.60年代初加拿大学者Tomlison首先提出GIS概念及理论,70至80年代,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迅速发展,GIS技术日趋成熟.现就国内外GIS技术在矿产资源预测及评价等方面应用现状及进展作一介绍,提出GIS技术应用中应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总结基于GIS的矿产资源评价程序.  相似文献   
133.
GIS是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的英文缩写,它是对地球空间数据进行输入、存储、检索、运算、分析、建模、显示、输出等的计算机系统,是集地理学、测绘学、遥感学、空间科学、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和管理科学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也称为空间数据的管理系统.60年代初加拿大学者Tomlison首先提出GIS概念及理论,70至80年代,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迅速发  相似文献   
134.
河南公峪石英脉型金矿地质特征及应力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峪金矿位于河南省祁雨沟隐爆角砾岩型金矿床的外围,为石英脉型金矿床,矿脉沿NNE、NE,NEE向断裂构造发育。矿石中金属矿物除黄铁矿、自然金、黄铜矿、方铅矿外,还出现少量碲铋矿,辉蹄铋矿,硫铋铅铜矿等含铋矿物;矿石中微量元素除Au外,还含有较多的Cu,Pb,Ag,与隐爆角砾岩型金矿床成分特征一致。构造应力场研究表明,燕山期以来,在矿区表现较强的应力场主要有3期,分别为早期近EW向挤压,中期NNW向  相似文献   
135.
川西地区有机流体包裹体的特征分析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对川西地区成岩作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应用激光拉曼探针、显微冷热台和荧光显微分析等技术,对有机流体包裹体的物理相态、化学组成、均一温度和盐度进行了观察和测试。通过对测试结果的对比分析,并结合区域埋藏史研究,将该地区须家河组储层中流体包裹体划分为4个形成期次,并以其为依据,对须家河组的油气运移和演化特征进行了探讨。同时指出了沙溪庙组的高温、高盐度有机包裹体的形成是由于下部流体的跨层涌入所致。  相似文献   
136.
基于城口-鄂西海槽西侧地区详细的露头调查、钻井资料分析,结合古生物、古生态以及地层对比,对研究区晚二叠世长兴期碳酸盐台地边缘沉积相及其演化进行详细解剖,得出区内台地边缘骨架礁-凝块石灰泥丘生态-沉积演化对碳酸盐台地边缘构筑具有积极作用的认识。研究表明区内长兴期碳酸盐台地边缘礁滩经历了三个演化阶段:第一阶段,碳酸盐台地边缘坡折带尚未形成,台地边缘礁滩欠发育,且台地前缘斜坡坡度较缓;第二阶段,碳酸盐台地镶边开始形成,发育骨架礁及滩相沉积,垂向上构成进积-加积组合序列,台地前缘斜坡变陡;第三阶段,微生物逐渐占据后生造礁生物生态空间,发育台地边缘凝块石灰泥丘,与上覆台地边缘滩构成垂向加积组合序列,促进了台地边缘正向地貌的发育,使区内台地边缘更加陡峭,台地前缘斜坡发育滑塌角砾岩。造礁生物生态演替及相对海平面变化共同影响并控制长兴期碳酸盐台地边缘构筑过程。  相似文献   
137.
波浪动力滑翔机是一款新型海洋环境观测平台,具有大尺度长时序海洋环境观测能力。利用C#.net开发环境,并结合GPS北斗双模技术和Google Earth COM API为波浪动力滑翔机开发了导航定位岸基监控应用程序,该程序主要包含卫星定位与数据传输、矢量地图的轨迹显示和路径设定、环境监测数据的分类存储与管理、平台运行状态可视化查询等功能。利用该岸基监控程序可实现在岸站对波浪动力滑翔机及其搭载的仪器进行全时段的可视化监视与控制,并完成对监测环境数据的接收、分类存储和可视化展示等操作。  相似文献   
138.
南海海表温时空演变与南海夏季风爆发早晚相关性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齐庆华  蔡榕硕 《海洋学报》2014,36(3):94-103
利用我国近海1986-2008年间的海温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南海海温异常的时空变化,重点揭示了南海夏季风爆发前后(4-6月)南海表层海温异常的时空演变特征,并探讨了其与南海夏季风爆发早晚的相关关系。结果显示,南海夏季风爆发前后南海表层海温异常存在一个显著时空演变模态,4月南海全域海表温度异常几呈负位相态势,其中正值信号首先出现于巴拉望岛以西海域,随后逐步向西向北扩展,5月南海大部已被海表温异常正位相控制,6月南海表层海温异常完成负-正位相转换。分析表明,南海表层海温异常时空演变的年际差异与南海夏季风爆发的早晚存在显著相关。综合已有研究认为,南海海表温异常时空演变所形成的季节内尺度的热力差异(主要包含演进趋势、速度和幅度等)可能是影响南海夏季风爆发早晚的一个重要因子,据此建立了海表温温差异常指标,其对南海夏季风爆发早晚具有较好的反映能力。此外,南海海表温异常时空演变与南海暖池的变化紧密关联。相关分析还发现,南海夏季风爆发前期南海暖池与印度洋暖池的海表温差异常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而与西太平洋暖池为负相关关系。南海海表温异常季节内演变在印-太暖池区海表热力格局及差异形成背景下或可通过影响大尺度经向和纬向环流而引发南海夏季风爆发早晚之年际异常。  相似文献   
139.
“鲆优1号”牙鲆和亲本群体的表型及遗传性状变异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牙鲆是我国及大西洋沿岸天然捕捞和养殖的主导品种,对其遗传资源保护及养殖新品种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人工培育的牙鲆养殖新品种"鲆优1号"(ZJ)、其父本韩国牙鲆群体(KS)、母本F0750家系(JX)的18个表型性状进行测量,利用SSPS程序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发现体长/体宽,头长/眼径,头长/眼间距、眼径/眼间距,侧线鳞和尾鳍条6个性状与父本或母本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可做为鉴别"鲆优1号"的标志性表型性状。"鲆优1号"与母本无显著差异(p0.05)性状占50%。与父本无显著性差异(p0.05)性状占33.33%。筛选了24个多态性微卫星引物对KS、JX、ZJ和FJ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总共扩增出143个等位基因。4个群体的平均等位基因数(Na)大于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ae),平均观测杂合度大于平均期望杂合度,多态信息含量(PICa)分析显示:KSJXFJZJ,说明人工选育导致了遗传杂合度的降低。24个微卫星位点在4个牙鲆群体中的遗传偏离指数(D)在-0.759 7到0.188 4之间,在KS、JX、ZJ和FJ群体中分别有10、16、11和17个位点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24个基因位点的遗传分化系数(Fst)在0.076 7~0.258 6之间,平均为0.146 8,表明14.68%的变异来自种群间,85.32%的变异来自种群内。Neis遗传距离显著,KS和FJ遗传距离最近(0.282 5),遗传相似系数最大(0.753 9);ZJ与JX遗传距离最大(0.420 5),遗传相似系数最小(0.656 7)。本文研究表明:"鲆优1号"具有明显的表型和遗传特征,与父母本及反交群体比较发生了一定程度的种内和种群间遗传分化,为"鲆优1号"的种质鉴别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0.
利用有限差分法求解满足边界条件下的泊松方程,计算出建筑物以及大气电场仪周围电场空间分布情况,并求出大气电场修订因子。主要研究了建筑物的高度以及建筑物的数量对大气电场仪不同安放位置时大气电场畸变效应。结果表明:建筑物越高,对大气电场畸变越厉害,反之越弱。同一高度下的建筑物,当大气电场仪距离建筑物越近,大气电场畸变越厉害,对电场仪测量影响越大;大气电场仪周围建筑物越少,对大气电场仪的观测影响就越小。求出了大气电场修订因子,即大气电场测量值乘上修订因子接近于真实值。使用修订后的大气电场值能够提高在雷暴发生前电场仪作出相应的预警和预报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