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4篇
地质学   59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宋天锐 《地球学报》1987,9(2):83-93
作者对“沉积成矿系列”的研究和划分,考虑到一系列因素,如岩相古地理环境、地球化学、生物地球化学、气候、水动力条件以及大地构造和岩浆作用的叠加等。沉积成矿系列中的矿床类型、矿床规模、富矿分布、成矿系列的完整性都受到上述因素综合制约。文章详述了“盆地外”和“盆地内”,还原和氧化对系列的影响不同,并着重强调“盆地内”“还原”环境的重要性。文中指出微生物在局部还原微环境中对造矿作用的意义;层控型沉积成矿系列中蒸发岩和白云岩所起的“封闭”作用大致可与石油-天然气的“生、储、盖”三条件类比。  相似文献   
22.
新疆库车盆地第三纪形成的陆-海过渡碳酸盐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天锐 《沉积学报》1984,2(3):48-59
新疆的库车-拜城-阿克苏一带,广泛沉积中、新生代沉积,从沉积物组合、分布范围等特点考虑,三叠系至下第三系的沉积基本是在天山山前拗陷范围内的盆地中进行的,特别是早第三纪时期,浅水盆地蒸发岩相更为明显,而至晚第三纪,边缘凹陷的特点才逐渐表现出来,因此,本文将这一范围仍称之为库车盆地。  相似文献   
23.
一种含自生独居石富钾、富稀土的多硅白云母泥岩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1999年在《沉积学报》发表了“大连地区前寒武纪沉积岩中发现自生独居石及其意义”一文,此后又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加以继续研究。含自生独居石的泥岩研究的新成果介绍如下 :①泥岩的特征化学成分 :K2O11.94 %,Al2 O3 16.4 7%,SiO2 6 1.91%;ΣREE 330.6 9μg/ g,Ce 130.80 μg/g;La(N) /Yb(N) 12.4 4,δEu 0.75,δCe1.17;②泥岩造岩矿物经电子探针能波和波谱分析和X-射线衍射曲线对比,认为是由伊利石转变成的多硅白云母,长期的成岩作用和中生代滑脱构造的压力促进了伊利石的转化;③自生独居石也经受了成岩作用及其后的影响,表现为矿物晶形包括 :散点状、单针状、晶簇状和连晶状等,大小由 1~ 6 0 μm;其晶形与产生自岩浆岩、变质岩和碎屑物中的短柱状单斜晶系独居石外形截然不同;由此得出结论认为该泥岩是一种罕见的特殊泥岩,富钾、富稀土元素和内部-外部环境创造了独居石的形成和生长条件。同时,本文强调在华北地台元古宙富稀土元素层位,有可能找到自生独居石并进而开展U、Th -Pb同位素地质测年研究;以及为华北地台北缘巨大稀土矿床矿源层探索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4.
北京十三陵中元古代串岭沟期地质事的探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宋天锐  和政军 《地质论评》2000,46(4):400-406
宏观、微观和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证明在北京十三陵中元古界长城系串沟组有地质事件层。宏观标志包括一系列地震滑塌、砂体液化、层内错断和角砾化构造等;微观标志包括火山晶屑,火山玻璃的假象,显微层内错位等。地球化学资料表明,Re、0s及其同位素和Ir含量异常,某些稀有元素含量的对比等等,都有可能说明地质事件引起了异常现象的出现,笔者认为串岭沟组的地质事件是由于燕山裂陷槽形成早期的火山活动及由其引发的地震事件产  相似文献   
25.
对扎赉特旗地区塔本毛都和查干楚鲁一带出露的四甲山组、柳条沟组进行了实测和系统采样。根据生物化石组合的特征将其划分为3个生物组合带,即Monodiexodina-Parafusulina,Codonofusiella-Pseudodoliolina组合带,Waagenophyllum-Wentzelella珊瑚组合带。它...  相似文献   
26.
古地震记录与岩相古地理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宋天锐  刘燕学 《沉积学报》2009,27(5):872-879
本研究概括了古地震记录三方面的主要特征,即宏观构造、微观构造和地球化学异常。提出了不同沉积岩相古地理环境下古地震记录的差异性,指出了地震泄水充填脉构造在潟湖、潮坪、浅海碳酸盐岩和缓坡碳酸盐岩等相带中形成的特点,以及臼齿构造(molar tooth)出现在缓坡碳酸盐岩相带的原因。根据在地震事件层内发现火山晶屑和火山玻璃假象的事实,指出采取同位素测年样品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7.
宋天锐 《地质论评》1988,34(1):10,35-10,35
第十六届太平洋科学大会于1987年8月20日至9月3日在南朝鲜的汉城市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共计1839人,其中包括800多名来自太平洋沿岸国家和世界其他地区的代表,以及1000多名南朝鲜科学家。太平洋科学大会缩写为:PSC(Pacific ScienceCongress),是由太平洋科学协会(PSA)发起召开的。太平洋科学协会是1920年由美国檀香山夏威夷市Bishop博物馆馆长H.E.Gregory博士首先发起创立的  相似文献   
28.
有关扬子克拉通北缘神农架地区中元古界神农架群台子组沉积环境的认识一直存有分歧,文中基于野外和室内的综合研究讨论了台子组的沉积环境。台子组底部为蛋青色砂砾岩,下部为灰色、肉粉色细粉晶白云岩,中部为灰绿色、浅灰色石英中—细砂岩、粉砂岩与深灰色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和泥质粉砂岩组合,上部则是粉砂岩—泥岩韵律。同时,台子组石英砂岩中以发育块状层理和平行层理为主,粉砂岩和泥岩则发育丰富的水平层理和透镜状层理。砂岩粒度概率累计曲线显示斜率较大,跳跃组分为主,悬浮组分含量低,无滚动组分,其中跳跃组分又以二段或多段式为特征。上述沉积指相标志和粒度分析均表明,台子组形成于滨岸与潮坪沉积环境,同时纵向沉积序列上,碎屑岩沉积物粒度表现为粗—细—粗—细演化特征,沉积相由下部到上部呈现滨岸相—碳酸盐岩缓坡台地相—潟湖相—潮坪相—潟湖相的演替规律,总体上构成由退积—进积—退积—进积的沉积序列。  相似文献   
29.
沉积成矿系列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天锐 《地质论评》1996,42(4):357-363
沉积成矿系列强调沉积矿产组合与其成因关系、区域分布、在特定地质时代中的发育以及大地构造格局之间的关联性。本专题的研究成果是为沉积矿产资源的战略规划服务的。本文讨论了四方面的问题:(1)沉积成矿系列7大类型和形成因素;(2)中国大陆的7个沉积成矿系列区域;(3)从元古宙到第四纪沉积成矿系列对比的6大时代段;(4)关于沉积成矿系列集聚的两大主要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30.
宋天锐 《沉积学报》1992,10(1):46-46
由北京大学王英华教授主编、黄志诚、王国忠和梁百和等副教授担任副主编的新著《中、下杨子区海相碳酸盐岩成岩作用研究》一书已经问世。这是由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同济大学、中山大学、青岛海洋大学和浙江大学地质系合作完成的“七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的一项重要成果,由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