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1篇
  免费   243篇
  国内免费   228篇
测绘学   199篇
大气科学   122篇
地球物理   136篇
地质学   756篇
海洋学   126篇
天文学   14篇
综合类   130篇
自然地理   9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70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69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10篇
  1979年   4篇
  1973年   6篇
  1965年   3篇
  1959年   6篇
  1957年   5篇
  193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71.
972.
云南早新生代地层不仅记录了印度—欧亚板块碰撞以来早期的构造变形过程,还记录了大量区域气候和生物演化的信息,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我们选取云南曲靖盆地晚始新世蔡家冲小屯组和蔡家冲组地层,尝试以环境磁学手段探讨晚始新世古环境的变化.主要通过地层的岩石磁学分析,结合沉积相变化,揭示出小屯组—蔡家冲组期间盆地经历了四个演化阶段,其中前三个阶段沉积相由河流—浅湖相逐渐演化为半深湖相,磁化率呈逐步降低的趋势;第四阶段伴随着火山碎屑物质的出现,磁化率值突然升高.根据典型样品的岩石磁学分析以及其他证据,揭示出磁化率值的降低主要受成壤作用减弱所导致的磁性矿物种类和含量的变化所引起.与通常气候变干冷造成的成壤作用减弱不同,该地层磁化率值的降低是由于沉积环境由河流—浅湖逐渐转变为半深湖,造成氧化环境逐步转变为还原环境,进而引起成壤作用减弱所造成.对于沉积环境变化的原因,可能由局部的构造运动造成或是气候变湿的影响.指示在相同物源环境下,磁化率值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响应古气候环境变化.因此,磁化率可作为早新生代气候环境变化研究的一种有效古气候代用指标.  相似文献   
973.
陈平 《地图》2021,(1):122-135
沙溪的历史可以上溯到春秋战国时期.考古发现证明,早在公元前400多年,沙溪先人就拥有了较高的青铜冶炼技术.唐代南诏国在大理一带兴起,成为当时大唐与吐蕃的缓冲地带.沙溪正是沟通唐蕃两地经济、文化交往的茶马古道上的一座驿站.唐代以后,在与沙溪坝子一山之隔的弥沙发现了盐井,古称"傍弥潜井".沙溪作为离盐井最近的茶马古道集市,...  相似文献   
974.
我们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测试了南大西洋洋中脊附近采集的沉积物样品中烃类的分布和组成。通过分析发现,样品中烃类表现出明显的双峰分布,同时明显的富集3-甲基烷烃、8-甲基烷烃以及2,4,(n-1)-三甲基烷烃,这可能是海底微生物代谢作用的结果。样品中也富集萜烷、藿烷和甾烷等生物标志物,这也支持样品中烃类主要为微生物来源的观点。样品中沥青和烃类显示出距离热液区近的2V-TVG10和26V-TVG05站位含量高,而距离热液区远的22IV-TVG01、22V-TVG11和22V-TVG14站位含量低的趋势,暗示出样品中沥青以及烃类的分布和组成可能受到海底热液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975.
976.
【目的】研究黑潮延伸体区域内的涡旋活动对浮游植物繁殖的影响。【方法】根据高分辨率的卫星遥感和再分析资料,对李亚诺夫指数(FSLE)、海表面温度(SST)、海表面高度异常(SLA)、叶绿素(Chl-a)浓度进行归一化合成分析,并计算气旋式涡旋内混合层厚度(MLD)以及引起的埃克曼抽吸速率。【结果与结论】黑潮延伸体区域内的气旋式涡旋引起的埃克曼抽吸作用和冬季混合是Chl-a浓度升高的主要驱动机制。周期为44周的涡旋在16~23周(春季)期间Chl-a浓度高于同期背景场,最大Chl-a浓度是周围的3倍。冬季强湍流混合和涡-风导致的埃克曼抽吸作用使得混合层深度加深至由埃克曼抽吸主导营养盐输送的跃层深度,结合涡致埃克曼抽吸,有利于携带跃层内更多的营养盐输送至混合层,配合春季充足的光照条件,则会更进一步促进浮游植物繁殖。长时间的闭合拉格朗日拟序结构,对于维持高浓度Chl-a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977.
“至和元年五月己丑,客星晨出天关之东南可数寸。”(《续资治通鉴长编》)至和元年五月已丑,也就是1054年7月4日,在那一天“晨出东方,守天关,昼见如太白,芒角四出,色赤白,凡见二十三日。”(《宋会要》)这是我国古代关于天关客星的记载,根据当时描述可知有23个白天都可以看到这颗突然变亮的天体,之后约有两年的时间依然可以在夜空中看到,直至嘉佑元年三月才慢慢消失。  相似文献   
978.
以青藏高原南部的羊卓雍错(简称羊湖)沉积岩芯为研究对象,以较可靠的年代数据( 210Pb和AMS 14C交叉定年)为框架,基于高分辨率的元素地球化学记录,通过数理统计分析方法提取环境信息,结合粒度和磁化率,重建该地区过去2000年来的环境变化。结果显示,该区黑暗时代冷期(DCAP)和小冰期(LIA)气候较为寒冷,降水量较高;而中世纪暖期(MWP)和现代暖期(CWP)气候较为温暖,降水量较低,气候具有冷湿—暖干的特征。其中,重建的温度显示,中世纪暖期的温暖程度似乎持平甚至超过20世纪暖期;小冰期期间可能存在一次百年尺度的温暖事件,而17世纪和18世纪可能是过去2000中最寒冷的一段时期。分析发现,过去2000年以来青藏高原南部存在着冷湿—暖干的气候模式;过去2000年青藏高原南部地区温度的变化可能主要受到太阳辐射的影响,而小冰期期间西风环流的南移和增强可能是导致区域降水增加的重要因素。另外,该时期羊湖的湖泊水位的变化受温度和降水共同控制:当温度降低,降水增加时,湖泊水位上升,反之亦然。  相似文献   
979.
Wave-current interaction and its effects on the hydrodynamic environment in the Beibu Gulf(BG) have been investigated via employing the Coupled Ocean–Atmosphere–Wave–Sediment Transport(COAWST) modeling system. The model could simulate reasonable hydrodynamics in the BG when validated by various observations.Vigorous tidal currents refract the waves efficiently and make the seas off the west coast of Hainan Island be the hot spot where currents modulate the significant wave height dramatically. During summer, wave-enhanced bottom stress could weaken the near-shore component of the gulf-scale cyclonic-circulation in the BG remarkably, inducing two major corresponding adjustments: Model results reveal that the deep-layer cold water from the southern BG makes critical contribution to maintaining the cold-water mass in the northern BG Basin.However, the weakened background circulation leads to less cold water transported from the southern gulf to the northern gulf, which finally triggers a 0.2°C warming in the cold-water mass area; In the top areas of the BG, the suppressed background circulation reduces the transport of the diluted water to the central gulf. Therefore, more freshwater could be trapped locally, which then triggers lower sea surface salinity(SSS) in the near-field and higher SSS in the far-field.  相似文献   
980.
为了研究厦门市大气湿沉降中的无机氮情况,分析了2000~2014年厦门市内和郊区的雨水中NO_3~--N和NH_4~+-N的浓度及其沉降通量的变化情况,并对湿沉降中无机氮对厦门近海海水生态系统的影响进行讨论。结果表明,厦门市内和郊区雨水中NO_3~--N和NH_4~+-N的浓度均为春季较高,夏季较低;高浓度无机氮在一年中出现的时间段在两个区域有差别,这可能与这两个区域的季风转换和大气混合层高度变化有关。在2000~2014年,雨水中NO_3~--N的浓度在市内总体呈下降趋势,在郊区总体呈上升趋势;NH_4~+-N浓度的年变化规律不明显。湿沉降给厦门近岸海域带来的NO_3~--N和NH_4~+-N的量分别为1056 t/a和1278 t/a,低于该区域河流输入的无机氮的量的10%,说明湿沉降不是厦门近岸海域海水中无机氮的主要来源。通过比较厦门雨水和近岸海水中的营养盐情况,发现雨水的沉降可能会促进厦门近海部分区域海水中浮游植物的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