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1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47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31.
山东乳山中东部地区金矿成矿规律及其找矿应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山东乳山中东部地区金矿类型主要为乳山式和铜岭式。其中乳山式金矿产在昆仑山岩体中,分布于4条陡倾的NNE向左行右阶式压扭性断裂带上,金矿化有一明显的特点:就是沿同一控矿断裂带上分布的相邻金矿床,其矿体侧伏方向是相反的。通过对区内脉状金矿的定位构造研究,提出乳山式金矿具有NNE向成带、NE向成行的特点,矿体定位受NNE及NE向断裂的联合控制。并据此指出段家西山金矿点、马台石金矿点为成矿的构造有利地段,经过工程初步揭露,这两处矿点已显示出良好的找矿前景,有望实现矿点向矿床的转变  相似文献   
32.
山东省乳山金矿隐伏矿体定位预测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乳山金矿赋存在中生代昆嵛山花岗岩中,矿脉(体)定位的构造为NNE向断裂,该组断裂具多期活动特点,构造扩容带是矿体(富矿段)赋存的主要空间,通过地质,地球化学,γ能谱及矿体存规律等综合研究,预测隐伏矿体应定位于-222m~-600m标高之间的构造扩容带中。  相似文献   
33.
氧化还原敏感微量元素对古海洋沉积环境的指示意义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1  
海洋的氧化还原条件控制着U、V和Mo等氧化还原敏感微量元素在沉积物或沉积岩中的富集程度,所以可以利用沉积物或沉积岩中这些微量元素的含量来重建古海洋的氧化还原状态和沉积环境。海洋沉积物或沉积岩中U、V和Mo的来源少,除了海水提供外,还有陆源碎屑,不过陆源碎屑提供的那部分含量能够被估计。沉积物埋藏之后这些元素(几乎)不发生迁移,保存了沉积时的组成和含量,能较好地反映沉积环境的特征,是古海洋环境的理想指示。在氧化—次氧化的海水环境中U、V和Mo不会富集,缺氧的条件下U和V富集,而在硫化(含溶解的硫化氢)的沉积环境中U、V和Mo在沉积物中都会强烈地富集。利用这种差异,可以根据沉积物或沉积岩中各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变化来判别沉积时海水的氧化还原状态。但是,必须注意沉积环境的开放与否、成岩作用及重新氧化作用等对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在利用氧化还原敏感元素进行古环境重建时,应首先评估沉积物或沉积岩中特定元素的来源和贡献,剔除非自生部分的影响,然后利用多元素指标综合判别古环境的氧化还原条件,才能获得可靠的结论。  相似文献   
34.
新元古代冰期地层不同于显生宙冰期地层,近年来,一些学者提出了雪球假说,掀起了关于新元古代冰期环境特征与因演化的研究热潮,成为当前地学前沿的一个热门课题。本轮研究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它的高度综合性,涉及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此外还牵攫到天体运行等学科。研究重点有新元古代冰川作用的低纬和低海拔特征。与Rodinia超大陆裂解的关系,冰室效应和温室效应的矛盾运动,海洋封冻的探索,碳酸盐岩岩帽的成因,碳,硫,锶等同位素的峰谷变化的环境含义,冰期地层中铁矿的成因,新元古代冰期的次数争议,雪球理论的数值模拟和冰期环境特征及其变化与生物演化,特别是与早寒武世生物大辐射的关系等。我国南方已成为研究新元古代冰期地层及其与寒武系生物大辐射关系的重要地区之一。  相似文献   
35.
三维趋势分析是地质学中一种有用的数学工具,但是空间分布的计算结果造成了分析上的困难。三维趋势分析的图形显示则弥补了这一方面的不足。本文提出了三维图形显示的原理和方法,并用 FORTRAN 语言编制了图形显示的程序。所得的图形具有充分的立体感。用户可由各种不同的角度显示结果,并可通过切片方法看到地质体内部的函数值变化。  相似文献   
36.
湖北省宜昌县震旦系南沱组成因的新认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启锐 《地质科学》1995,30(2):147-152
在峡东王丰岗南沱组剖面上有一些杂砾岩透镜体和一些水道砂岩透镜体。这些是冰水环境的产物。在南沱组与莲沱组的界线上,见到了几个骑线砾石。这是冰陆环境的有力证据。由此可见,早期主要是冰陆环境,冰川刨蚀和剥蚀作用占主导,沉积作用是次要的。随着气温的回升,冰盖逐渐后退。当冰盖前沿退到研究区内,或刚退出本区时,就形成了本区冰期的主要沉积。因此,可以认为,本区南沱组杂砾岩主要是近源冰海相沉积。  相似文献   
37.
南华系建系问题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南华系的研究与关于成冰系的研究配合不多,把南华系简单地理解为原震旦系下统,侧重于原震旦系下统底界年龄的测定,把国外给定的关于"成冰系"的起始年龄值(即850Ma)看得过重,忽略了它的不确定性。对于作为南华系主体的新元古代冰期地层的研究比较薄弱,与国际冰川沉积学研究水平差距大。为此,有必要根据界线层型剖面的要求开展建系工作,重点深入研究新元古代冰川沉积地层的基本特征,包括层序地层学、同位素地层学、磁性地层学、岩石地层学、化学地层学、生物地层学和年代地层学等,明确其内涵,寻找全球对比的界线标志。建议以贵州黎平肇兴剖面为代表开展候选层型剖面和层型点所需内容研究。  相似文献   
38.
生油门限统计预测模型是估定生油门限的一种方法。Cannan(1974)和于志钧(1981,1983)是以门限地层的年龄值为因变量的回归预测模型。本文从地质角度出发,讨论了该模型的一些不足,以及以门限地层现今温度作为模型因变量的优点。模型的合理性提高之后,其预测精度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模型对东濮凹陷门限参数的预测结果与已知门限参数符合较好,说明东濮凹陷的生油环境与模型的要求基本一致。为此,本文进一步探讨了凹陷南北差异的可能原因,并对北部的T3和T6地震反射面的门限参数作了预测。  相似文献   
39.
定量地层学     
当国际地层委员会在70年代初讨论制定国际地层指南的时候,一些学者面对不断涌现的大量地层资料,产生了用计算机结合专门的计算技术,进行地层资料的自动严格处理的设想。于是IGCP计划第148号“定量地层对比技术的开发与评价”被批准并于1976年开始实施。从1976年到1981年,研究重点是地层对比定量方法的摸索与建立。1981年以后,研究重点已从理论性或方法学的探讨。转向各种方法的应用研究。IGCP计划148号的重点是生物地层学,但所取得的成果,远不限于此。Agterberg and Gradstein(1988)将148号计划从1976——1986十年里所取得的主要成果归纳为以下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40.
南华系自建立开始,围绕其定义和内涵的争议就一直存在。经过近二十年的研究,分歧逐渐得到弥合,最近,随着莲沱组顶界年龄-714Ma、长安组底界年龄-716Ma、和两界河段(一原渫水河组)顶部年龄-690Ma的精确测定,上述争议得到进一步解决。“国际年代地层表”(2015年版)把成冰系的底界年龄改为720Ma,意味着人们对于南华系(成冰系)的认识取得了进一步的共识,这些对于统一关于南华系的认识十分重要。另外,莲沱组的启始年龄为-800Ma、结束年龄为-714Ma,层位上位于南华系之下。这些年龄的获得也同时引发了一些新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如为什么莲沱组的顶界年龄和长安组底界或拱洞组顶界年龄基本上相当?这与人们对于两地古地理、古海拔的认识不协调;关于古城冰期起始年龄的测定,提出了皖浙赣地区的江口冰期地层是否存在、是否完整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