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38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66篇
综合类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8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云南中三叠世罗平生物群中海参骨片化石的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云南罗平中三叠统关岭组第二段(安尼阶Pelsonian亚阶)中发现了少量海参骨片化石,对其中的1属1种进行了描述。该发现丰富了罗平生物群的内容,为探讨中国三叠纪海参骨片化石的分类及演化增加了新材料。同时对海参骨片化石的产出层位进行了沉积环境分析,得出该类海参生活在正常浅海陆棚环境。  相似文献   
22.
对出露于冈底斯西部地区措勤北部达瓦错东侧的达雄岩体进行了锆石U-Pb定年、全岩主量元素、微量元素、Sr-Nd同位素和锆石Hf同位素研究,以约束其岩石成因。达雄岩体的主体岩性为花岗闪长岩,其中发育大量闪长质包体。花岗闪长岩的锆石LA-ICP MS年龄为107±1Ma,该年龄代表了岩体结晶年龄。花岗闪长岩锆石ε_(Hf)(t)值变化于-1.0~3.0,两阶段模式年龄变化于974~1226Ma。花岗闪长岩富硅(SiO_2=70.65%~71.10%),富钙(CaO=3.21%-3.26%)、贫钾(K_2O= 2.81%~2.99%)、低P_2O_5(0.09%),铝饱和指数(A/CNK)为1.01~1.02,属于偏铝质花岗岩或弱过铝质花岗岩。闪长质包体Sio_2含量为57.84%,与寄主岩相比,闪长质包体更富CaO、MgO、TFe_2O_3和TiO_2。花岗闪长岩和闪长质包体均属中钾钙碱性系列,ε_(Nd)(t)值分别为-4.6和-3.2,两阶段模式年龄(t_(DM2))相近(分别为1277Ma和1166Ma),并与锆石Hf同位素模式年龄一致。岩相学、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表明闪长质包体可能是由岩浆混合作用形成的镁铁质微粒包体。我们的初步研究成果似乎表明,冈底斯中西部地区在早白垩世晚期(~110Na)很可能存在一次重要的岩浆混合作用,这一初步认识对研究冈底斯中北部地区规模宏大的白垩纪岩浆作用的深部动力学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3.
罗平地区地质构造背景复杂,对该区构造格架的研究有利于揭示弥勒—师宗断裂北缘的构造演化。本文利用遥感技术可以宏观上对断裂特征进行全面解译和识别的特点,结合野外调查,分析提取断裂的影像特征,在对断裂构造进行密度分析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断裂在地质地貌上的特征。研究发现,罗平地区北东向断裂带是师宗—弥勒断裂北沿部分,对罗平地区三叠系以来的地层沉积和构造演化有着直接的控制作用,形成了断裂两侧不同的地貌特征。  相似文献   
24.
大兴安岭北段塔河辉长岩的岩石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塔河辉长岩是大兴安岭北段塔河地区最具代表性的辉长岩体.该岩体主要由橄榄辉长岩、浅色橄榄辉长岩、淡色辉长岩(斜长岩)、橄长岩及辉长岩组成,以橄榄辉长岩和橄长岩为主.其主要造岩矿物由斜长石、橄榄石、单斜辉石及少量角闪石组成,具反应边结构和包含嵌晶结构.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表明,其橄榄石Fo平均为77,属贵橄榄石.单斜辉石全部落入透辉石区.斜长石An平均为85,为倍长石.岩相学特征表明,该岩体为典型的堆晶辉长岩体.根据An-Fo及AlZ -TiO2 图解可以判别该岩体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岛弧的构造环境中,属于I型弧堆晶辉长岩,其形成可能与古亚洲洋闭合过程中板块俯冲-流体交代作用有关,是研究古亚洲洋闭合历史的一个重要岩石学标志.  相似文献   
25.
藏北双湖地区上三叠统肖茶卡群的重新厘定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在双湖地区肖茶卡一带上三叠统肖茶卡群中发现2套砾岩,根据岩石组合、生物化石和界面特征,以2套砾岩为标志层。将原肖茶卡群分解为3个组级岩石地层单位,由下至上分别为肖切堡组、角木茶卡组和日干配错组。从岩石地层、生物地层和层序地层方面阐述了3个组级地层单位的特征和划分的意义。  相似文献   
26.
利用新近完成的1:25万区域地质调查资料和笔者分析数据,初步研究了西藏冈底斯带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火山岩的分布特点及地层古生物、同位素年代学约束的火山活动时代以及冈底斯中北部火山岩的性质、构造环境、岩石成因和俯冲极性.冈底斯带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火山岩主要分布于南冈底斯、中冈底斯、北冈底斯和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南缘,基本同期开始于早白垩世(大约120~130 Ma)并可能延续到晚白垩世,以冈底斯中北部地区规模最大为特征.已有数据显示中冈底斯则弄群火山岩包括部分中钾钙碱性系列的中基性岩石和占优势的高钾钙碱性系列的中酸性火山岩,不同于传统岛弧火山岩,但与中安第斯厚地壳背景下的岛弧火山岩相似,北冈底斯主要为与传统岛弧火山岩相似的中钾钙碱性系列火山岩.中冈底斯则弄群中基性火山岩很可能与来自消减沉积物和/或蚀变玄武质洋壳的含水流体引起上覆地幔楔物质的部分熔融有关,并在岩浆上升过程中经历了明显的分离结晶作用和中上部地壳物质的同化混染(即AFC过程),长英质火山岩很可能主要与地壳重熔有关,但并不能完全排除镁铁质岩浆的分离结晶作用.目前冈底斯中北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火山岩地球化学数据揭示的成分变化、地壳厚度、与俯冲带的距离以及冈底斯带同期火山岩的分布特点暗示冈底斯中北部火山岩很可能与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壳向南的俯冲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27.
云南罗平大凹子与上石坎剖面牙形类动物群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大凹子剖面118件样品和上石坎剖面78件样品的系统研究中获得了丰富的牙形石标本,特征分子为Nicoraella kockeli Ni.germanicus,同时还获得了众多未能鉴定到种的片形分子Nicoraella sp.,Neospathodus sp.,以及大量的枝形分子,Cornudina? latidentata,Cornudina tortilis,Xaniognathus sp.,Hibbardellasp.,Cypridodella of.delicatula,Cypridodella cf.conflexa,Enantiognathus ziegler,Enantiognathus incurvus,Enantiognathus latus,Neohindeodella triassica,Hindeodella bogschi.对这些可识别到种级别的分子进行了鉴定描述,大凹子与上石坎剖面中获得的牙形石分子Nicoraella kockeli指示出罗平生物群的时代为Anisian期的Pelsonian亚期.  相似文献   
28.
提要:罗平生物群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资源十分丰富,以丰富的稀有罗平生物群古生物化石和重要地层剖面为主,辅以典型壮美的喀斯特地貌景观以及泉水、瀑布和湖泊等多姿多彩的水体景观。本文分析了罗平生物群地质公园内的地质遗迹类型及分布,并对其进行了科学、美学、旅游开发3方面的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29.
本文首次报道和描述了来自罗平生物群中的双壳类化石,包括6个属,属于Costatoria goldfussi mansuyi组合带,为台间盆地相生物组合,时代为中三叠世安尼期。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之后双壳类的演化分为残存期-复苏期-辐射期,本文所描述的双壳类化石处于复苏与辐射的关键时期,其报道为研究双壳类演化提供了新材料。  相似文献   
30.
贵州安龙坡脚剖面新苑组位于扬子地台和右江盆地交汇处,为中三叠世台缘斜坡相沉积,在该组中上部发现了牙形石动物群,除少量分枝分子外,都归属于Neogondolella属,建立了4个牙形石带,自下而上分别为:Neogondolella bulgarica、Neogondolella bifurcata、Negondolella constricta、Neogondolella constricta cornuta(未见顶界)带。时代为中三叠世安尼中晚期,其特殊的古地理位置,对系统研究与对比罗平生物群、盘县动物群的古生态环境,以及区域地层对比、地层格架建立,探讨该时期盆地演化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