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1篇
测绘学   11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13篇
海洋学   9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1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南海北部沿岸海洋站的假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收集和分析了南海北部沿岸15个海洋站所在港湾发生假潮的资料,并对其中较大振幅的典型假潮个例,进行了港湾基态自然周期分析和假潮振动的频谱分析。研究发现,假潮最大振幅振动多发生在天文潮的高潮或低潮期间;根据海湾地形尺度用梅立恩(Merian)公式计算得出的海湾基态自然周期;和根据资料曲线估计得出的假潮周期,以及功率谱分析得出的周期,三者非常接近。从本文研究所得结果来看,这些海湾的较大振幅假潮多发生在春、夏季,且都和风速、风向以及气压的剧烈变化有关。这些大气扰动在春天多为冷空气南下,在夏季多为热带气旋活动。研究认为,假潮的发生很可能是大气振动通过外海表面波作为中间机制,与港湾自由态振动之间产生耦合共振的结果。  相似文献   
32.
张俊峰  何政伟  汪宙峰 《测绘科学》2008,33(2):170-171,179
在公路选线设计中,地质稳定性是决定公路路线走向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选线时应充分考虑地质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尽量避开不良地质地段,减少路线穿越不良地质地段的里程。本文利用GIS强大的数据管理和空间分析功能,针对天山公路实际,引入信息量模型,开发了地质稳定性评价系统,从定量的角度为天山公路设计提供了有效的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33.
广东沿海赤潮与海洋水文气象关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广东沿海发生赤潮的实测资料,重点分析了1997年10月至1998年5月广东沿海赤潮发生与海洋水文气象的关系.结果表明:棕襄藻(Phaecystis cf globosa Scherffel)和三宅裸甲藻(Gynmodiniu mmikimoloi)最大增殖速率的发生条件为:海水温度(以下均是日平均值)21.9℃~26.9℃.盐度26.68~32.01,气温22.9℃~27.1℃、风速0.2-4.3m/s、气压1 002.2~1 011.9hPa、相对湿度83%~94%.认为1997-1998年赤道太平洋上层海洋水温异常变化,导致1998年中国东南沿海水温和气温偏高,风速偏弱,盐度偏低,相对湿度偏高,气压偏低,容易发生赤潮;而降水量多少对1998年广东沿岸海域赤潮形成和发展也有重要影响.发现春夏季当海平气压和盐度出现下降趋势,气温、水温和相对湿度呈上升趋势,风速呈减弱趋势时容易发生赤潮,赤潮发生海域主要位于500 hPa图上的副高北沿,赤潮发生海域均位于槽前.在850hPa图上,华南地区则出现较强的切变线环流.地面天气图上,赤潮发生时在南岭附近有锋面系统存在,海面风速较弱,风向偏东.  相似文献   
34.
有些文献指出:“赤潮发生起因因种而异,但大体上气候气象条件诸如温度、风力、风向,季风转换、气压等;海况、潮汐、流等以及海水的理化特征,如盐度、营养元素等,这些皆会成为某种赤潮爆发的因子或诱导因素[1]”。根据赤潮监控区监测资料分析:在南海赤潮多发区,海水富营养化条件已经具备,因此气象、水文要素条件就成为赤潮爆发的重要启动因子,而天气环流的维持与变化决定了气象、水文要素因子的稳定与变化,再根据赤潮生物培养试验,从初期繁殖到后期的爆发性繁殖,直至达到赤潮生物密度,这一过程一般都需要4~5d的时间。针对这一现象,通过对近10a的赤潮发生个例进行统计分析,统计其生成前期的天气环流形势和水文气象要素,分析出赤潮生成前期的环流模式和筛选出诱发赤潮爆发的重要因子,并依此来作为预报赤潮生成的方法,依照此方法对2003年的赤潮进行预报,其效果是另人满意的。  相似文献   
35.
将地貌综合的三维Douglas-Peucker方法引入地形LOD中,通过构建Quad_TIN模型,结合离散点的全局重要性分级、地形块的四叉树模型构建、高效的可见性判断及增量更新等策略,提出一种大规模地形实时动态显示的新算法。实验结果表明,在保证地形的自适应快速、逼真显示的前提下,可大大扩展三维Douglas-Peucker和Quad_TIN的适用范围及运算效率,为海量三维场景的逼真快速重构提供了现实可能性。  相似文献   
36.
利用2004-2008年5-9月大连新一代天气雷达和自动站资料,在进行回波分型、多次采用最优化Z-I关系,结合系统误差消除的技术方法,得到适用于实际业务需要的整体本地化Z-I关系.以大连地区2008年全部5次大暴雨过程为例,经RPG数据处理系统中的降水估计产品检验,较沿用WSR-88D默认值生成值准确率提高40%以上,经2009-2011年使用,估算准确率稳定在75%以上,提高了天气雷达数据处理的质量.  相似文献   
37.
赤道西太平洋暖池次表层水温变化对热带气旋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9,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西太平洋暖池和南海次表层水温变化对TC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赤道西太平洋暖池次表层水温夏半年持续出现正(负)距平时,西北太平洋生成的TC个数比常年偏多(少)是主要现象,这种现象极值年份尤其明显,对南海1℃(指南海生成的TC,下同)的个数影响不明显,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生成TC的时间比常年提早(推迟)。当南海北部次表层水温夏季和秋季持续出现正(负)距平时,南海TC比常年偏多(少)。TC对南海和东海的影响趋势是一致的,但所受影响的程度东海比南海更为强烈。原因是东海台风波浪比南海高、海面气温比南海低、相对湿度比南海小,故导致SST急速下降。  相似文献   
38.
本文建立了道虎沟组中再次发现的丽蛉科1新属种,命名为Sinokalligramma in jurassicum gen.et sp.nov.;讨论了丽  相似文献   
39.
识别区域产业承接潜力及优化承接潜力区格局是实现产业转移承接的重要前提。以环京津贫困带为研究对象,基于产业生态承载力、产业吸引力、产业支撑力、产业发展力与产业选择力5个维度,构建贫困带产业承接潜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模型测度产业承接潜力水平,采用标准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NRCA)与空间聚类法实现环京津贫困带产业承接潜力的分区优化。结果表明:1)环京津贫困带县域产业承接潜力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中、高水平单元主要位于“京津”以及张家口、承德和保定市辖区周边;低水平单元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坝上高原和燕山—太行山脉。2)结合环京津贫困带发展规划及策略,将环京津贫困带划分为产业适度转移区、产业重点转移区和产业优先转移区,依据各类型区特点提出产业承接转移导向,科学定位不同县域产业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0.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自动站资料和多普勒雷达资料等,对2009年7月14日大连暴雨局部大暴雨过程进行详细分析。结果表明:这是一次暖锋大暴雨过程,高空河套槽北抬和北支槽尾段相叠加,中低层在渤海北部到大连地区形成涡旋环流,700 hPa气旋式较大曲率处在地面暖锋上空,大连地区位于地面气旋顶部即暖锋顶部,造成强降水的产生。强湿区,配合暖锋前低层辐合中心、高层辐散中心,为暖锋大暴雨天气提供水汽和动力条件。从雷达回波分析可以看出,暖锋前部45dBz的β中尺度反射率及速度场上“单牛眼”特征,是造成此次暴雨过程及短时暴雨的直接原因。VWP资料分析表明,低层东南急流与高层西南急流形成切变层的高度以及两支急流的强度变化,与暖锋对应并决定降水的强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