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135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21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190篇
海洋学   3篇
自然地理   20篇
  2022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18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以海带作为吸附剂,从动力学和热力学角度讨论了海带对水溶液中pb2+的吸附情况以及溶液的pH值对吸附的影响.实验数据利用准一、准二级动力学模型以及Langmuir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等进行拟合.实验表明,海带对pb2的吸附反应更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及Langmuir吸附等温线;吸附速率较快,60min内,溶液中pb2+的去除率可达90%.  相似文献   
112.
霍明宇  王莹  解国爱  等 《江苏地质》2013,37(2):284-291
研究区位于安徽池州市梅村镇西峰庙—马头平移断层东北端,该处岩体和围岩的内外接触带区域发育了一中型铜钼矿.分析了研究区铜钼矿赋存条件和容矿构造的发育特征,统计了容矿节理的产状,整理绘制出成矿期研究区的构造应力场分布图.认为研究区内的容矿节理以张性节理为主,经极射赤平投影后得到的优势产状为285°∠87°,容矿节理和主断裂产状基本一致.研究区内构造应力场最大主应力轴(σ1)的方位为15°,最小主应力轴(σ3)的方位为105°,倾角近水平.此构造应力场与燕山晚期中国东部构造应力场一致,最大主应力均为NNE-SSW方向.在此区域构造应力场的控制下,形成了区内广泛发育的NNE-SSW向、具走滑性质的断层以及张性节理.  相似文献   
113.
何凤萍  王正海  耿欣  等 《江苏地质》2013,37(2):183-187
针对庞西垌地区植被高覆盖特征,主要选用ETM+数据,结合DEM数据,采用正向主成分分析、波段比值、多波段信息合成等处理方法,提取与成矿控矿相关的线状、环状构造信息,结合该区相关地质资料,实现研究区构造综合解译.  相似文献   
114.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层序地层划分及演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露头、岩心、钻测井、地震资料,进行层序界面识别,建立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的层序地层格架,将其划分为5个二级层序、19个三级层序,并分析了层序的体系域构成及其基本特征。二级层序对应于特定的构造—沉积演化阶段:SS1—裂陷海湾与局限海共存阶段;SS2—统一陆表海阶段;SS3—近海平原沼泽、三角洲阶段;SS4—近海湖盆沉积阶段;SS5—内陆红色碎屑岩沉积阶段。建立了三种层序格架中的沉积砂体发育模式(包括太原组的海陆交互相潮坪—三角洲模式,山西组的近海平原沼泽—三角洲模式、下石盒子组的辫状河—辫状三角洲模式),并对层序格架中的主要砂体类型及分布进行分析预测。  相似文献   
115.
天宇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的矿体由浸染状矿体和块状矿体组成。采用同位素稀释Triton-plus测定了浸染状矿石和块状矿石的磁黄铁矿Re-Os同位素比值。结果表明:浸染状矿石w(Re)为11.82×10~(-9)~45.28×10~(-9),w(Os)为0.944×10~(-9)~8.528×10~(-9),187Os/188Os初始比值为0.885~2.332,γOs为607~1763;块状矿石w(Re)为49.38×10~(-9)~315.10×10~(-9),w(Os)为0.191×10~(-9)~42.420×10~(-9),187Os/188Os初始比值为0.654~3.322,γOs为423~2555。Re、Os含量、同位素组成和特征值表明,该矿床物质为壳-幔混合来源,块状矿石可能比浸染状矿石经历了更强的地壳物质混染。浸染状矿体发育透闪石化、蛇纹石化、绿泥石化蚀变,表明存在岩浆期后热液活动,但块状矿体热液蚀变不明显,块状矿石的Re-Os同位素特征可能是与地壳岩石直接作用的结果。地壳混染作用发生在深部岩浆房,同时也发生在岩浆侵位及再次迁移过程中,这些过程造成块状矿体与浸染状矿体不同的同位素特征。  相似文献   
116.
微生物促进碳酸盐矿化机理的研究对于全球碳循环和土壤的形成与演化等科学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探究细菌胞外碳酸酐酶(CA)在碳酸盐矿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本文采用硫酸铵析出蛋白质和Tris-H2SO4缓冲液溶解蛋白质的方法提取MF-2菌株分泌的胞外CA,将其添加于一水乙酸钙—胰蛋白胨(不含碳酸根)体系中并进行了120 h的化学实验。同时设置一组不含CA的对照实验。实验结束后用离心法将固相和液相分离。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EDS)对沉淀物的矿物成分、元素组成和形态进行了研究,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OES)测定了溶液中的Ca2+浓度。实验结果表明:(1)在节杆菌属MF-2菌株胞外CA作用下形成了肉眼可见的沉淀物,其重量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大,而溶液中钙离子浓度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用双氧水(30%)处理的结果显示,碳酸盐矿物是沉淀物的主要组分。对照实验形成的沉淀物明显少于CA实验,而且其主要由有机物质组成。这充分地说明,MF-2菌株胞外CA可以显著地促进碳酸盐矿物沉淀。(2)在有胞外CA参与的实验早期(第48 h之前),未形成任何结晶态物质;在实验的中后期,形成的矿物以方解石为主,含少量或不含球霰石。这明显不同于MF-2菌株的培养实验。在后一种情况下仅形成球霰石一种矿物。(3)胞外CA作用下形成的矿物形态包括菱面体形、球形和半球形,其中菱面体形矿物占主导地位。这也有别于MF-2菌株的培养实验(以球状和碗状为主)。对多张SEM照片进行的统计结果显示,菱面体形矿物所占比例有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的趋势(即球形和半球形所占比例逐渐升高),从第48 h的接近100%降低至第120 h的84%。(4)MF-2菌株胞外CA促进碳酸钙沉淀的主要机制是其加速CO2的水化反应,参与反应的CO2可能主要源于空气。   相似文献   
117.
灵水岩溶泉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对水环境的指示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灵水湖内沉水植物自2010年逐渐消亡,至2013年已基本消失,为探究岩溶水生态系统退化的原因,于2016年4、7、10月对灵水和罗波潭两个水环境相似的岩溶泉进行浮游植物调查和水环境监测。结果显示:灵水优势种共3门16种,罗波潭优势种共3门13种,两者的浮游植物相似性为60%。3次调查种类数基本不变,丰度均表现为4月>7月>10月。生物多样性指数和叶绿素水质评价均显示罗波潭优于灵水,说明沉水植物消亡会引发水环境退化。浮游植物与环境因子的RDA和相关性分析显示,总氮(TN)是浮游植物群落的决定性因子,而浮游植物对氮营养盐更强的摄食能力可能是灵水沉水植物消亡的原因之一。岩溶水环境的HCO-3 和Ca2+浓度可以指示浮游植物的生长状态。   相似文献   
118.
乔霍特铜矿床位于伊犁中天山板块和塔里木板块碰撞对接带北侧的早古生代岛弧带。赋矿地层为上志留统巴音布鲁克组安山质火山岩,控矿构造为近EW向的脆性断裂。本文对该矿床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盐度、稀土元素和氢氧同位素进行了测试。研究结果表明,乔霍特铜矿床的成矿温度为201~322℃,盐度叫(NaCI)eq为9.34%~17.26%;成矿流体主要来自海西晚期钾长花岗岩浆在结晶成岩过程中释放出来的岩浆水,成矿金属物质主要来自安山质火山岩。乔霍特铜矿床属于中温热液型矿床。  相似文献   
119.
涂光炽 《矿床地质》2002,21(2):97-105
文章回顾了斑岩铜矿,铜镍硫化物矿床,暗色岩及有关矿床,以沉积岩为容矿岩石的MVT型及SEDEX型铅锌矿床和金刚石矿床等在地质背景,类型拓展,成因机制和找矿前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与认识。  相似文献   
120.
硅质岩研究是难度较大且目前又颇受重视的课题,岩石化学方法是研究其成因及成岩环境的重要手段。本文对常用的近20种比值法、图解法作了初步检验,考察了其可行性。“镜铁山式”铁矿床产于北祁连造山带上元古代镜铁山群,应用上述方法对其岩石化学特征作了较全面的分析研究,认为铁矿床围岩中的石英岩具有生物成因硅质岩特征,主要来自地表风化作用,铁矿体中的铁碧玉岩具火成成因特征,来源于海底喷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