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9篇
测绘学   1篇
地质学   29篇
综合类   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玻利维亚塞德里克银矿床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塞德里克(Cerro Rico)银矿床位于玻利维亚的波托西省,是世界上最大的银矿床。矿床赋存在页岩区内,产生矿化作用的主要岩石是流纹英安岩岩体,其地表分布面积为1 700m×1 200m,在500m深处缩小至100m×100m。该银矿有多种类型的矿化作用,但最重要的是脉状矿化。矿区内2个流纹岩岩穹和1套熔结凝灰岩中的透长石和黑云母的40 Ar/39 Ar测年结果表明,银矿是在与岩浆有关的热液活动时期形成的,这段时期开始于(13.77±0.03)Ma,并持续了至少0.2Ma。明矾石的K-Ar测年结果显示表生氧化作用开始于13.5Ma,断续地持续了7.5Ma。研究区内流纹英安岩主量元素的分布清楚地反映了交代作用带的层次性,交代作用的全部发展过程涉及的空间范围大,时间长。微量元素的分布显示出F-V-Ga-Be-B-Cu-Nb-Sr-Pb-Zr-Sn-Co-Ba的元素沉淀顺序。  相似文献   
12.
位于印度尼西亚新几内亚岛西部伊里安查亚省的格拉斯贝格铜金矿床是世界上最大的铜金矿床之一。对该矿床的形
成背景、矿体特征及其成因进行了总结,结果表明:矿体主要赋存在格拉斯贝格杂岩体中,矿体从海拔4600m的地表一直延伸到
海拔3000m的深部,而在海拔3000m以下仍可能存在矿化;主要矿石矿物为黄铜矿、斑铜矿、蓝辉铜矿、辉铜矿、磁铁矿、黄铁矿
等;围岩蚀变主要有钾化、磁铁矿化和绢云母化等;同位素年代学证据表明其成矿时代为上新世,属于典型的环太平洋西部新生代
斑岩型铜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的研究表明该矿床的成矿流体为高盐度、高温和高成矿金属浓度的岩浆流体。   相似文献   
13.
塞德里克(CerroRico)银矿床位于玻利维亚的波托西省,是世界上最大的银矿床。矿床赋存在页岩区内,产生矿化作用
的主要岩石是流纹英安岩岩体,其地表分布面积为1700m×1200m,在500m深处缩小至100m×100m。该银矿有多种类型的
矿化作用,但最重要的是脉状矿化。矿区内2个流纹岩岩穹和1套熔结凝灰岩中的透长石和黑云母的40Ar/39Ar测年结果表明,
银矿是在与岩浆有关的热液活动时期形成的,这段时期开始于(13.77±0.03)Ma,并持续了至少0.2Ma。明矾石的K-Ar测年结
果显示表生氧化作用开始于13.5Ma,断续地持续了7.5Ma。研究区内流纹英安岩主量元素的分布清楚地反映了交代作用带的
层次性,交代作用的全部发展过程涉及的空间范围大,时间长。微量元素的分布显示出F-V-Ga-Be-B-Cu-Nb-Sr-Pb-Zr-Sn-Co-Ba的
元素沉淀顺序。   相似文献   
14.
北极圈及邻区各类矿产资源十分丰富,是美国、加拿大和北欧诸国以及俄罗斯的重要矿产资源供给基地,其找矿勘查和
开发利用历来为国际矿业界所关注。受国际市场金属价格坚挺、气候变暖和基础设施改善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近几年来,有关国
家加大了这一地区找矿勘查和矿业开发投资力度,并且发现和圈定了一大批矿床。这些新发现矿床的开发利用必将为区域和全
球经济发展以及社会进步注入新的活力。对美国、加拿大和北欧诸国(含格陵兰岛)以及俄罗斯北极圈及邻区产出的主要矿床
(点)的空间分布特点和找矿潜力进行了讨论,对该区的找矿勘查和开发利用态势进行了总结,目的旨在进一步提高我国地质学家
对这一特殊地区矿产资源重要性的认知水平,进而为实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全球矿产资源战略构想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环太平洋成矿域是全球最重要的成矿域之一,一直是世界找矿勘查开发和成矿理论研究的热点地区。域内斑岩型、矽卡岩型、浅成低温热液型、造山型、卡林型等大型-超大型矿床在特殊构造背景中密集分布,资源潜力巨大。这些矿床的成矿时代以中、新生代为主,构造背景多为显生宙造山带,成矿作用多与太平洋内各大洋板块俯冲作用密切相关,矿床的形成和产出具有明显的偏在性、专属性。介绍了环太平洋成矿域的成矿环境,选取代表性的铜和金矿床,归纳总结了其地质特征和成矿作用,梳理讨论了不同类型矿床的成矿背景、分布规律,分析了区域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6.
美国阿拉斯加州中东部福特—诺克斯(Fort Knox)金矿床是北极圈周缘规模最大的超大型金矿床之一。对该矿床的形成背景、矿体特征、形成模式的研究表明,该矿床主要产于前寒武纪—早古生代绿片岩与白垩纪—古近纪花岗质侵入岩接触带上,受构造-岩浆活动控制明显,地表出露面积为1100×600m2,并向深部逐渐变小。与其他与侵入岩有关的金矿床不同的是,该矿床热液蚀变作用强烈,与金矿化具密切空间分布关系的热液蚀变主要为钾长石化、钠长石化、绢云母化和青磐岩化。同位素年代学证据表明,其成矿时代为晚白垩世—古近纪(92.5±0.2Ma),是多期次岩浆作用的产物。依据同位素特征、成矿流体、围岩蚀变等特征可以判定,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花岗质熔浆,成矿作用与氧化型中酸性侵入体侵入作用及其相关流体活动有关,属于典型的与侵入岩有关的金矿床。  相似文献   
17.
艾蒂克铜-金矿床位于瑞典北部的耶利瓦拉市,为欧洲年产量最大的露采铜-金矿床。铜-金矿体与中元古代斑状石英二长闪长岩体具有密切的时空分布关系。铜-金矿化主要在古元古代瑞(典)芬(兰)火山沉积岩系和侵入岩脉(墙或株)内呈脉状、网脉状及细脉浸染状产出,并构成似层状、透镜状、囊状矿体。初步研究表明,斑状石英二长闪长岩位于矿体下盘,为复式次火山岩侵入体,与铜-金-银(钼)矿化具有密切的时空联系,是区域上火山岛弧环境下产出的哈帕兰达侵入-火山岩套的一部分,具有典型斑岩型矿床的特征。此外,流体包裹体和矿床年代学研究表明,艾蒂克铜-金-银(钼)矿床是高盐度流体演化的产物,经历了多次铜-金-钼-磁铁矿等多金属矿化的叠加,矿化阶段跨越近160Ma,具有典型的IOCG型矿床特征。艾蒂克铜-金-银(钼)矿床兼具斑岩型和IOCG型铜-金矿床的部分特征,其成因类型尚待进一步讨论。  相似文献   
18.
南蒙古曼达洛沃-古尔班赛汗岛弧地体是中亚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探讨岛弧地体内岩浆活动及地壳演化过程与斑岩型铜多金属矿床成矿作用的成因关系,对产出在该地体内代表性斑岩铜矿床与成矿作用有关的岩石进行了岩相学、锆石年代学及Hf同位素组成分析. 哈马戈泰铜-金矿床出露的与成矿有关的岩石为花岗闪长岩-二长闪长玢岩组合,LA?MC?ICP?MS锆石定年数据显示,成岩年龄为332~324 Ma;查干苏布尔加矿区产出有二长花岗斑岩,为铜-钼矿化的容矿岩体,本次测定的成岩年龄为~372 Ma;青狐狸斑岩型铜多金属矿化与闪长岩具有成因联系,本次测定的成岩年龄为~333 Ma;奥尤特乌兰铜多金属矿区岩浆岩活动强烈,产出有二长岩和安山岩-花岗闪长岩杂岩体,本次测定的成岩年龄分别为~381 Ma和338~332 Ma. 综上所述,曼达洛沃-古尔班赛汗岛弧地体晚古生代岩浆活动主要分为3个阶段:383~369 Ma、367~363 Ma和338~321 Ma. 其中,与斑岩铜多金属矿化有成因联系的岩浆活动主要集中在375~369 Ma和338~328 Ma两个时期,可能为该区域两个最重要的成矿期. 原位锆石εHf(t)位于球粒陨石演化线之上,介于+7.85~+16.14之间,部分分析点与亏损地幔值相似,显示成岩物质来源可能是亏损地幔部分熔融形成的新生物质在地壳短暂停留后再次部分熔融的产物,同时也受到了一定程度成熟地壳的混染. Hf同位素两阶段模式年龄tDM2为331~717 Ma,表明本区发生重要的地壳增生事件的时间是新元古代至晚古生代.   相似文献   
19.
张伟波 《地质学报》2015,89(Z1):240-241
<正>内蒙古乌拉山后洋海岩体位于乌拉山东段,大地构造位置为华北克拉通北缘隆起带西段,阴山隆起带和鄂尔多斯坳陷带交汇部位。区域上广泛出露太古界及元古界地层,构造形迹非常复杂,发育有多期次的岩浆活动,同时密集分布多个金属矿床及  相似文献   
20.
张伟波  陈玉明  叶锦华 《地质论评》2016,62(S1):185-186
圣克里斯托巴尔矿床位于玻利维亚西南阿尔迪普拉诺高原省乌尤尼(Uyuni)镇西南90 km,矿区海拔约4000 m,是一处与中性至酸性火山岩、次火山岩有关的银-锌-铅矿床。圣克里斯托巴尔地区矿产资源开采历史悠久,西班牙殖民者大约在350年前就开始在该地区开采银矿,近代采矿开始于2001年,该矿床目前由日本住友商事株式会社的全资子公司Monera San Cristobal有限公司运营。矿床探明银、锌和铅的金属储量分别为13.800kt、4.02Mt和1.37Mt,平均品位分别为53×10-6、1.41%和0.48%,是世界上最大露采银矿床之一,2014年共生产312吨银、19万吨锌和6万吨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