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2篇
地质学   2篇
自然地理   1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12.
加快推进中国城镇化进程是十八大提出的重要发展战略,科学揭示城镇化演进规律及趋势,对指导城镇化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依据Northam城镇化发展阶段划分思想,基于Logistic模型,借助SPSS分析软件,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对中国城镇化发展前景进行了预测,并对城镇化发展三阶段的特征点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1)2020、2030、2040、2050年,中国城镇化率将分别达到57.52%、65.09%、70.53%、74.16%。(2)城镇化发展速度极值点出现在2002~2003年,极值点处发展速度为1.068个百分点·a-1,城镇化水平为40%左右,加速度两个极值点分别出现在1978年、2028年前后,两极值点城镇化发展速度均为0.712个百分点·a-1,城镇化水平分别为16.90%、63.09%。(3)中国城镇化加速发展起始时间点为改革开放初,持续时长为49.32 a,2028年前后发展速度将趋于平缓,加速发展期内年平均时速为0.94个百分点·a-1,由此得到的启示为:中国城镇化发展尚存较大空间,未来积极推进城镇化建设,契合城镇化演进规律;适度控制城镇化发展速度,发展速度以1个百分点·a-1为宜;既要重视城镇化发展速度,更要重视城镇化发展质量。研究结果可为管理层制定城镇化发展规划及政策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以安徽省池州市为研究区,选取坡度、坡向、工程地质岩组、断裂、道路、河流、降雨量、土地利用类型8个影响因子进行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基于全市345个地质灾害点(崩塌和滑坡)样本数据,采用信息量模型对研究区各影响因子的信息量进行计算,依据灾害点密度将区域灾害易发性划分为5个等级:低易发区、较低易发区、中易发区、较高易发区和高易发区。结果表明:安徽省池州市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和较高易发区主要分布在坡度较大的山区河谷两侧,反映人类工程活动破坏、流水冲刷作用和地形地貌因素是影响该区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其中,高易发区和较高易发区面积为1 801.47 km~2,分别占全区总面积的7.89%和13.88%,高易发区和较高易发区内的灾害点分别占所有灾害点的48.7%和21.5%,其中高易发区的灾积比为6.17,明显高于其他易发等级。对地质灾害易发性的方法与技术的研究,旨在为该区的灾害防治和经济建设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4.
安徽省近15年土地要素对经济贡献及Logistic 曲线拐点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C-D生产函数,利用统计年鉴数据,采用最小二乘回归方法,对安徽省1997~2011年建设用地对经济贡献率进行了定量测度,并对其Logistic 曲线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① 研究时段,资本、劳动力、建设用地投入要素对二、三产业产值的弹性系数分别为0.469、0.801、0.369;② 资本、劳动力、建设用地、科技进步投入要素对经济贡献率分别为52.31%、22.9%、20.74%、4.05%; ③ 建设用地扩展与经济增长契合Logistic 曲线,拐点位于二、三产业产值为2 744亿元时(2002年),1997~2002年,建设用地对经济贡献随经济增长呈加速上升态势,2002~2011年,建设用地对经济贡献上升速度减缓,并最终趋于平稳;④ 科技进步对经济贡献呈递增态势,但科技对经济贡献率偏低。从转换土地经济发展理念、控制建设用地规模、实现经济由资源依赖性向创新驱动型转变等方面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