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29篇
测绘学   35篇
大气科学   26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29篇
海洋学   53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本文在分析地图注记要素自动识别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系统结构的基础上,介绍了模式识别的基本方法和在注记识别中的应用,详细论述了各模块的实现原理与途径,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最后提出了一个较为实用的识别器结构。  相似文献   
72.
李铭  陈广学  张东 《测绘通报》2002,(11):46-48,51
介绍地图出版的工艺流程,讨论了PS语言及其RIP技术的概念,特点及其在地图出版中的应用,提出地图出版专用RIP的设计思想。  相似文献   
73.
对四川三台钙基膨润土的基本物化性能和对Pb^2 ,Co^2 离子的吸附性能作了初步的研究。基本物化性能主要包括化学成分、阳离子交换容量、密度、比表面积、孔径、渗透系数及热稳定性。通过实验得出:1)经过钠化改型并酸化处理后的膨润土的阳离子交换容量(CEC)明显高于未经处理的原土;2)膨润土的最佳酸活化条件为在96℃左右以15%的硫酸活化4小时的性能最佳;3)膨润土土的密度为2.11g/cm^3,颗粒密度钠化土为1.996g/cm^3,原土为2.079g/cm^3;渗透系数为0.013cm/s(20C);体积平均粒径为30.950μm;比表面积为329.7482m^2/g,平均孔径为33.238nm;4)膨润土对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实验,得出膨润土对重金属离子Pb^2 的吸附性能优于Co^2 ,Pb^2 和Co^2 的吸附比(Rd)分别为167.8ml/g及53.3ml/g;Pb^2 和Co^2 去除率(r)分别为45.87%和21.20%。  相似文献   
74.
张东  张万昌 《国土资源遥感》2004,15(2):32-34,38
详细阐述了应用全国1km土地利用/覆盖25层分层栅格数据合并生成单层土地利用/覆盖图的方法。通过对初始合成结果的归类、合并和空间平滑,有效减少了图像上像元分布零散的情况,突出了土地利用的空间总体分布格局。具体应用表明,这种处理方法得到的土地利用/覆盖图能够满足水文、地学分析的要求。  相似文献   
75.
本文论述了地图注记可视化的重要性,探讨了如何将地图数据库的注记信息在屏幕上实现可视化的技术方法,以及在注记可视化的实现过程中需要注意的若干问题,包括注记的坐标转换、注记的大小、注记的字型等;论文还提出了地图注记语音阅读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76.
"05.6"广东致洪暴雨过程的预报着眼点   总被引:7,自引:23,他引:7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2005年6月18-25日广东省出现的大范围持续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发现,从孟加拉湾、中南半岛至南海一带西南季风强盛,为广东上空带来了源源不断的水汽,850 hPa切变线在江南南部和华南北部之间维持、500 hPa南支槽在广东西部和广西上空长时间存在是这次暴雨过程得以持续的重要原因。同时还发现地面中尺度切变线位置与强降水落区相当吻合。此外,中高层相对湿度在降水减弱时率先表现出下降趋势,对暴雨结束时间的预报有一定的指示意义;水汽通量中心的分布与降水落区和强度较为对应;假相当位温的差值可以表示两等压面之间气层的不稳定度,负值越大,气层越不稳定。  相似文献   
77.
广州一次"黑色"暴雨的环流背景及触发机制   总被引:4,自引:22,他引:4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北京T213和JMA中尺度模式分析场、NCEP/NCAR再分析资料,着重从高层环流特征、南亚西南季风、水汽条件、热力层结条件、动力触发机制等方面对2005年6月5日凌晨前后广州市区出现的一次“黑色”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发现高层南亚高压位于华南上空使华南上空具有辐散流场,活跃的西南季风为华南提供了稳定的水汽输送,暴雨开始前大气垂直层结处于非常不稳定状态,而东路低层弱冷空气的入侵则是这次大暴雨过程的动力触发机制。  相似文献   
78.
广州短时大暴雨多普勒特征和成因分析   总被引:7,自引:7,他引:7  
利用广州CINRAD-SA新一代天气雷达各种产品,对发生在广州市的一次短时大暴雨的多普勒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同时分析了该过程的天气特征及其变化,探讨了短时大暴雨的成因。结果表明:此次短时大暴雨产生于低空急流、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强抽吸作用的有利环流背景下,由多个单体排列成与单体移动方向一致的走向,依次穿越同一地区造成的。强度最强、强回波维持时间最长的单体同时伴有弱中气旋特征,并与强降水发生区域相对应。逆风区对对流的维持和加强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9.
台风远外围大范围强对流天气成因综合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忠  张东  蔡安安  方一川  叶爱芬 《气象》2007,33(1):25-31
为加深对台风外围发生的强对流天气的认识,提高对华南地区强对流天气潜势预报和预警的能力,利用广东中尺度天气监测网的多普勒雷达、自动站资料和NCAR/NCEP的再分析资料等对2004年8月发生在台风云娜外围一次强对流天气的天气形势背景、水汽、CAPE、SI、WI、垂直速度和海风辐合等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华南前期受副热带高压和云娜外围下沉气流作用,地面连续高温,使低层大气内能不断积蓄;台风云娜向西北移动的过程中,华南上空的副热带高压和下沉气流减弱,在其外围弱低压槽、海风辐合和干线共同作用下触发了强对流;台风外围的稳定度具有明显的波动性,强对流在台风外围螺旋云带末端的高温、不稳定和相对高湿舌发生;风指数WI用于华南地区雷雨大风预报比其它指数更有效。  相似文献   
80.
生态补水是恢复北方缺水河道地表水、地下水水力联系的重要方式。针对永定河(北京段)生态补水对玉泉山泉补给过程,采用六氟化硫(SF6)作为示踪剂和氘(D)、氧(18O)环境同位素分析方法,研究了生态补水条件下区域地表水、地下水转化规律。结果表明:(1)研究区存在沿断裂形成的强渗透带,生态补水沿渗透带对玉泉山泉地下水有显著补给作用,永定河河水补给玉泉山泉地下水有两条补给路径:一是沿永定河断裂后经强渗透带补给玉泉山,二是沿着永定河断裂带径流,顺八宝山断裂向北东方向过田村,最终补给玉泉山泉地下水;(2)区域地下水流速差异不大,两条路径的平均流速分别为3.38 km/d和2.96 km/d;(3)河水补给占玉泉山泉地下水总补给量的比例为18%。研究成果对于加强在人工补水河道地表水对地下水的补给过程中的水资源合理利用、高效补水以及水资源变化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