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9篇
  免费   97篇
  国内免费   54篇
测绘学   49篇
大气科学   73篇
地球物理   92篇
地质学   205篇
海洋学   62篇
天文学   10篇
综合类   24篇
自然地理   7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4篇
  194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关于台风编号问题,以往世界各国主要存在两种编号法.一种是一些使用拉丁语的西方国家所采用的安名编号法,即事先通过讨论出一套类似女性名字(例如艾金丝、贝丝、……)的台风目录单,共有4组,每组20到30个名字不等,这4组的台风名称循环使用,每年第1号台风紧接在上年最末号台风名称后面连续命名,至第4组名称用完后,再回到第1组继续使用下去.另一种是限于东亚地区各国使用的所谓国际统一编号,主要是对出现在180°E以西、赤道以北地区的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台风采用4位数码(前2位数码表示年份,后2位数码表示当年台风顺序号)并外加括号的编号方法.我国的台风编号也都一直是按照这一国际统一编号方法进行编号的.  相似文献   
132.
构造沉降作为盆地成因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特征进行分析有助于盆地成因的解析。本次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内5口典型探井的多期不整合所代表的的剥蚀厚度进行恢复,结合去压实矫正模型以及平均密度、平均古水深等参数的确定,较为精确地刻画出了鄂尔多斯盆地不同构造单元自早寒武世至今的构造沉降特征,同时结合裂谷盆地瞬时拉张模型、裂后热坳陷模型以及前陆盆地挠曲模型对构造沉降曲线进行了模拟,对盆地成因进行分析。鄂尔多斯盆地中寒武世—中生代末期主要由早古生代沉降旋回、二叠—三叠纪沉降旋回与侏罗—白垩纪沉降旋回组成。其中岩石圈热冷却作用引起的沉降贯穿全地质时期。早古生代沉降旋回中,中寒武世的加速沉降主要体现在盆地南部,沉降机制为岩石圈伸展减薄,中奥陶世马家期为全盆地尺度的加速沉降,沉降机制仍为岩石圈伸展减薄。二叠—三叠纪沉降旋回中,晚二叠世—早-中三叠世为该旋回的加速沉降期,该期加速沉降具有多幕裂陷的特征。侏罗—白垩纪沉降旋回中,中侏罗世盆地南部处于缓慢沉降期,沉降机制为岩石圈热冷却作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除伊盟隆起,盆地整体处于加速沉降期,沉降机制为前陆盆地引起的挠曲沉降。  相似文献   
133.
原型盆地恢复有助于盆地构造—岩相古地理的研究和揭示盆山耦合,对油气勘探与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利用最新的钻井、测井及露头资料,以沉积相为研究实体,运用盆—山结合的思路,由点—线—面进行分析,重建了鄂尔多斯盆地晚石炭世本溪组沉积时期的构造—沉积环境,研究了原型盆地特征及性质。本溪组沉积期,鄂尔多斯盆地沉积具有东西分异的特征:淳化—庆阳—吴起地区及北部伊盟地区为暴露剥蚀区,东部为克拉通内坳陷盆地,西部为克拉通边缘裂陷盆地。乌达—呼鲁斯台及鄂尔多斯—神木地区发育三角洲相,并向南逐渐推进;鄂西石嘴山、环县及鄂东府谷、延安地区以环带状潮坪—泻湖相为主,受间歇性海侵影响;吴忠、柳林—吉县地区发育低能的泻湖相;中卫—中宁、韩城及以东地区发育不同深度的陆棚及开阔台地。该时期盆地构造环境表现为南北向双向俯冲、贺兰拗拉槽再活化,格局经历了南隆北倾向北隆南倾的转变。受此影响,鄂尔多斯盆地构造古地理格局开始由东西分异逐渐向南北分异转变,受东西两侧海侵影响沉积相带呈环带状展布,但在盆地北部发育潮控三角洲,表现出近缘特征。晚石炭世鄂尔多斯盆地构造—沉积环境与原型盆地特征与其对周缘大地构造运动的响应。  相似文献   
134.
唐奇开 《气象》1993,19(11):56-57
前言 华南前汛期的明显降水等重要天气过程,多与500hPa西来槽有关。由于过去对西来槽的强弱只是定性的判断,而无定量标准,因而常导致预报失败。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从普查前汛期那坡地区>20mm的明显降水天气过程入手,试图寻找西来槽强弱的定量  相似文献   
135.
谢成开 《气象》1993,19(1):22-24,45
  相似文献   
136.
塔中1井储层段岩石学特征及成岩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37.
天气气侯学     
技开 《内蒙古气象》1994,(4):10-10,12
天气气侯学近年,随着电子计算机的日益迅猛发展和广泛普及应用,统计方法在气象各个领域中愈来愈得到频繁使用,统计技术与传统的天气学相结合,获得了新的发展,形成了新学科,即天气气候学。1973年Barry等人曾对天气气候学的内容作了概括,介绍各种统计方法在...  相似文献   
138.
本区是指滇西北、川西和甘南藏族地区。全区土地面积约30.4万km ̄2.区内野生经济植物资源的特征是:种类比较丰富,种子植物属的区系成分以温带的属占优势,特有种、特有属植物突出,区域分异比较明显等。全区野生经济植物有187科742属2813种(或变种).按经济用途,把本区的野生经济植物分为8类。  相似文献   
139.
绪言阿斯旺高坝于1960年开工,1964年完成尼罗河的截流工程,1971年建成水电站、完成全部工程。这座世界最大的堆石坝,基底厚1公里,高111米,长3.8公里,它的大小是吉萨的大金字塔的17倍。它的确是现代人类修筑的最大的人工建筑物,又是拥有灌溉、防洪、航运、发电等功能的综合水库的代表。要综合评价修建此坝带来的种种影响,有各种各样的困难。如同下述,这些影响的规模巨大而复杂,已超越了狭义的经济学的费用效益计算的框框。高坝对环境的影响,涉及生态空间的各种层次,从直接被淹的努比亚村、尼罗河谷地(上埃及)、尼罗河三角洲(下埃及),直到对东地中海的国际影响。因而要忽视高坝影响的多层结构而以一元的标准为依据作出综合评价是极其困难的。  相似文献   
140.
矿产资源是发展工业的重要物质前提,与国民经济建设的关系至为密切。由于这种关系,建国以来政府对地质普查工作相当重视,在广大地质工作者几十年辛勤工作中,发现了一批批新矿产,并扩大了一些老矿储量。在发现和扩大储量的矿种中,国家急需的铁、铜、铝和煤、石油等矿种占有较大比重,为国民经济建设尊定了物质基础,促进了工业的发展。如向来以生产粮食为主的黄淮海平原,如今已成为国家石化工业基地之一,有的城市因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