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2篇
  免费   170篇
  国内免费   120篇
测绘学   45篇
大气科学   91篇
地球物理   263篇
地质学   330篇
海洋学   123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40篇
自然地理   11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1篇
  1961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51.
中国区域可持续发展水平及其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PRED系统是个非线性的复杂巨系统.在已建立的人口、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数据库基础上,应用耗散结构理论建立区域PRED系统的非线性数学模型,提出衡量区域PRED系统可持续发展水平的指数(SDI)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定量地表达了中国各省区的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而应用地图学和地理信息系统方法研究其空间分布特征,分析造成这种格局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952.
?????鳣???????????????????????е???????????????Trimble R8 GNSS/RTK??TCA2003?????????????????????????????SPRINTER 200M?????????????????????????????????0.5 Hz????????????????????????????????FFT?????????????????????????????????????????ж????????????????TCA2003???????????????????????????????????SPRINTER 200M????????????????????仯?????????????г???GNSS/RTK????????????г???  相似文献   
953.
洪涝灾害风险监测预警评估综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洪涝灾害愈加频繁,灾害风险监测预警评估作为防灾减灾的重要基础成为当前灾害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本文在总结国内外灾害研究和应用的基础上,阐述了洪涝灾害风险监测预警评估的概念、 内容、评估的基本思路和监测预警的技术方法。本文提出:①应结合中国实际,加强洪涝灾害的基础研究,深入机理层面探索洪涝灾害的孕育、发生机制,以及减少洪涝危险性和承灾体脆弱性分析的不确定性。②以研究技术手段的进步促进洪涝灾害风险监测预警评估的发展,改进传感器性能,提高监测精度;综合多源遥感和各种基础数据;进一步发展“3S”集成技术。  相似文献   
954.
2008年9月~2009年10月,对刺参肠道与养殖环境中异养细菌和弧菌周年变化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刺参肠道与养殖环境中(水体、底泥、附着基)异养细菌数(HPC)、弧菌数(VBC)均呈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肠道中HPC、VBC分别为1.85×105~2.17×109CFU/g、4.1×104~2.2×108CFU/g,水体中HPC、VBC分别为90~4.67×105CFU/mL、0~5.3×103CFU/mL,底泥中HPC、VBC分别为9.80×104~6.72×106CFU/g、1.01×104~5.75×105CFU/g,附着基中HPC、VBC分别为2.78×105~2.57×107CFU/g、4.6×104~1.31×107CFU/g,夏、秋两季细菌总数较高,冬、春低温季节细菌数量显著下降。通过VBC与HPC的比值可以看出,在冬、春季细菌总数较低的季节,弧菌与异养细菌数量比例较高,最高值达到:43.8%、43.2%,通过对优势菌的分离鉴定,冬、春两季灿烂弧菌(Vibrio splendidus)均占优势,这可能是造成冬、春两季刺参发病的诱因之一。本文通过研究刺参肠道与养殖环境中异养细菌和弧菌的变化规律,以期为刺参的健康养殖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955.
通过对茅尾海工程地质环境、水动力环境、生物生态环境、海域开发利用现状等的调查并收集历史资料综合分析,提出茅尾海综合整治方案;同时应用数值模型预测整治方案实施的水动力环境、冲淤环境、水交换能力变化趋势作为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956.
沉积层放射性生热的热流贡献(沉积层热流)是沉积盆地大地热流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有效促进中国西部“冷”盆深层-超深层烃源岩的增温和热演化.本文利用不同的自然伽马(GR)-生热率(A)经验关系式分别计算了准噶尔盆地不同构造单元16口钻孔共6120个沉积层生热率,通过与实测生热率的统计对比,确定了适用于研究区的GR-A经验关系,建立了准噶尔盆地地层生热率柱,据此计算了研究区沉积层热流贡献,并以盆参2井为例定量分析了沉积层热流的增温效应.结果表明,准噶尔盆地沉积层平均生热率为1.179±0.339 μW·m-3,总体上随着时代变老,沉积层生热率呈现出递减趋势.准噶尔盆地沉积层热流平均为7.9±4.9 mW·m-2,约占地壳热流的29.2%和大地热流的19.6%,区域上与盆地沉积层厚度大体一致,表现为中央坳陷最高,北天山山前冲断带变化较大,陆梁隆起和西部隆起次之,东部隆起和乌伦古坳陷最低.沉积层热流能够有效增高深层—超深层烃源层受热温度,促进有机质热演化,如在考虑和忽略沉积层生热的两种情况下计算的盆参2井下侏罗统三工河组烃源岩底部(5300 m)温度差异最大为7.3 ℃,这显然对于地温梯度小、主体油气藏埋深大的准噶尔盆地油气资源评价和勘探目标优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57.
金沙江下游水库区地震地下水动态监测网(简称金沙江水网)布设在金沙江下游向家坝水库区与溪洛渡水库区内,共有6口观测井,同时观测井水位与井水温动态。2012年9月7日云南省彝良MS5.7地震前有4口井水位与水温动态表现出明显的下降型异常,异常的时间大体上同步,异常的幅度较大,与地震的对应关系较好。金沙江水网的水位、水温动态干扰较多,特别是降雨干扰十分明显,在这样不利的条件下出现如此明显的异常,除了井震距较小外,可能与观测区与孕震区同处同一个地震构造带有关。  相似文献   
958.
根据有关的国家与地震行业技术标准,结合建井的实践经验,论述了地震地下水观测井的定位、观测井结构设计与钻井施工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959.
河南省郑州黄河自然保护区湿地恢复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河南省郑州黄河自然保护区周边人口众多,湿地围垦现象严重,亟需开展湿地恢复工程建设。根据郑州黄河自然保护区的地形特征、水文状况、受威胁状况和和湿地植物的适宜性特点,郑州黄河湿地的恢复模式可分为自然湿地恢复模式和主动湿地恢复模式,其中主动湿地恢复恢复模式又可分为蓄水型、溪流型和多塘型湿地恢复模式。针对嫩滩、河心洲、岛等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可以利用黄河自身的水文周期、植物种质资源、自然肥力,采用自然湿地恢复模式进行恢复。在地势平坦、宽度较大、坡度较小且距平水位1~2m之间地形平顺无突变的二滩区,可采用蓄水型湿地恢复模式;在地势低洼,具有自然沟渠雏形,并与黄河河道相连的嫩滩区和靠近嫩滩的二滩区,可采用溪流型湿地恢复模式;在现状地形起伏较大,或现有及废弃的鱼塘分布区,可采用多塘型湿地恢复模式。研究结果表明,自然恢复区域主要集中在南河渡黄河大桥西侧、嘉应观黄河铁路大桥西侧、郑州黄河公路大桥东侧等区域,总面积为5086hm2;主动湿地恢复区域主要集中在伊洛河东侧、嘉应观黄河铁路大桥东侧、郑州黄河公路大桥东侧和中牟太平庄村东北侧区域以及现有鱼塘集中分布区域,总面积为965hm2。  相似文献   
960.
根据有关的国家与地震行业技术标准,结合建井的实践经验,本文论述了地震地下水观测井的定位、观测井结构设计与钻井施工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