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7篇
地球物理   48篇
地质学   2篇
综合类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04 毫秒
31.
广东新地震参数目录的编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康英  吕金水  杨选  黄文辉 《华南地震》2010,30(Z1):19-27
数字地震台网除了能产出传统地震三要素外,还具备产出更多与震源和介质相关的参数的能力,如:品质因子Q、地震矩、应力降和震源半径等。这些参数的测定丰富了台网产出,提高了台网监测效能。本文回顾了在广东地震台网开展新地震参数目录编制的过程,对"九五"台网系统和"十五"台网系统得到的结果进行了对比,通过在JOPENS/MSDP台网数据处理软件中外挂震源参数模块,使新地震参数目录的产出实用化。讨论了求解新地震参数目录的一些注意问题。  相似文献   
32.
传统地震目录中增加矩震级及震源机制解的必要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英  杨选  沈玉松 《中国地震》2015,31(1):121-132
本文梳理了我国地震目录的产出现状,对于我国近几年应急机构和区域台网产出的震源机制解、矩震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和地震预测研究所对于国内陆地地区6级以上地震的地震矩张量解的产出率为100%,5级以上地震的地震矩张量解产出率为81%。这两个研究所给出的3种矩张量结果和GCMT给出的矩张量结果较为一致,类型统计一致率分别达到71%、86%和66%,其中P、T轴空间夹角优势分布在15°左右。产出的矩震级和GCMT解得到的矩震级相差不大,偏差在0.1以内的比率分别为46%、86%和71%,偏差在0.3以内的比率分别为85%、100%和97%。结果表明对于我国内陆地区的5级以上地震,这两个研究所产出率较高、结果较为一致。而由各台网据震源参数得出的5级左右地震的矩震级和GCMT求解的矩震级比较起来明显偏小。由此探讨了在传统地震目录中增加震源机制解及矩震级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33.
1999年台湾集集7.6级地震的震源参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广东省数字地震台网记录的1999年台湾集集7.6级地震的波形资料,通过频谱分析,得出此次地震的霜相动力学特征,计算出P波和S波的应力降、地震矩、震源尺度等震源参数和介质品质因子Q值,并求出了它的距震级。  相似文献   
34.
IP/VPN准实时传输地震波形数据的质量分析和效益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介绍了广东数字地震遥测台网数据传输的各种方式,分析了IP/VPN准实时传输地震波形数据的传输质量,总结出了IP/VPN传输具有无丢数误码、断点续传、经济实惠、安全可靠等特点,该技术的使用不仅使地震波形数据传输的质量大大提高,运行率完全达到规范要求,而且提高了台网地震监测能力、扩大了台网监控范围;为加强地方地震工作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取得了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5.
广东及其邻域的地壳厚度和泊松比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玉松  康英  徐果明 《中国地震》2013,29(2):210-218
利用广东及其邻域福建、江西、湖南、广西、海南、台湾共82个宽频带数字地震台的远震资料,计算获得了所有台站下方的体波接收函数,并通过接收函数H-κ搜索叠加方法反演了这些台站下方的地壳厚度和平均泊松比.研究结果表明,广东及其周边地区的地壳厚度为26.8 ~ 33.6km,平均为29.5 km.由西北到东南逐渐变薄,表现出大陆地壳向大洋地壳的缓慢过渡过程.珠江三角洲、粤西、粤桂琼交界、广西南宁、广东南澳等地区地壳厚度较薄,为25.0~28.0km;海南的翁田、广东的湛江、上川岛等地壳厚度最薄,在26km左右;福建明溪、湖南永州周边地区地壳厚度较厚,为31.0~34.0km.研究区域内地壳泊松比为0.20~0.29,海南岛的东南部、粤东和闽西的沿海地区以及江西南部具有明显的高泊松比,这可能与这些地区具有广泛的温泉分布和高热流值的特性有关.地壳厚度和泊松比分布的分块特征明显,并与断层和历史地震的分布有关.  相似文献   
36.
康英 《辽宁地质》2010,(1):63-63
鞍山市土地储备交易中心,大力拓宽土地储备渠道,不断加大土地供应力度,积极调整土地收购储备方式,配合市政府做好土地招商引资和土地融资等各项工作,超额完成了2009年各项工作目标。截止2009年11月30日,共收回土地360宗,收回面积661.55公顷:出让土地462宗,面积1738.10公顷,成效金额203.62亿元。土地供应规模同比增长216%,土地供应总量同比增长300%,成效金额同比增长354%,为鞍山市土地供应工作历史最高纪录。  相似文献   
37.
根据陈培善推导的多个环境剪应力场公式,利用广东数字地震台网记录到的华南地区60个ML≥2.5地震参数分别对0τ进行计算。相对偏差及相关性分析表明,由震源峰值加速度ap计算的0τ5相对偏差最小,与其他方法的相关性最高。对于数字化地震资料,ap的求解较为简便,由此计算环境剪应力场的方法更适合在日常分析预测工作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8.
叶繁英  康英 《华南地震》2003,23(3):90-94
介绍了广东台网供电系统的系统结构,以及广东台网运行3年多在电源管理方面积累的一些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39.
地震速报中的心理浅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叶繁英  林伟  康英 《华南地震》2003,23(4):95-101
地震速报工作因责任重,时间紧,值班人员易产生紧张心理,影响速报质量。根据广东数字地震台网中心(下面简称“广东台网”)四年来的工作实践,探讨速报工作人员的心理状况,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40.
广东地区4级左右地震前环境剪应力场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1993年陈培善等导出的峰值加速度、峰值速度和峰值位移与构造环境剪应力场τ0的关系,利用广东省数字地震记录研究了广东地区4级左右地震前后环境剪应力场的变化。结果显示,地震前并未观察到中短期异常变化,以短临变化为主,震前3~15天应力等级显著上升,应力等级相对主震后余震以及较早前的小震都要高,且个别小震平均应力等级大于3这一异常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