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9篇
  免费   112篇
  国内免费   155篇
测绘学   64篇
大气科学   71篇
地球物理   90篇
地质学   395篇
海洋学   70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39篇
自然地理   105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4年   2篇
  1959年   3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61.
岩石直接拉伸与压缩变形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自行研制的可对同一岩石试样进行单轴压缩和直接拉伸的试验装置,对3种岩石进行了压缩和直接拉伸试验。结果表明,这3种岩石的压缩弹性模量均大于拉伸弹性模量,压缩与拉伸弹性模量之比分别为1.1,1.4,2.5。压缩泊松比也大于拉伸泊松比。研究表明:直接拉伸下切线泊松比随荷载的增加而减小,与压缩下泊松比的变化相反。  相似文献   
762.
2005 年10-11 月中美联合考察队在各拉丹冬峰北部果曲冰川平坦的粒雪盆 (33o34'37.8"N, 91o10'35.3"E, 5720 m a.s.l.) 钻取了一支冰芯, 通过对该冰芯进行多参数定年, 恢复了青藏高原中部各拉丹冬地区近70 年来降水中δ18O 的变化历史。根据冰芯中季风期和非季风期δ18O 值与临近气象台站气温的正相关性, 重建了该地区70 年来的春季和夏季的气温变化。结果表明, 各拉丹冬冰芯中δ18O 记录的春季和夏季升温趋势非常明显; 根据回归分析, 冰芯中非季风期的δ18O 每增大(或减小) 1‰相当于春季气温升高(或降低) 1.3 oC; 季风 期的δ18O 每增大(或减小) 1‰相当于夏季气温升高(或降低) 0.4 oC; 各拉丹冬冰芯中δ18O 记录恢复的春季和夏季气温与北半球春季和夏季的气温变化具有一致的趋势, 但各拉丹冬地区的增温幅度比北半球要大, 同时春季的增温幅度也高于夏季。  相似文献   
763.
中国西北地区面积260×104 km2,已发现100多个油气田,油气资源十分丰富.在几十年的研究和勘探基础上,归纳总结了西北地区压性叠加盆地成油特征:多旋回演化、构造变形七大特性、多时代烃源岩、多套储盖组合、四期成藏、独特油气藏特征和油气分布规律等.   相似文献   
764.
苏洋  赖锦  赵飞  别康  李栋  黄玉越  张有鹏  王贵文 《地质论评》2024,70(2):2024020023-2024020023
作为新兴的测井仪器,岩性扫描测井(LithoScanner)通过获取地层元素含量,进一步获得地层矿物含量,帮助地质学家解决复杂岩性识别等地质学难题。为了充分推广其在地质学领域的应用, 笔者等对岩性扫描测井的原理和解释处理流程进行梳理,并对应用过程中出现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LithoScanner测井可直接获取地层岩性特征,帮助识别地层界面,并实现页岩等复杂岩性、岩相的准确识别。而脆性矿物含量、有机碳含量等也可被LithoScanner测井准确获取,从而计算地层中的脆性指数和有机碳的含量。LithoScanner测井可以探测黄铁矿、煤层等特殊矿物组分,因此可以辅助核磁共振测井资料解释评价。最后指出LithoScanner测井与相应的岩芯和实验数据进行比对,提高LithoScanner测井的可靠性。研究有助于将LithoScanner测井中蕴含的大量地质信息进行挖掘与解读,并消除该资料应用中的一些误区,从而推广LithoScanner测井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765.
拉萨河流域高山水热分布观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利用架设在念青唐古拉山南坡9个海拔高度(4300~5500m)的自动气象站一年(2006年8月1日-2007年7月31日)的实测数据,对山坡1.5m高度的气温和季风期(6-9月)降水随海拔梯度和时间的变化进行了分析.表明4300~4950m存在一个逆温带,逆温时间自10月至翌年4月.年逆温频率为11.5%(42天).4300~5500m年平均气温直减率为0.61℃/100m;念青唐古拉山南坡季风期各月最大降水带都在海拔5100m.最大降水高度以下,山坡降水量递增率为4~7mm/100m,最大降水高度以上,降水递减率数值上为降水递增率的1.6~2.3倍.7月和8月降水量占季风期总降水量比例大于6月和9月.降水月内分配山坡上部总体较山坡下部均匀.降水主要发生在4:00-10:00以外的时间段,而大一中雨(3~14mm/h)主要发生在18:00-22:00.山坡强降水段相对集中在4650~5100m海拔高度.  相似文献   
766.
纳木错流域冰川和湖泊变化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纳木错流域及其周边地区气象资料、地形图、遥感资料以及野外实地观测资料,对该流域过去37年来气候变化特征以及冰川、湖泊变化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自1970年以来,纳木错区域气温上升趋势明显,其中冬季升温幅度高于夏季;降水量变化冬、夏两季均呈增加趋势,但冬季增加量不显著.在整体升温的背景下,纳木错流域冰川整体呈退缩趋势.1970~2007年间,流域内冰川面积减少37.1 km~2,占流域冰川面积的18.2%,年变化率为-1.0 km~2/a.流域内扎当冰川和拉弄冰川末端GPS观测表明,1970~2008年间冰川末端分别退缩381.8 m和489.5 m,年均退缩量为10.3 m和13.4 m.1970-2007年间,纳木错湖面积增加了72.6 km~2,增加速率为2.0 km~2/a.1970-1991年、1991-2000年和2000-2007年三个阶段的年增加速率不断增大,分别为1.1、2.8、3.4 km~2/a;湖泊水在在夏季升高非常显著,与湖泊面积的扩张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767.
四川地区地震动峰值衰减规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康兰池  金星 《地震学报》2009,31(4):403-410
基于四川省地震监测台网27个基岩台站,2008年5月12日——2008年6月10日105次地震(震级ML=4.0——6.4,震中距△=26——623km)的8505条宽频带速度记录,利用实时仿真方法得到了相应的加速度记录,进而对数据进行回归分析,获得了四川地区基岩场地中小地震峰值加速度和峰值速度的衰减关系,并用最近发生的一次4.8级地震对该规律进行了验证.通过四川台网的记录,提出了符合四川地质条件的衰减关系   相似文献   
768.
强烈地震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财产安全的自然灾害,房屋倒塌是农村地区的主要震害和人员伤亡主要原因。根据调查,对陕西农村现有各种结构类型的房屋抗震性能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69.
青藏高原大气降水和气溶胶化学特征研究进展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康世昌  丛志远 《冰川冻土》2006,28(3):371-379
近10 a来青藏高原大气降水和气溶胶化学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特别是结合冰川考察和冰芯研究工作,在高海拔冰川区获得了一批降水化学资料.回顾了早期青藏高原大气降水和气溶胶化学研究的背景,从高海拔冰川区降水化学的区域分布、季节变化、全球对比以及台站降水和气溶胶化学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并对其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70.
中国南极冰川学研究10 a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3,自引:7,他引:6  
The study of Antarctic glaciology in China is reviewed with the emphasis on the past decade. Much progress has been achieved in the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ntarctic ice sheet and caps and in the study of climatic and environmental records in Antarctic snow and ice. Through observations of snow profiles of numerous snow-pits and shallow cores in the Wilkes Land and Lambert Glacier basin and along the route of the 1990 International Trans-Antarctica Science Expedition (ITASE), the regional features of snow deposition and densification in Antarctica were revealed. The Nelson Island ice cap in South Shetland Islands was investigated in detail that greatly enriched the knowledge of glaciers under a sub-Antarctic maritime climate. From the analyses of shallow ice cores and surface snow samples, in particular those taken along the ITASE route, the systematic data of stable isotopes, soluble impurities and heavy metal Pb in present precipitation in Antarctica has been obtained. Some suggestions are proposed through discussing the present hot points in the above field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