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39篇
地质学   77篇
综合类   4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对青岛市1 500 km 2范围内大密度土壤放射性核素和地表γ 辐射测量,系统深入研究了其放射性特征、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青岛市土壤中核素232 Th 和40 K 的放射性比活度偏高,而238U 偏低。地表γ 辐射剂量率( 平均值91. 87 nGy /h) 略高于全国和世界平均值。研究发现,地表 93. 14%的γ 辐射来自地面放射性核素238U、232 Th 和40K 的γ 辐射,其中232 Th 和40K 的贡献占81. 21%,是主要的贡献者。地质背景决定地面γ 辐射剂量率值,燕山期各类花岗岩是导致青岛市区-王哥庄一带γ 辐射剂量率偏高的主要原因; 同时环境因素( 路面材料、地貌景观) 对其剂量率也存在一定影响。虽然研究区的γ 辐射剂量率较高,但其年有效剂量( 0. 56 mSv) 低于公众照射年剂量当量限值 ( 1. 0 mSv) ,人居环境基本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   
42.
济南市大气降尘地球化学特征及污染端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济南市城区对大气降尘及不同污染端元样品进行采集,系统分析了大气降尘和污染端元元素含量特征,并对大气降尘空间分布及污染来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污染端元中元素含量差别明显,燃煤尘中As、Cd、F、Pb是汽车尾气尘的3倍以上,是交通尘、冶炼尘、建筑尘等其他端元尘的1.26~2.35倍,对环境影响较大;汽车尾气尘中Cr、Ni、S、Zn含量最高,冶炼尘中Co、Ni、Pb、F含量偏高,而建筑尘中多数元素含量为所有端元尘中最低。与土壤背景值相比,济南市大气降尘中Cr、Cu、Pb、Zn、Cd、F、S富集程度较高,受到不同程度人为污染;相关分析和因子分析结果表明,Cd、Cu、Hg、Pb、As主要来源于企业燃煤,大气降尘中这些元素高含量区与热电厂、冶炼厂、化工厂等燃煤污染源空间分布相一致;F、S可能与汽车尾气排放有关,而As、Cr主源于交通污染,这3种污染源是济南市大气降尘污染的主要来源,对降尘的贡献约占60.42%。研究表明,工业燃煤排放已逐渐代替汽车尾气成为大气降尘中Pb元素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43.
本文通过对分布于胶西北地区南部的秦姑庵花岗岩体开展详细的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和锆石LuHf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识别出粗中粒二长花岗岩、斑状中粒二长花岗岩和细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它们具有相同的地球化学特征和同位素组成,呈连续演化关系,为同源岩浆活动的产物。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花岗岩具有高的SiO2(68.73%~75.27%)、全碱(K2O+Na2O=8.39%~8.93%),低的Al2O3(13.38%~15.84%)、MgO(0.14%~0.98%)、P2O5(0.02%~0.13%)、Sr(118×10-6~520×10-6)、Y(7.03×10-6~12.30×10-6)、Yb(0.78×10-6~1.34×10-6)含量特征,轻稀土(LREE)富集、重稀土(HREE)相对亏损(LREE/HREE=18.39~26.72),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La/Yb)N=17.13~42.58],Eu中等负异常(δEu=0.49~0.76),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锆石SHRIMP定年结果表明,斑状中粒二长花岗岩形成于(119.9±1.3)Ma,秦姑庵岩体形成于早白垩世晚期,时代上与胶东地区伟德山型花岗岩一致。锆石原位LuHf同位素分析表明,εHf(t)为24.07~19.27,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为2398~2696 Ma,岩浆源区主要来源于古元古代物质的部分熔融,少部分为新太古代基底岩石。岩体形成于加厚下地壳的下部,其残留相可能由斜长石+辉石+角闪石+石榴石组成,相当于麻粒岩相或石榴石麻粒岩相。花岗岩的同位素年龄与胶西北金矿床的成矿时代一致,指示120Ma左右的岩浆活动为金成矿提供了流体和热动力条件。  相似文献   
44.
山东省黄河下游部分县市地氟病与地质环境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笔者以山东省黄河下游地方性氟中毒流行地区的部分县市氟中毒的流行病学调查与生态地球化学调查结果为例,从土壤、饮用水及农作物三方面探索了地氟病与生态地球化学环境的关系,认为调查区内地方性氟中毒与土壤和饮用水关系密切。在回顾与总结以往地氟病地质工作的基础上,探索了当前地氟病防治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尽快开展专门性地氟病地质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45.
准确识别土壤异常元素的成因和来源,识别其地质背景来源与人为污染的叠加量,可以为土壤污染评价与地球化学预警提供重要依据。利用山东省黄河沿岸土壤剖面的测量资料,根据土壤常量组分对微量元素含量具有决定性制约作用的特点,建立了利用土壤常量组分含量预测微量元素背景含量的数学方法,依据实测值和预测理论值可以定量地评价土壤人为叠加量,是评价土壤污染程度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46.
山东省平阴县土壤地球化学元素含量特征与污染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调查按1km~2采1件表层样,4km~2组合成分析样,4km~2采1件深层样,16km~2组合成分析样,测试Ag,As,B等54项指标;研究土壤地球化学参数特征,探讨元素的丰缺及其对环境的影响,选择重金属和有害元素采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对土壤污染现状进行评价;认为区内大部分指标在表层土壤中的含量继承了土壤母质,后期人类活动对其影响较小,但C,Cd,Cl,Hg,P,N,S,Se,Corg等指标在表层土壤中已明显富集,部分地段土壤出现中度以上污染,表明人类活动等因素已对这些指标的分布分配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47.
山东黄河冲积平原区土壤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山东黄河冲积平原区土壤地球化学调查是按每1km^2采集1件表层土壤样品,4km^2组合成1件分析样品,每4km^2采集1件深层土壤样品,16km^2组合成1件分析样品,测试Ag,As,Au,B,Ba,Be,Bi,Br,C,Cd,Ce,CI,Co,Cr,Cu,F等54项指标。在统计这些指标的表层、深层土壤地球化学特征参数的基础上,对其与全国同类参数的差异进行了分析,对比区内表层、深层土壤元素地球化学含量值的变化,认为大部分指标在表层土壤中的含量继承了土壤母质的成分特征,后期人类活动对其影响较小,但Corg,N,Se,S,P,Br,Hg等指标在表层土壤中已明显富集,表明表生作用和人类活动等因素已对这些指标的分布分配产生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8.
山东烟台市土壤中有机氯农药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山东烟台市1.3万km2范围内以1个点/36 km2采样密度采集表层土壤样品408件,测试六六六、滴滴涕等10项指标,并研究其含量变化.区内土壤中停用近30年的六六六、滴滴涕仍有检出,且部分样点含量较高,按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研究区内出现了Ⅲ类和超Ⅲ类土壤.土壤中六六六的4种异构体,除个别样点δ-HCH含量高外,其...  相似文献   
49.
山东省重要矿种成矿系列成矿谱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陈毓川院士"矿床成矿系列"理论为指导,以全省煤、油页岩、铁、铜、铅、锌、铝、金、银、钼、稀土、硫、萤石、重晶石、菱镁矿、钾、磷、金刚石、石膏、石墨、滑石、水泥用灰岩、膨润土等23个重要矿种为基础,辅以其他矿种,从山东省区域地质构造环境与区域成矿作用关系研究划分全省重要矿种成矿系列;按照鲁西陆块、胶北陆块和胶南-威海造山带构造单元建立全省区域成矿谱系,以揭示全省在不同地质历史时期、不同区域地质构造环境下成矿作用的时空演化关系。  相似文献   
50.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土壤地球化学调查是按1km2采集1件表层土壤样品,4km2组合成1件分析样品,4km2采集1件深层土壤样品,16km2组合成1件分析样品,测试Ag,As,Au,B,Ba,Be,Bi,Br,C等54项指标。对这些指标的地球化学基准值和背景值进行研究,认为表层、深层土壤中除与金及多金属成矿作用有关的Ag,Au,Hg,Mo,S,Sb等元素和Cl,Br,I等卤族元素空间变异性大外,大部分元素分布均匀,且表层土壤与深层土壤元素分布具有相似性。统计了青岛、东营、烟台、潍坊、日照、威海等6市的土壤地球化学基准值和背景值,发现6市绝大部分元素基准值和背景值相对稳定,与半岛蓝色经济区基本一致,仅部分指标基准值和背景值变化较大;各市土壤地球化学基准值主要受地质背景控制,而土壤地球化学背景值主要受地质背景和后期人类活动等多层因素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