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2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37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2801铜铀(金)矿化特征及其找矿意义巫声扬,刘兴源,王德生,张庸(西南地勘局280研究所四川广汉618300)2801铜铀(金)矿化点是康滇地轴昆阳群中新发现的矿化点,受SN向的罗茨-易门断裂和元谋-绿汁江断裂控制。矿化产于旁侧的次级断裂交会部位。...  相似文献   
52.
在北半球,温度的分布一般是由南向北递减成纬向分布,而在胶东半岛却正好相反。根据胶东半岛北部沿海的蓬莱,烟台、威海三个站与南部沿海相对应的海阳、乳山、文登三个站1959—1985年历年各月的平均气温比较,北部均高于南部,年平均气温北部比南部高  相似文献   
53.
“自然资源是指人类可以直接从自然界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与能量,它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真正明确这一概念,必须弄清楚该概念所包含的三方砸含义。  相似文献   
54.
层积云降雪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或地面气象观测教课书中对层积云与降水都有这样的说明“层积云一般不降水,有时可降雨雪,但微弱……”然而在我们山东半岛东端的胶东半岛就例外,冬季层积云经常降雨雪。据统计,从11月到次年3月,有近三分之一的天数有降雪;层积云降雪日数占总降水日数的86%、而且有时降大雪,有时持续时间也很长。如1980年12月12  相似文献   
55.
本矿区出露地层主要为侏罗系上统蓬莱镇组和白垩系下统剑门关组红色陆相碎屑岩建造。铀矿化主要产于剑门关组底部第Ⅰ韵律的砂(砾)岩之中,第Ⅱ、Ⅲ韵律也有零星异常。经过前人的多年工作,矿区有了发展。因此,深入研究其物质成分特征及矿床成因,对在大型盆地中探索铀矿成矿规律,指导找矿勘探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6.
测井地质学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及其启示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油气勘探开发目标的复杂化、隐蔽性,使测井评价技术面临挑战,深化测井地质学的理论及应用,是测井技术应对挑战的途径之一.论文在尝试分析我国测井地质学的发展动力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认为测井地质学在我国的发展大致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测井地质学的引入和初步探索阶段;国内学者对测井地质学的多方位研究、探索阶段以及测井新技术为主导的测井地质学发展阶段.通过深入总结各阶段测井地质学的发展水平和成果推广效果,论文进一步探讨测井地质学在我国的应用现状与不足,指出阻碍该学科发展的突出矛盾在于学术研究的过于分化.对于我国测井地质学的发展方向,认为地质家和测井分析家的深入合作,是该学科走向完善的唯一途径.  相似文献   
57.
针对湿法富集氢醌滴定金,提出了一种省时省力的消除WO2和MoO2干扰的方法,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58.
CO2驱油技术在50年代出现并发展至今,作为油田内部主要采收方式,CO2驱油技术逐渐替代了原有的热力采油方式。CO2驱油技术由于发展较早、技术完善、气源成本低,使油田内部对CO2驱油技术的使用范围不断扩大。我国对CO2驱油技术的使用时间较晚,自90年代后才引进了CO2驱油技术,并进行实验。《化学驱提高石油采收率》通过论述化学驱提高石油采收率的原理、方法与应用、技术和矿场应用原则,为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9.
卢惠华  李修平  郝河 《城市地质》2021,16(3):354-360
有学者认为,密怀地区四合堂群层状地质体(表壳岩和铁矿)因受韧性剪切带的剪切作用,变成了一个夹构造残留体的巨大岩浆杂岩体.铁矿体因被剪断、位移、丢失,以至造成矿产的巨大损失,从而影响矿床的工业评价.以铁矿、杂岩体、地层、混合岩化、块状无序的变质岩等为研究重点,多数单位认为,该区可划分出两块面型分布的表壳岩.铁矿勘探,全区获得了十亿吨储量,成果丰硕.四合堂群的铁矿虽然厚度不大,但没有发生被剪切带剪断而丢失的情况,大多数铁矿都稳定的向下延伸了几百米.以事实为据,勘探队认为,对该争议地质体的认识,称岩浆杂岩体不合适,它仍应保留原来的提法,即:四合堂群层状地质体.  相似文献   
60.
齐玥  罗金海  巫嘉德  陈福坤 《岩石学报》2016,32(7):2015-2028
花岗质岩石地球化学组成可以为研究下地壳物质组成提供有效的信息。本文报道出露于华北克拉通中部带南部地区的蚕坊花岗闪长岩体和孤峰山花岗闪长岩体同位素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组成,限定研究地区下地壳地球化学特征。锆石U-Pb分析结果表明,蚕坊岩体形成于130Ma左右,与孤峰山岩体的形成时间相当。蚕坊岩体和孤峰山岩体具有高硅、低镁、富钠的主量元素特征,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K、Rb、Ba、Sr等,Sr/Y值高,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和Ti,显示明显Pb正异常。蚕坊岩体和孤峰山岩体具有相似的Sr-Nd-Pb同位素组成特征,前者初始87Sr/86Sr比值0.7071~0.7075,初始εNd值-18.2~-15.7;后者为0.7069~0.7074和-16.5~-15.6;Pb同位素组成特征显示岩浆源区与下地壳存在亲缘性。结合地质背景和同位素混合模拟计算表明,太古代下地壳和古元古代新生的玄武质下地壳可能是岩浆源区的主要物质组成,并推断早白垩世华北克拉通太行山以西地区壳-幔相互作用主要表现为软流圈地幔上涌,导致区域热异常,引发下地壳部分熔融和成岩浆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