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2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37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41.
2801铜铀金矿化点位于康滇地轴南段。受SN向罗茨-易门断裂和元谋绿汁江断裂所控制。矿化产于旁侧的次级断裂交叉部位。含矿断裂为因民组与美党组之间的不整合面层间构造断裂破碎带。近矿围岩为含碳千枚岩,赋矿岩石为构造角砾岩。矿石矿物成分复杂,有沥青铀矿、黄铜矿、黄铁矿、辉钼矿等,近矿围岩蚀变发育,主要有钠长石化、白云石化、硅化、硫化物化、水云母化、赤铁矿化等。成矿时代为729Ma,成矿温度T/K为573.15~673.15,属沉积变质-热液改造型矿化,具有不整合脉型和碱交代型双重特征。  相似文献   
42.
热带地区的湿绝热过程会放大地表的增暖幅度,在约200 hPa高度上产生增暖峰值,该现象被称为“热带对流层放大”。热带对流层放大是气候变化的显著特征之一,是检验气候模式性能的重要指标。本文基于RSS4.0卫星数据和ERA5.1再分析资料,系统分析了FGOALS-g3模式对气温变化特别是热带对流层放大的模拟能力,并通过新旧版本模式(FGOALS-g3与FGOALS-g2)的比较指出了新版本模式模拟技巧的提升;通过比较FGOALS-g3历史模拟试验与GAMIL3单独大气模式AMIP试验结果,研究了海气耦合过程对模拟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FGOALS-g3能够合理再现观测中的全球对流层显著增温趋势,但模拟的增温趋势偏强,这与气候系统内部变率以及两代气候系统模式所使用的历史气候外强迫差异有关。其对于观测中热带平均增温廓线以及热带对流层放大的空间分布均表现出良好的模拟性能,模拟的热带对流层放大现象的量值大小存在正偏差,与模拟的对流层低层温度变化偏强有关。FGOALS-g3较FGOALS-g2在性能上有一定提升,主要表现为增加了对于火山气溶胶强迫的响应,并在热带对流层放大的空间分布及平均气温趋势廓线...  相似文献   
43.
白硒铁矿(ferroselite)是一种罕见的硒矿物。首先是由E.Z.布里亚诺娃和A.U.科姆科夫(1955)在苏联图瓦盆地发现的。其后,R.G.科尔曼(1957)在美国西部的沉积铀矿床中也发现了白硒铁矿。G.库勒鲁德等(1958)曾对人工  相似文献   
44.
四川某地沉积铀矿床中的白硒铁矿(斜方硒铁矿ferroselit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硒铁矿(ferroselite)是一种罕见的硒矿物。首先是由E.Z.布里亚诺娃和A.U.科姆科夫(1955)在苏联图瓦(TyBa)盆地发现的。其后,R.G.科尔曼(1957)在美国西部的沉积铀矿床中也发现了白硒铁矿。G.库勒鲁德等(1958)曾对人工合成的白硒铁矿与天然产出的白硒铁矿进行  相似文献   
45.
铁钒矿(Nolanite)是一种极为罕见的钒矿物,由Barnes W.H.、Qurashi M.M.在1952年据X光粉晶衍射分析首次发现。随后,在加拿大萨斯喀彻温矿田(1957),澳大利亚西部长尔吉利矿区也相继被发现(1967)。此后,国内外便一直未见报导。一九八一年,笔者在研究四川某地砂岩型铀矿床物质成分时,在我国首次发现了铁钒矿。现将研究结果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46.
卡钻作为一种比较严重的钻井事故,会造成钻井施工遇阻和经济损失。某斜井在钻井施工中发生泥浆粘附卡钻。根据钻井现场情况,着重对其中的卡点深度及泡油量进行计算,经计算卡点深度约667 m,泡油量为32.0 m3,卡钻发生约11 h后,解卡成功。在整个卡钻事故及钻井液混油后录井中进行了系统思考和总结,提出了相应的录井措施,气测基值变化结果表明此次混油后录井的成功。该井的钻井卡钻事故及钻井液混油后录井措施以期为类似斜井卡钻事故处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7.
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油气成藏条件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涠西南凹陷位于北部湾盆地西南部,发育有多个油气田(含油气构造)。以油气地质理论为指导,在构造和沉积地层特征研究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烃源岩、储集层、圈闭及输导介质等油气成藏的基本要素,认为涠西南凹陷拥有较好的烃源岩、发育多套储集层、多种类型圈闭和复合的输导介质,具备油气藏形成的基本条件,具有广阔的油气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48.
随着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科学技术水平日益提高,石油开采技术的发展也逐渐加快.随着人们的物质需求与日俱增,现阶段可用于开采的石油资源,早已无法满足人们的生产、生活需要.因此,各石油开采企业逐渐在石油地质勘探技术上追求技术的创新与发展.《油气地质与勘探概论》通过系统介绍地质学的基本知识,石油地质与油气勘探的发展策略和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49.
齐玥  罗金海  巫嘉德  陈福坤 《岩石学报》2016,32(7):2015-2028
花岗质岩石地球化学组成可以为研究下地壳物质组成提供有效的信息。本文报道出露于华北克拉通中部带南部地区的蚕坊花岗闪长岩体和孤峰山花岗闪长岩体同位素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组成,限定研究地区下地壳地球化学特征。锆石U-Pb分析结果表明,蚕坊岩体形成于130Ma左右,与孤峰山岩体的形成时间相当。蚕坊岩体和孤峰山岩体具有高硅、低镁、富钠的主量元素特征,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K、Rb、Ba、Sr等,Sr/Y值高,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和Ti,显示明显Pb正异常。蚕坊岩体和孤峰山岩体具有相似的Sr-Nd-Pb同位素组成特征,前者初始87Sr/86Sr比值0.7071~0.7075,初始εNd值-18.2~-15.7;后者为0.7069~0.7074和-16.5~-15.6;Pb同位素组成特征显示岩浆源区与下地壳存在亲缘性。结合地质背景和同位素混合模拟计算表明,太古代下地壳和古元古代新生的玄武质下地壳可能是岩浆源区的主要物质组成,并推断早白垩世华北克拉通太行山以西地区壳-幔相互作用主要表现为软流圈地幔上涌,导致区域热异常,引发下地壳部分熔融和成岩浆作用。  相似文献   
50.
CO2驱油技术在50年代出现并发展至今,作为油田内部主要采收方式,CO2驱油技术逐渐替代了原有的热力采油方式。CO2驱油技术由于发展较早、技术完善、气源成本低,使油田内部对CO2驱油技术的使用范围不断扩大。我国对CO2驱油技术的使用时间较晚,自90年代后才引进了CO2驱油技术,并进行实验。《化学驱提高石油采收率》通过论述化学驱提高石油采收率的原理、方法与应用、技术和矿场应用原则,为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