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2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37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江西九瑞地区两个成矿系列的铜矿床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九瑞地区是长江中下游铜矿床的主要矿田之一。其铜矿可分成两个成矿系列:一是与海底喷气沉积活动有关的矿床;另一是与浅成超浅成侵入活动有关的矿床。上述不同成因的铜矿床常常可以叠加在一起,形成复成因矿床,即所谓“三位一体”铜矿床。本文根据九瑞地区城门山、武山、封三洞等矿区的矿床地质特征、成矿地质环境等对两个成矿系列铜矿床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32.
四川盆地是扬子准地台上的一个巨型拗陷盆地,面积15.7万平方公里。其基底为元古界浅变质岩与岩浆岩,盖层厚达5-11千米:震旦系-三叠系以海相碳酸盐建造为主,而侏罗-白垩系为陆相红色碎屑岩建造。其地质发展史、岩相古地理和铀的成矿条件,均与褶皱带山间盆地不同,与地台活化区的断陷盆地也不同,具有自己的特性。  相似文献   
33.
本文基于波形相似性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地震序列中单台事件目录校正的方法。以福建仙游地震序列为研究对象,应用双差地震定位(HypoDD)算法对多台事件进行重定位,依据记录波形相似性将仙游地震序列事件划分为161个事件丛集,以多台事件重定位目录为参考,对单台事件目录进行校正。结果表明,本方法能够有效地实现单台事件目录的合理校正,有助于提升地震序列目录的完整性和地震目录的实用性。以HypoDD重定位目录为参考的校正目录可用于地震参数计算。分析校正后的仙游地震序列目录认为,序列中的单台事件主要由金钟水库库区局部应力调整诱发。   相似文献   
34.
【目的】研究均匀流多管束干涉流动下圆柱受迫振动的水动力特性。【方法】基于SSTκ-ω模型,在亚临界雷诺数下(Re=1×105)对多管束共振强迫的涡激振动问题进行二维数值模拟,比较与分析三种典型附属管排布方式对主管路流体动力学特征的影响。【结果与结论】采用模型3下的附属管排布方式可在较大范围的振幅比下(Ay/D=0.1~0.8)有效改善主管路水动力特性:1)有效降低主管路上平均升力系数的幅值;2)抑制在单管路系统中出现的脉动升力系数突变衰减。同时,由于多管束对流动产生干涉效应,主管路上表现的尾迹涡度随着振动幅度的增大而呈现出不同的模式。此外,功率谱密度分析发现,多管束系统相较于单圆柱系统,在频率比为1时,模型2与模型3的共振“锁定”状态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35.
通过对四川盆地龙潭向斜区域地质背景、找矿目的层侏罗系沙溪庙组和遂宁组地层特征、砂岩岩性岩相发育特征及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笔者认为,目的层内灰色砂体发育,黄色砂岩为其蚀变产物。通过对砂岩型铀矿化特征的研究,综合分析了该区砂岩型铀矿成矿条件,认为该区具有较好的铀成矿环境和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36.
为了探讨树皮煤的生烃特征,对江西乐平树皮煤进行了3种升温速率下的Rock-Eval热解模拟实验,通过分析热解烃的产率随温度的变化,应用Optkin动力学软件对树皮煤进行热力学参数计算。结果表明:树皮煤的生烃潜力高,活化能分布范围窄,到达相应的温度后能够在短时间内大量生烃。通过与前人研究对比,认为树皮体的活化能分布受热解动力学模型、热解实验温度、升温速率、样品的纯度、成熟度等多种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37.
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油气成藏条件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涠西南凹陷位于北部湾盆地西南部,发育有多个油气田(含油气构造)。以油气地质理论为指导,在构造和沉积地层特征研究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烃源岩、储集层、圈闭及输导介质等油气成藏的基本要素,认为涠西南凹陷拥有较好的烃源岩、发育多套储集层、多种类型圈闭和复合的输导介质,具备油气藏形成的基本条件,具有广阔的油气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38.
回顾了我国煤炭企业组织实施和合作开展的煤矿区煤层气勘探开发进程。经过三十多年攻坚克难、不懈努力,我国煤矿区煤层气地面开发技术研究、工程试验和产业发展均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不仅在山西晋城矿区首次取得国内外无烟煤的煤层气开发成功,实现了煤层气规模化商业化生产,而且在安徽淮北矿区取得了碎软低渗煤层顶板水平井开发煤层气技术的重大突破,实现了碎软低渗煤层的煤层气水平井单井的高产稳产;煤矿区采动区煤层气井开发在安徽淮北、淮南,山西晋城等矿区实现了规模化工程应用。同时,梳理总结了依托“十一五”—“十三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在煤矿区煤层气地面开发理论及技术研究方面取得的主要成果及其应用效果,包括:煤层气井密闭取心技术与设备、碎软低渗煤层地面煤层气垂直井强化增产技术、碎软低渗煤层顶板和煤层水平井分段压裂开发技术、多煤层分层控压合层排采技术、低煤阶低气含量煤层地面煤层气开发技术、煤层气井极小半径多孔旋转射流侧钻水平井技术,以及煤矿采动区煤层气产量预测技术等。在此基础上,根据全国煤矿区煤炭开采发展趋势和需求,提出今后煤矿区煤层气研究应重点关注3个方向:穿浅部采空区/采动区的深部煤层气与煤炭资源协调开发、低...  相似文献   
39.
为了提高水平井分段压裂煤储层改造体积,提高煤层气的采收率,基于水平井分段压裂裂缝诱导应力场,运用数值模拟手段,对裂缝间距进行了优化。结果显示,水平井分段压裂先压裂缝产生的水平诱导应力差随着与其裂缝距离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导致最大水平主应力转向乃至反转。当诱导应力场叠加后的最大水平主应力转向角为5°时对应的位置为最优压裂分段间距,以此布置分段间距,既能保证间距尽可能的小,也能使裂缝正常扩展,形成多个相互平行的有效主裂缝,实现对煤储层的体积切割,提高煤储层的压裂改造增产效果,对于煤层气水平井分段压裂裂缝参数优化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