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8篇
地质学   38篇
综合类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1.
本文采用LA-MC-ICP-MS方法获得班韦乌卢地块卡萨马北部正长花岗岩中锆石的~(207)Pb/~(206)Pb年龄加权平均值为2 011±20 Ma(N=17,MSWD=3.9),表明班韦乌卢地块基底中正长花岗岩主要形成于古元古代且可能与古元古代乌本迪构造带的活动有关。岩石中锆石Lu-Hf同位素的T_(DM2)年龄变化范围为3 018~2 184 Ma,明显大于锆石的形成年龄;具有不均一的ε_(Hf)(t)值(-7.1~6.6)显示形成正长花岗岩的原始岩浆具有壳幔混合的特点,可能为新太古代-古元古代地壳与幔源混染物质。  相似文献   
12.
非洲中南部地区的铜资源主要分布在赞比亚、刚果(金)和南非等12个国家,笔者根据非洲陆壳的形成、后期新元古代泛非运动及古生代—新生代的沉积作用等影响,将除非洲大陆西北缘,从摩洛哥到突尼斯的阿特拉斯山脉以外的非洲大陆划分为Ⅰ级构造单元;以新元古代泛非运动作为标志将非洲陆块划分为西非克拉通、东北非克拉通、中非克拉通、南非克拉通和泛非构造带5个Ⅱ级构造单元;将中南部非洲地区划分为28个Ⅲ级构造单元。在此基础上,笔者将非洲大陆划分为Ⅰ级成矿域,中南部非洲划分为南非克拉通金-铁-锰-铬-镍-铀-金刚石成矿省、中非克拉通金-铜-铁-钨-锡-铌-钽-金刚石成矿省和泛非构造带成矿省3个Ⅱ级成矿省及32个Ⅲ级成矿区(带),其中12个成矿区(带)与铜矿床有关。从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方面对主要成矿区(带)中代表性的沉积变质-改造型铜钴矿床、与镁铁—超镁铁岩侵入体有关的铜镍矿床、与绿岩带有关的铜矿床、与碳酸岩体有关的铜矿床和与灰岩有关的铜多金属矿床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在缺乏重点地区物化探资料的条件下,笔者根据非洲中南部铜资源分布的国家、构造单元的划分、成矿区(带)的划分及代表性矿床特征,将非洲中南部地区初步划分为5个铜多金属矿找矿潜力区,并进行了初步的找矿潜力分析。  相似文献   
13.
莫桑比克位于非洲东南部,是加强"一带一路"矿业产能合作的重要国家.在研究莫桑比克矿产资源分布特征、重要矿山开发现状的基础上,从政局稳定性、营商环境等方面对中资企业赴莫开展矿业投资的前景进行了分析.结合优势矿种分布、重要矿山开发现状、投资环境等因素,莫桑比克的优势资源油气主要分布于森托奥-鲁伍玛-赞比西-马普托成矿带的鲁...  相似文献   
14.
乍得共和国Mayokebbi省Pala地区是该国最重要的砂金矿区,多家公司先后致力于在该区域寻找岩金,然而经过大量的槽探工程施工与钻孔验证,均未发现好的矿体。为了解释地表Au异常的形成过程及原因,笔者在Pala地区针对金矿开展了地球化学勘查,对热带草原景观区Au的次生晕特征进行了讨论与总结,通过土壤垂直剖面测量分析了Au在准平原化过程中的地球化学行为,并最终解释了该区域金异常的成因。本次研究对国内企业赴非洲相同景观条件下进行金矿勘查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南部非洲镍矿资源丰富,大体可分为岩浆型和风化壳型2种预测类型。本文在对中南部非洲243处镍矿床/点资料系统收集整理的基础上,将产出的镍矿初步划分为新太古代、古元古代、中元古代和新元古代4个成矿期,南非卡普瓦尔北缘古元古代Cr-Ni-Cu(PGE)成矿带、津巴布韦大岩墙新太古代Ni-Cr(PGE)成矿带、博茨瓦纳弗朗西斯敦—赛莱比—皮奎新太古代Ni-Cu-Au成矿带、赞比亚赞比西津巴—卢萨卡新元古代Au-Ni-Cu成矿带、坦桑尼亚乌本迪—乌萨嘎仁古元古代Ni-Cu成矿带和坦桑尼亚—布隆迪基巴拉中元古代Ni-Cu-Co成矿带共6个成矿带,从整体上构成了北东向的中南部非洲巨型镍矿带;并分别对研究区内典型的与大陆边缘裂解有关的Ni-Cu(PGE)矿床、与造山带伸展背景有关的Ni-Cu矿床、与地幔柱有关的Ni-Cu(PGE)矿床和风化壳型镍矿床的矿床地质特征和成矿模式进行了研究。综合研究表明,布什维尔德矿集区、津巴布韦大岩墙矿集区、博茨瓦纳弗朗西斯敦—赛莱比—皮奎矿集区、坦桑尼亚—布隆迪穆松加迪—卡邦加矿集区镍矿资源潜力巨大,找矿前景优越。  相似文献   
16.
内蒙古林西县大井铜多金属矿是大兴安岭中南段的重要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在铜矿化阶段,大井矿段的平均均一温度为179℃,高于通和矿段的170℃和利拓矿段的153℃;大井矿段的平均盐度为11.20%(NaCl_(eqv.)),也高于通和矿段的9.2%(NaCl_(eqv.))和利拓矿段的10.0%(NaCl_(eqv.))。铜矿化阶段的均一温度平均值为177℃,高于铅锌矿化阶段的144℃;但铜矿化阶段的盐度平均值为10.53%(NaCl_(eqv.))、密度平均值为0.97 g/cm~3,却低于铅锌矿化阶段的盐度平均值13.81%(NaCl_(eqv.))和密度平均值1.02 g/cm~3。铜矿化流体和铅锌矿化流体不是同一成矿流体的连续演化,而是两个不同的成矿流体。大井矿床的成矿作用过程大致是:锡、铜的成矿流体先侵位卸载成矿,晚些时候铅锌的成矿流体也叠加进来,但是铅锌矿化中心与锡、铜的矿化中心并不完全重叠,只是部分矿体在空间上有叠加。不同期次流体的叠加成矿是大井矿床的Cu、Pb-Zn、Sn、Ag均达到大型规模的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研究目的】铬铁矿的形成与基性—超基性岩有关,对于铬铁矿的成因机制存在诸多争议,深化铬铁矿的成因研究对于实现铬铁矿找矿突破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方法】通过对前人研究成果的梳理,总结了铬铁矿的成矿类型、成矿时代、矿体特征和成因研究进展。【研究结果】铬铁矿资源和产量高度集中,南非、哈萨克斯坦、芬兰和印度4国的铬铁矿储量占全球的95%以上,南非、哈萨克斯坦和土耳其等国主宰了世界铬铁矿的供应市场。铬铁矿类型主要有原生铬铁矿和次生铬铁矿两大类,原生铬铁矿主要是层状和豆荚状2种类型,次生铬铁矿主要是铬铁矿海滨(或海成)砂矿。层状铬铁矿通常形成于稳定克拉通内部的基性—超基性侵入体内,通常规模巨大。豆荚状铬铁矿与蛇绿岩密切共生,分布最为广泛,但矿床规模普遍较小,其产状、结构构造和共生矿物组合等存在较大差异。豆荚状铬铁矿主要形成于显生宙,少量形成于中—新元古代,层状铬铁矿主要形成于元古代,集中于古元古代。【结论】对于层状铬铁矿成因模式争议较小,主要有同化混染硅铝质围岩和岩浆混合两种模式;而豆荚状铬铁矿的成因模式较多,尚未达成共识,未来应重点聚焦铬的富集机制研究。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锆石和磷灰石裂变径迹方法探讨了班韦乌卢地块泛非期以来的主要构造演化时间.为研究班韦乌卢地块的构造活动,本文从班韦乌卢地块中部卡帕图地区的沉积盖层姆波罗科索群的姆巴拉组、萨马组和卡布韦卢马组中采集多件新鲜的岩石样品,并获得5件锆石和2件磷灰石样品裂变径迹分析结果.5件锆石裂变径迹年龄介于575±35~380±22 Ma之间,其峰值年龄组为600~572 Ma和420~390 Ma.2件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介于59±6~27±4 Ma之间,其峰值年龄组为99~80 Ma和19~11 Ma.它们的峰值年龄组分别对应的主要时代为新元古代的埃迪卡拉纪、早泥盆世、晚白垩世和中新世.对比区域上已有的年龄数据可知,南部非洲地区新元古代的埃迪卡拉纪、早泥盆世和晚白垩世的构造活动是一个区域性的构造事件,仅中新世(19~11 Ma)的构造活动在区域上的表现尚不明确.综合前人成果资料,自泛非构造运动以来,班韦乌卢地块至少经历600~572 Ma、488~441 Ma、420~390 Ma、375~293 Ma、99~80 Ma及19~11 Ma六个构造事件.班韦乌卢地块泛非期以来的构造演化研究程度很低,此次研究成果可为今后在该地区的深入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9.
博茨瓦纳是世界上金刚石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奥拉帕金刚石矿床是该国最大的金刚石矿,矿床的金伯利岩为Ⅰ型,其中的包体可以分为2种:橄榄岩型和榴辉岩型;金刚石可以分为3类:橄榄岩型、榴辉岩型及两者的过渡类型-二辉岩型。其中,橄榄岩型和部分榴辉岩型金刚石来自于地幔结晶堆晶体,而榴辉岩型则与板块俯冲的构造-热事件有关。金伯利岩的形成时代主要为白垩纪,而金刚石则主要形成于元古宙和太古宙,金伯利岩和金刚石为不同时期的产物,金刚石为金伯利岩侵位期间捕获的上地幔物理破碎产物。其中年龄为900~1000Ma的金刚石为板块构造-热事件的产物,并对早期金刚石进行了改造破坏。  相似文献   
20.
中南部非洲是世界上金刚石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其金刚石矿床主要产于津巴布韦克拉通和卡普瓦尔克拉通内,主要分为两种类型:①原生金刚石矿床;②次生金刚石矿床,且以原生金刚石矿床的研究程度较高,代表了中南部非洲的研究现状。本文通过总结前人研究资料发现,该地区的金伯利岩分为Ⅰ型和Ⅱ型,其内包体可以分为两种:橄榄岩型和榴辉岩型;金刚石可以分为三类:橄榄岩型、榴辉岩型及两者的过渡类型——二辉岩型。其中,橄榄岩型和部分榴辉岩型金刚石来自于地幔结晶堆晶体,而另一部分榴辉岩型则与板块俯冲的构造—热事件有关。金伯利岩的年龄主要分布于白垩纪、二叠纪、寒武纪及元古宙,而金刚石的年龄主要为元古宙和太古宙,金伯利岩和金刚石为不同时期的产物,金刚石为金伯利岩侵位期间捕获的上地幔物理破碎产物。其中900~1000Ma左右的金刚石为板块构造—热事件的产物,并对早期金刚石进行了改造破坏。次生金刚石矿床为原生矿床风化后的产物,可分为四种类型,构造特征、基岩地质及地貌演化等对该类矿床的分布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