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4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48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塔里木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和四川盆地主要碳酸盐岩储层的发育均与障壁岛或其后缘等沉积环境有关,并受早期大气淡水淋滤溶蚀作用、白云石化作用、古岩溶作用以及埋藏溶蚀作用等成岩因素的控制。认为三大盆地碳酸盐岩储层可划分为大气淡水淋溶型礁滩灰岩储层、古岩溶型礁滩灰岩储层、白云石化型礁滩白云岩储层和古岩溶型含膏白云岩储层等四种类型。提出了与障壁有关的储层综合成因与预测模式,其中构成障壁的台地边缘礁滩带是大气淋溶型礁滩灰岩储层、古岩溶型礁滩灰岩储层和白云石化型礁滩白云岩储层的有利发育区,而障壁岛后缘的蒸发盆地边缘坪区域是古岩溶型含膏白云岩储层有利发育区。  相似文献   
12.
东濮凹陷沙三段的风暴沉积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东濮凹陷下第三系沙三段发育风暴沉积,主要特征有:(1)具重力流沉积特征的变形构造;(2)反映风暴作用的丘状交错层理、冲刷-充填构造(渠模)、浪成沙纹层理、和震荡波痕;(3)与风浪作用相关的生物活动,包括潜穴、钻孔和生物逃逸现象;(4)可与海相风暴岩对比的“似鲍马层序”以及(5)多变的砂层顶面形态。根据风暴砂层的性质,可将风暴岩系划分为三个微相:(1)水道充填沉积;(2)漫溢沉积微相;(3)末稍沉积微相。  相似文献   
13.
寿建峰  张惠良  沈扬 《沉积学报》2007,25(6):869-875
从沉积、构造和热背景剖析了库车前陆地区吐格尔明背斜下侏罗统砂岩的成岩作用及孔隙发育的控制因素,认为砂岩粒径、热成熟度和构造应力是其成岩作用及孔隙发育的3个主要控制因素。但前两个因素不是背斜南翼砂岩压实较弱、孔隙保存较多,北翼砂岩压实强、孔隙保存少的重要因素;构造应力场才是导致这种显著差异的主控因素,声发射岩石古构造应力测试结果表明该背斜南、北翼之间下侏罗统砂岩受到的最大水平构造应力的差值为72.2 MPa,其减孔量差值达7.6%。  相似文献   
14.
川滇黔桂地区泥盆系层序地层分析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根据层序关键界面、体系域叠置关系及内部构型特征,结合生物地层资料,右江盆地泥盆系可划分为17个三级层序,其中下统 7个、中统 5个、上统 5个,包括 9个Ⅰ型层序、8个Ⅱ型层序,代表17次三级相对海平面变化产物。在此基础上,对不同沉积背景的层序进行了对比,建立了相应的层序格架模型。结果表明,不同沉积相带的层序内部构型和成因格架存在一定的差异,但由于海平面变化这一共同因素的影响,它们仍可进行对比和追踪。  相似文献   
15.
柴达木盆地昆北油田路乐河组辫状三角洲沉积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柴达木盆地昆北油田路乐河组主要为砂砾岩、含砾砂岩、砂岩、粉砂岩及泥岩构成的陆源碎屑岩组合,通过详细的岩心特征和区域地质分析,将其确定为辫状三角洲沉积,其微相包括(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席状砂、泛滥平原、分流间湾和前三角洲泥等,其中以(水下)分流河道沉积为主体。该辫状三角洲的纵向岩石组合序列反映为典型的退积型三角洲,即发育于可容纳空间与沉积物补给速率比值(A/S比值)逐渐增大的湖侵环境。沉积旋回早期发育辫状三角洲平原,旋回中后期发育辫状三角洲前缘和前三角洲。辫状三角洲整体呈自南西向北东的扇形展布,平面上发育两期分支物源体系,分别位于Q6和Q16井区。实验分析测试、试油等资料揭示辫状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储集性能较好,它的发育控制路乐河组油气的纵向与平面分布。  相似文献   
16.
孔喉特征是储集层研究的核心,厘清储集层孔喉在三维空间中的展布对油气勘探与开发意义重大。文中借助微纳米CT立体成像技术和数字岩心技术对川东北飞仙关组残余鲕粒白云岩的孔喉特征进行刻画与描述,建立了微纳米级的孔喉三维空间展布模型,并计算了孔喉半径、形状因子、空间连通性等表征参数。此外,结合扫描电镜、压汞曲线等传统方法,对所建立的模型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和补充。结果表明,川东北地区残余鲕粒白云岩孔隙类型主要有粒间孔、粒间溶孔(铸模孔)、晶间(溶)孔、晶间缝和微裂隙等。其中,晶间孔和微裂隙为连通的喉道,其最小值可达20~30 nm。样品重结晶强烈,受重结晶晶体的生长及后期压实等改造作用的影响,喉道堵塞,储集层渗透性差。  相似文献   
17.
柴达木盆地南翼山地区新近系储层类型主要为湖相碳酸盐岩.用碳、氧同位素和流体包裹体方法研究湖相碳酸盐岩的形成环境结果表明,碳酸盐岩总体形成于高盐度环境,局部地区浅层样品在成岩过程中遭受过大气淡水的改造.根据孔隙充填胶结物中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推断胶结物形成于储层深埋阶段,随后地层发生抬升,导致现今较低深度的包裹体样品具有较高的均一温度.  相似文献   
18.
西南地区二叠纪层序地层及海平面变化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西南地区二叠系可划分为2个二级层序、11个三级层序,它们代表11次三级海平面升降旋回,其中有6次可与欧美地区二叠纪海平面变化相对比,它们是伦纳德(Leonardian)早期、瓜达卢普(Guadalupian)早期、瓜达卢普(Guadalupian)晚期、卡赞(Kazanian)早期、鞑靼(Tatarian)早期和鞑靼(Tatarian)晚期的海平面旋回。研究表明,该区二叠纪相对海平面变化作为全球海平面变化和同沉积构造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它与欧美地区乃至联合古陆发展具反向效应,即具有以海侵型碳酸盐沉积序列为典型的主体海平面上升的特点。作者认为显生宙全球海平面旋回曲线的二叠纪部分总体具有两种类型或分支:其一是以海侵型碳酸盐沉积序列为主的反映海平面主体上升的特提斯型或华南型;其二是以海陆过渡—陆相海退沉积序列为主的揭示海平面主体下降的经典型或欧美型。作者强调,全球二叠纪海侵型全球海平面旋回曲线应以西南地区为代表。  相似文献   
19.
四川盆地川中地区中下侏罗统砂岩储层异常致密成因机理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四川盆地川中地区中下侏罗统砂岩储层现今埋藏深度一般在1 500~3 000 m,但砂岩致密化程度异常偏高,其平均孔隙度小于5%,平均渗透率小于1×10-3μm2,为典型的超低孔、超低渗储层。岩石显微镜下成岩作用特征及压实与胶结作用的减孔强度统计结果显示,强压实作用(包括压溶作用)是导致砂岩储层异常致密的主要原因。利用砂...  相似文献   
20.
李忠  张丽娟  寿建峰  韩登林  沈杨  张惠良 《岩石学报》2009,25(10):2320-2330
孔隙性砂岩在应变过程中首先发生应变局域化并形成肉眼不易识别的变形条带(deformation band),这与低孔隙性的碳酸盐岩的应变效应迥然不同.实例分析说明,天山南缘库车坳陷后期构造变形强烈,自白垩纪以来构造应变具有南北分带、东西分异的显著特征.结合盆地构造格架以及砂岩物性分布特征,本文提出了该区六类砂岩储层改造的构造样式,并描述了其中砂岩的构造非均质性.其中深层卷入型(3类)主要发育于盆地西部,而浅层卷入型发育于盆地东部,其分布受基底构造、盐煤等滑脱层、近南北向的调节断裂、盆山边界接触方式的控制.除变形条带外,研究发现本区最大埋深大于6500~7000m的白垩系致密砂岩的应变属性亲近灰岩,其由于后期抬升或深层次构造应变将容易导致裂隙的发育,这一点在有效储层预测中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