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41篇
测绘学   29篇
大气科学   8篇
地球物理   30篇
地质学   88篇
海洋学   21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2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2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11.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保证区域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持续协调发展的重要措施,而土地质量评价又是规划的基础和使规划达到理想效果的前提。对桂林市土地质量评价的系统、单元、参评因子及分级和权重等探讨,并指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时应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2.
本文分析了不同类的三维空间定位网(简称为空间网或三维网)联合处理时,坐标转换摸型定义上的差别,从统计学角度定义了空间网系统性尺度误差,区分和讨论了不同类空间网的不同尺度特性,在提出理论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各类空间网联合处理时的实用转换模型的特性和偏差。最后,提出了多类空间网联合处理时的最佳转换模型。  相似文献   
113.
柴达木盆地西部北区E13碎屑岩的成岩作用及其热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达木盆地西部北区E13地层普遍发育了很好的碎屑岩,储层物性与成岩作用密切相关。为了认清柴西北区E13有利储层的分布规律,在岩心观察、显微分析和各种分析化验的基础上,划分了本区成岩作用序列,并通过热力学分析进一步研究了成岩作用的控制因素。研究发现,本区主要存在四次较大规模的成岩作用,第一次是白云石胶结及交代作用,第二次是方解石的胶结与交代作用,第三次是胶结物的溶解,第四次是晚期硬石膏的胶结及交代作用,而油气充注发生在溶解作用之后硬石膏胶结作用之前。另外,压实和压溶作用贯穿整个成岩作用过程。各种成岩作用都是在一定的热力学体系下进行的,通过细致的热力学推导,绘制出包含方解石、白云石和硬石膏等矿物相在内的五组分相图,从而得到了成岩环境的地球化学特征。  相似文献   
114.
以吉林省7种不同类型土壤(沼泽土、草甸土、潜育黑土、潜育白浆土、水稻土、泥炭土、暗棕壤)为研究对象,在野外采样和室内分析的基础上,对湿地土壤质地及化学组成进行分析,研究土壤粘粒矿物组成特征,探讨其形成机理及演化规律。结果表明:1)土壤质地类型均为壤质土;2)土壤化学组成以SiO2、Al2O3和Fe2O3为主,且w(SiO2+Al2O3+Fe2O3)>80%;3)土壤硅铝率、硅铝铁率呈现出相同的趋势,潜育黑土>草甸土>泥炭土>暗棕壤>沼泽土>潜育白浆土>水稻土;4)草甸土、潜育白浆土的粘粒矿物组成以伊利石为主,其他土壤均以伊蒙混层为主;5)利用同步辐射装置对暗棕壤进行对比分析,鉴定出了常规光谱中未被识别的矿物(斜长石、伊/蛭混层)。同步辐射衍射光谱具有扫描辨识度强等多种优势,可以成为土壤粘粒矿物特性分析的有效技术。  相似文献   
115.
116.
泛滥平原沉积物标准物质研制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泛滥平原沉积物能代表流域内元素的平均分布规律并具有普遍的适用性,是地球化学填图工作的重要介质。目前国际上尚无泛滥平原沉积物标准物质,国外相似标准物质的研制注重于环境方面,定值成分较少;我国同类的土壤和水系沉积物标准物质受限于不同工作需要,研制目的各不相同,且多数标准物质不足。为满足需求,本文研制了长江流域、赣江流域、汉水流域、淮河流域、黄河流域、海河流域、黑龙江流域共7个泛滥平原沉积物国家一级标准物质(编号为GBW07385~GBW07391)。此系列标准物质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压片法测试了26种成分,主量成分的RSD小于1%,微量元素的RSD约为2%,所有成分的RSD均小于7%,方差检验的F值均小于临界值F0. 05(24,25)=1. 96,表明样品的均匀性良好。在23个月的考察期内,检验的24种成分未发现统计学意义的明显变化,证明样品的稳定性良好。由全国13家实验室采用不同原理的、可靠的多种分析方法共同完成了73种元素和化合物共511个特性成分的定值测试,除GBW07386和GBW07388的CO2未能赋值外,其余494个特性成分给出了认定值与不确定度,15个特性成分给出了参考值,是我国同类标准物质定值最为齐全的一个系列。该系列标准物质代表了各自流域元素的背景含量,适用于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等样品的分析质量监控,亦可用作环境、农业等领域相关样品测试的量值和质量监控标准。  相似文献   
117.
雷电灾害风险国家标准GB/T217142-2008风险管理中,把雷击建筑物导致物理损害的概率PB作为防雷级别(LPL)的函数取值,没有考虑建筑物的尺寸等参数,较为笼统。本文利用电气〖CD*2〗几何理论(Electro Geometric Model, EGM),建立雷电击中建筑物的模型,研究PB与建筑高度、接闪器高度及安装位置等建筑物本身的参数关系,结合雷电流概率模型推导出更加有针对性的PB计算方法。将此方法用于实体建筑物PB值的计算,与国标给出的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使用EGM算法计算PB比使用国标给出的参数和方法计算的建筑物雷击风险值普遍增大。论证了这种方法的实用性意义。  相似文献   
118.
黄河下游山东段沿岸土壤中重金属元素异常的成因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山东省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发现,沿黄河两岸分布有As、Cd、Cr、Cu、Pb、Zn、Ni等重金属元素异常,这类异常衬度不大,并多沿河呈不连续分布。研究结果表明,异常区土壤重金属元素的含量与SiO2、Al2O3Fe2O3等常量组分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多数微量重金属元素随SiO2含量的增加而降低,随Al2O3Fe2O3含量的增加而增加。根据常量组分与土壤质地的密切关系可以推断。土壤质地对重金属元素异常的形成具明显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9.
切向冻胀力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土体冻胀产生的切向冻胀力是制约寒区基础工程建设和使用年限的主要原因, 同时也是基础设计中的一个重要参数, 深入研究切向冻胀力问题意义重大。通过回顾国内外相关文献, 对切向冻胀力目前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 从切向冻胀力产生的条件和过程角度出发, 详细描述了切向冻胀力产生发展的机理; 阐述了影响切向冻胀力的因素和切向冻胀力的分布规律; 从试验、 理论两方面入手, 简要总结了切向冻胀力的测试方法和理论计算方法; 简述了目前确定切向冻胀力取值的方法。最后, 对切向冻胀力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0.
基于Van Allen Probes近三年的EMFISIS仪器波动观测数据,针对内磁层上频带哨声模合声波幅度的全球分布特性对地磁活动水平的依赖性进行了详细的统计分析,着重研究上频带合声波平均场强幅度随磁壳值(L)、磁地方时(MLT)、地磁纬度(MLAT)的分布特征及不同强度区间的合声波的发生概率.结果表明,上频带合声波的平均场强幅度与地磁活动条件密切相关,在强磁扰期,平均幅度可达到40 pT以上.在外辐射带中心区域(L=4~6),上频带合声波的幅度最强;在L~3的区域,上频带磁层合声波没有分布.在夜侧至晨侧(22—09MLT),上频带合声波幅度最强;在下午侧至昏侧(15-19MLT),上频带合声波幅度最弱;日侧(10-14MLT)上频带合声波在不同地磁活动条件下都存在,幅度偏小.上频带合声波主要分布在|MLAT|10°,其中21-09MLT范围内、磁纬位于|MLAT丨5°的平均场强幅度最强,磁扰期间可达约100 pT.另外,统计而言,中等幅度(10~30 pT)的上频带合声波在夜侧至晨侧(23-09MLT)靠近磁赤道区域的发生率最高,可达15%左右.强幅度(30 pT)的上频带合声波普遍分布在夜侧(01-05MLT),发生率最小.本文建立的上频带哨声模合声波的全球分布模型结合已经建立的下频带合声波的全球分布模型,将有助于进一步深入理解该重要磁层等离子体波动对地球等离子体片、辐射带、环电流动力学过程的定量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