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40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21篇
地质学   140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71.
2011年11月,第三海洋地质调查大队码头扩建工程获得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核准。为了充分挖掘现有岸线的价值,提升陆域场地、装卸设备、房屋设施等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三海大队拟扩建一座二千吨的多用途码头。自2010年8月开始,三海大队向局及上海市有关部门办理审报手续;  相似文献   
172.
杨杰东  陈骏  张兆峰  季峻峰  陈旸 《地球学报》2005,26(Z1):192-194
东亚季风环流引起的风尘物质的搬运和堆积,形成了我国的黄土高原。最近几年发表了一些对太平洋沉积物 Nd和 Sr同位素的研究结果(Asahara,1999;Asahara 等,1995;Pettke 等,2000)。由于亚洲大陆是太平洋沉积物中风尘物质的主要来源之一,所以将黄土高原研究结果和太平洋沉积物的研究结果相比较,可以得出一些有益的结论。探讨黄土的源区,采用全岩样品进行 Sr 同位素研究不适合。对黄土样品进行了一系列酸淋洗实验(盛雪芬等,2000;Yang 等,200结果证明,选用弱醋酸淋洗,可以有效地去除黄土和古土壤中的方解石,而对白云石、粘土矿物和长石等结构的破坏程度可以忽略。本次研究的灵台剖面位于黄土土高原中部甘肃省平凉地区灵台县以南约13 km 的五星塬任家坡村,它是迄今为止在黄土高原发现的厚度最大的记录最完整的风尘堆积序列之一,其最早时代可达7.8 Ma B P。灵台剖面古土壤酸不溶物的87Sr/86Sr一般高于黄土的87Sr/86Sr。此次测试的黄土、古土壤和红粘土样品分粒级实验(杨杰东等,2005)显示,小于2μm的细颗粒部分具有最高的87Sr/86Sr,而其他颗粒部分的87Sr/86Sr均较低。因此,黄土高原剖面的87Sr/86Sr与小于2μm颗粒部分的比例,或与粘土矿物的含量有关,因为在小于m的细颗粒部分中主要是粘土矿物(图。  相似文献   
173.
渤海湾盆地空间展布呈N形,东北部和西南部宽度较小.盆地为新生代隆起区所包围,东西两侧分别以太行山东缘断裂和郯庐断裂为界,与太行山隆起和胶辽隆起相邻.盆地内部的隆起区将盆地划分为北部、中部和南部坳陷.探讨各坳陷(凹陷)不同的演化特征可为盆地的热演化和寻找油气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4.
柿竹园钨钼铋锡(铍)矿床的矿物学和成矿元素的赋存形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柿竹园为一特大型的含有云母-石英网脉的矽卡岩型W、Mo、Bi、Sn、Be矿床。有关该矿床的地质和成矿作用问题,已有专文论述。然而由于矿体中矿物颗粒细小、分离困难,因而对矿床矿物学、矿物化学和成矿元素赋存形式的研究,至今尚较薄弱。本文就这方面工作所取得的成果作一综述,为矿床的综合利用、合理开发提供基本资料依据。  相似文献   
175.
基于ArcObjects开发的DEM生产软件,结合了ArcObjects强大的三维分析功能和自主研发的自动化地貌特征点匹配功能,实现了高质量DEM成果的快速生产。介绍利用ArcObjects作为GIS开发平台、利用平三角理论来开发DEM智能化生产软件的过程,以及具有地貌特征点自动匹配、河流高程自动匹配和Grid自动生成等功能的软件的开发方法及原理。  相似文献   
176.
以皂石、高岭石、绿泥石和伊利石为原材料,分别与赖氨酸进行反应,研究赖氨酸在上述粘土矿物上的吸附行为, 并运用粉末X-射线衍射技术(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术(FTIR)和热重(TG)等分析方法,表征反应前后粘土 矿物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粘土矿物对赖氨酸的吸附等温线均符合Freundlich等温方程,且不同粘土矿物对赖氨酸的 饱和吸附量大小顺序为:皂石>蒙脱石>绿泥石>高岭石>伊利石;XRD结果表明皂石对赖氨酸的吸附发生在矿物层间,而绿 泥石、高岭石和伊利石对赖氨酸的吸附主要在矿物表面进行;FTIR和TG结果表明赖氨酸主要取代粘土矿物层间吸附水,以 氢键的形式与Si-O-Si(IVAl)键合。实验结果将有助于进一步探明环境中粘土矿物对有机质的吸附机理。  相似文献   
177.
大港含锂瓷石矿床产于宜丰钽铌锂稀有金属成矿带甘坊花岗岩岩体内,属典型的含锂云母碱长花岗岩型矿床。含锂瓷石矿体厚度21.62~148.88 m,其中w(Al2O3)为15.38%~23.97%,w(Li2O)为0.30%~1.06%,同时伴生Rb、Cs、Ta、Nb等稀有金属。矿石矿物组成为钠长石、锂云母或锂白云母,白度达80%以上。化学组成上,表现出富硅,贫铁、镁、钛,高磷的特征;铝饱和指数A/CNK值大于1.20,Zr/Hf比值(< 12)与Nb/Ta比值(< 2)极低,表明具有高分异的过铝质S型花岗岩特性。由构造环境判别图解可知,大港含锂云母碱长花岗岩应形成于同碰撞或后碰撞早期阶段的伸展构造背景下,极低的CaO/Na2O比值(< 0.2),指示岩体的源区应为富黏土矿物的变质泥质岩。  相似文献   
178.
2.5ka来新疆吉力湖湖泊沉积记录的气候环境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位于西风区的吉力湖为研究对象,利用~(210)Pb、~(137)Cs和AMS~(14)C测年手段,建立了吉力湖沉积岩芯2.5ka以来的时间序列。对湖泊沉积物的粒度、总有机碳、总氮以及有机碳同位素等多环境指标的综合分析,重建了吉力湖2.5ka以来的气候环境演化特征。2.5ka以来吉力湖气候环境变化大致经历了5个阶段:500BC-50BC,暖干;50BC-650AD,冷湿,气候不稳定,冷暖波动较大;650-1350AD,暖干,对应于中世纪暖期(MWP),1350-1850AD,冷干,对应于小冰期(LIA);1850AD以来,温干,其中20世纪20年代后,尤其是70年代以来,气候变暖。吉力湖多环境指标记录的气候环境变化与其它地质记录以及历史文献记录均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79.
下庄铀矿田方解石的谱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庄铀矿田是我国最大的花岗岩型铀矿田,其中的沥青铀矿-方解石型矿化类型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富矿类型。系统采集了该矿田中不同成矿期、不同颜色的方解石样品.进行了粉晶X射线衍射、电子顺磁共振波谱及反射光谱学研究。电子顺磁共振波谱揭示成矿期方解石中普遍含有Fe^3 和Mn^2 色心离子,而成矿期后和远矿样品中则一般只含有单独的Fe^3 或者Mn^2 色心离子,说明矿田中唯一的工业矿石矿物.沥青铀矿可能是在氧化-还原过渡环境下沉淀的,强氧化和强还原环境均不利于矿石的沉淀。反射光谱学研究揭示不同成矿期方解石的光谱学特征不同,反映了它们在特征元素、含水性等方面均存在差异,成矿期方解石以890nm和400nm两个波长处Fe^3 氧化物的吸收为特征,而成矿期后的方解石则分别在1922nm和1400nm呈现明显的水的吸收。利用反射光谱测定可以定量计算矿物在不同光波波段的吸收性强弱,并得到色度值。研究表明红度较灰度和亮度能更好地定量表示本区方解石的颜色,这也许是由于研究区的方解石大多呈现不同程度的红色和白色所致。  相似文献   
180.
极端环境下的微生物及其生物地球化学作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陈骏  连宾  王斌  H.H.TENG 《地学前缘》2006,13(6):199-207
极端微生物是地球生物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极端微生物的地球化学定位在微生物学与地球化学以及一些相关学科的交叉点上,最近10年已经发展成为地质生物学研究的热门领域。对极端微生物的研究不仅有助于回答生命起源、生命极限、生命本质甚至其他生命形式等生命科学问题,而且其生物地球化学作用在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具有重大科学研究价值,对揭示生物圈与地圈协同演化的奥秘、认识生命与环境相互作用规律及地球的化学演化提供重要证据。总结了嗜热菌、嗜冷菌、嗜酸菌、嗜碱菌、嗜压菌、嗜盐菌以及抗辐射菌的主要类群,论述了极端微生物适应环境的机制,探讨了极端微生物的生物地球化学意义。作者预测未来将会在生物标志化合物研究、同位素地球化学分析和分子生物学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协同推进极端微生物地球化学学科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