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40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21篇
地质学   140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21.
柿竹园矽卡岩型钨锡钼铋矿床成矿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骏  吴厚泽 《矿床地质》1988,7(1):32-41
在世界各大锡矿区中普遍存在矽卡岩型锡矿床和锡石硫化物矿床共生的现象,且前者靠近花岗岩接触带,后者产出于矽卡岩之外的大理岩或大理岩化灰岩中。为探讨这一成矿机制,笔者模拟了柿竹园锡矿的形成条件,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表明,在高温矽卡岩阶段成矿溶液中的锡大部分被石榴石等造岩矿物所捕获,或生成锡的钙硅酸盐矿物马来亚石,只有在相当于晚期矽卡岩阶段或石英硫化物阶段的温度条件下,溶液中的锡才以锡石形式晶出,出现锡石-石英-硫化物组合。由此,笔者认为温度是控制这类矿床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2.
沉积岩中成岩伊利石年龄测定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伊利石的形成与盆地的沉积和热演化有密切关系,它可以指示油气的形成时代,因此测定成岩伊利石的形成年龄是一个重要的课题。碎屑伊利石往往与成岩伊利石共生,导致样品的年龄远远大于成岩伊利石的真实年龄。为了有效地分离成岩和碎屑伊利石,需要使用IAA法和烷基胺阳离子取代法等,结合真空密封法等其他技术,能够得到更好的效果。并介绍了国外伊利石定年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23.
陕西洛川黄土—古土壤剖面中伊利石结晶度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季峻峰  陈骏 《地质论评》1997,43(2):181-185
  相似文献   
124.
潘教麦  郑静  陈骏 《岩矿测试》1998,17(1):37-39
研究了在氯化十六烷基吡啶(CPC)和TritonX_100存在下,钍_对乙酰基偶氮氯膦(CPApA)显色体系。在12mol/LHCl介质中,CPC可增敏钍与CPApA的显色反应,且能在一定程度上掩蔽稀土和铀。该体系在680nm处的摩尔吸光系数为120×105L·mol-1·cm-1。钍量在0~06mg/L内符合比尔定律,大多数共存离子对测定无影响。方法已用于测定稀土和铀存在下的矿石管理样中的微量钍,结果与原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125.
长沙冰雪大世界锚索施工过程中遇到不良地质情况,钻孔施工难度大,成孔困难。针对不良地质情况施工过程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钻孔过程中出现不良地质情况的评判依据,并分别对钻孔遇见卡孔、塌孔、渗水、岩溶及断层进行了处治,现场处治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6.
对黄土高原不同纬度地区的4个黄土—古土壤剖面和lO个现代土壤样品中绿泥石的化学风化进行研究,发现黄土—古土壤剖面中的绿泥石在最近13万年发生了明显的化学风化,其风化程度受剖面位置和气候控制;黄土—古土壤剖面中ω(绿泥石 高岭石)/ω(伊利石)的比值与磁化率之间具有良好的负相关关系,绿泥石的化学风化与古土壤中铁氧化物矿物的形成和磁化率的增强之间有成因联系;黄土高原现代地表样品中ω(绿泥石 高岭石)/ω(伊利石)比值与现代年平均温度和年平均降水量有着良好的相关关系。认为ω(绿泥石 高岭石)/ω(伊利石)的比值可作为新的指示夏季风变化的替代性指标,对于定量重建古气候的变迁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7.
最近13万年来黄土高原Rb/Sr记录与夏季风时空变迁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选取黄土高原中部由西到东、由北到南2个断面上6个末次间冰期以来的黄土-古土壤序列, 进行Rb/Sr分析. 结果表明Rb/Sr空间分布主要以纬向梯度变化为特征, 而随经度变化不显著. 通过对黄土高原现代表层土壤的Rb/Sr与气候条件的研究, 建立了年均降水量与Rb/Sr的回归方程, 据此对6个地点13万年来古降水量进行了估算, 结果显示氧同位素阶段3和5时期降水量显著增加, 并具有较高的且十分相近的纬向变化梯度, 反映了夏季风占优势期黄土高原南部比北部地区具有更加显著的环境效应.  相似文献   
128.
磷是生命体的必需元素,也是粮食生产的重要限制因素。磷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不仅调控着海洋的初级生产力,而且影响着全球气候系统,并决定着磷矿资源的形成和分布,与地球上生命的生存繁衍息息相关。当前“地球系统科学”理论将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地壳和上地幔)和生物圈等子系统有机整合,为研究磷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视野。基于已有研究,结合“地球系统科学”理论观点,针对磷的生物化学循环获得了以下重要认识: 磷在地质历史时期的演化决定了现今磷在全球范围内(陆地生态系统与海洋生态系统)的循环模式;人类的工业和农业活动作为重要的地质营力,改变了磷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造成了磷矿枯竭的资源危机及水体富营养化的环境问题;解决磷短缺的资源危机问题和磷过剩的环境污染问题的关键在于调控引起这些问题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  相似文献   
129.
      利用铁镁质尾矿与CO2 反应,形成稳定的碳酸盐矿物,是一种新型的、有前途的固定二氧化碳方法,而对于这些尾 矿固碳潜力的评价则是正确利用尾矿的前提。该文通过我国东部两个典型超基性岩带(东海-日照岩带和赤城-朝阳岩带) 10 个矿床尾矿的矿物组分、粒度分布以及相关元素的测定分析,评估不同矿床尾矿的潜在固碳能力。分析结果显示 :在东海- 日照岩带,尾矿中MgO 的含量较高(36.81%~41.39%),且多以蛇纹石为主,粗粒物质相对较多;而在赤城-朝阳岩带,尾 矿中MgO 含量中等(5.84%~15.60%),而CaO 含量偏高(5.68%~19.28%),矿物组分以各种角闪石为主,尾矿颗粒较细。结 合野外调研和计算,估计赤城-朝阳岩带可以用于封存CO2 的尾矿潜力为4.0×108 t,远远高于东海-日照岩带。综合化学 成分、比表面积、尾矿储量等各方面因素,赤城-朝阳超基性岩带具有很大CO2 封存潜力  相似文献   
130.
张婷  李根  杨忠芳  季峻峰 《地学前缘》2011,18(6):125-133
土壤碳库问题是当前环境碳循环最关注的问题之一。土壤碳库中有滞留时间为千年尺度的老碳成分及百年尺度的新碳成分,有效区分二者并探索其成分对于建立精确的土壤有机碳(SOC)的动力学模型、评估碳库潜能十分必要。文中以长三角地区24个农田土壤样品为研究对象,依据不同碳库抗氧化能力,利用过硫酸钠法对其进行分离,并进一步用可见/近红外(Vis/NIR)、中红外(MIR)光谱等分析方法,探究了过硫酸钠处理前后土壤有机碳的组成变化。研究发现过硫酸钠氧化后TOC含量下降64%~92%,说明新碳占总有机碳(TOC)的64%~92%,老碳则占总有机碳的8%~36%。元素分析表明浙江地区的样点老碳含量总体高于江苏,碱性及钙盐较多的环境有利于老碳的富集。对比处理前后的土壤样品,发现氧化处理后样品在Vis/NIR光谱的所有波段反射率均上升,400~600 nm波段最为显著。MIR光谱分析显示过硫酸钠处理主要使烷基、羧基及酰胺基等基团特征峰发生较大程度消减,表明相对老碳、新碳中含有大量羧基、酰胺基等基团,它们可以作为新碳的光谱指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