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2篇
  免费   194篇
  国内免费   179篇
测绘学   71篇
大气科学   95篇
地球物理   75篇
地质学   614篇
海洋学   120篇
天文学   11篇
综合类   51篇
自然地理   108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6篇
  1980年   3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2篇
  1964年   4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4篇
  1956年   3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加利福尼亚南部横跨主要地壳构造板块边界。这个边界由圣安德烈断层和延伸主要地区的许多相关断层确定的。这一动态构造环境创造了壮观的景象——崎岖的山脉和陡峭的峡谷,它们是这个地区风景的主要组成部分。遗憾的是,这一特殊的地貌景观随之也带来了严重的地质灾害。构造动力逐步向上推动地形,地心引力对它则是残酷地向下拉动。当地心引力占优势时,可能发生滑坡。  相似文献   
82.
本文介绍了1998年5月-2001年12月期间对维苏威火山水文地球化学研究的结果,多数问题的焦点集中在这个时间观测的累积时间变化。根据化学性质,把地下水样分成2组(1组和2组),分别说明了火山区南部和北部的水循环特征。与2组相比,1组的水样酸性和温度以及碱性都高于2组。水样中还有较高的CO2和CH4含量,这主要是深部向上部挥发的物质含量过高,加之延长了水-岩石的作用时间所致。时间序列说明整个含水层化学成分相当稳定。本项研究期间,地下水温度、pH值、重碳酸盐和溶解的CO2非常稳定.特别是深井(压力计水位高于100米)。较浅的水体表现出了很明显的季节性和人为原因造成的瞬时变化。本文还描述了1999年10月地震事件引起的水化学性质的重要变化,特别是位于火山北侧的Olivella泉。在这个位置,观测出水的pH和氧化还原势降低得很多,而溶解性CO2和3^He/4^He比值却表现出增加的趋势。这些化学性质和同位索成分的变化证明了地震期间,岩浆诱发的氦和二氧化碳进入含水层(该含水层补给Olivella泉)的假设。  相似文献   
83.
龙门-锦屏山的东缘发育一系列逆冲断裂和飞来峰构造,逆冲作用使山体向东叠置在四川盆地之上。新的野外调查、显微构造分析和糜棱岩石英组构的EBSD测量表明,在龙门-锦屏山的前震旦纪变质杂岩体西缘(即青藏高原东缘)发育一条近NS向的大型韧性拆离断裂,被20Ma以来形成的NW—SE向鲜水河韧性走滑剪切带[1]左行错位80km。青藏高原东缘韧性拆离断裂中黑云母40Ar-39Ar测年获得112~120Ma的年龄,表明龙门-锦屏山的崛起可能与白垩纪开始的垂向挤出机制密切关联。结合四川前陆盆地的沉积及演化特征,认为晚三叠世时期羌塘/东昆仑/扬子陆块的碰撞形成松潘-甘孜造山带,晚三叠世—侏罗纪在其东南缘形成四川前陆盆地沉积;早白垩世龙门-锦屏山开始抬升,晚白垩世快速崛起,在四川前陆盆地沉积之上叠置白垩纪—第四纪再生前陆盆地的沉积。龙门-锦屏山的崛起与白垩纪以来扬子板块岩石圈对于松潘-甘孜地体的陆内俯冲作用有关,使位于中下地壳的变质基底岩石在挤出机制下隆起。  相似文献   
84.
6年期间,在使用涕灭威的马铃薯种植区域,总共对4眼浅水监测井进行了19次采样,定期分析了这些样品中的涕灭威亚砜、涕灭威砜、硝酸盐和不常见的离子、pH值、EH、溶解性氧以及碱度。地下水中农药残留物的浓度与农药使用的次数和水位埋深、地下水补给的测量等几方面都有关。该浓度与补给的相关性说明了不饱和带的储藏量。最后一次使用农药后的第4年,由于这种储藏现象:水、土壤的条件;特别低的温度,抑制了活性物质的水解。  相似文献   
85.
中新元古代华北地台处于燕辽拗拉谷的张裂期,蓟县雾迷山组广泛发育叠层石生物层、凝块石生物丘和硅质条带白云岩.  相似文献   
86.
对河南省40个代表站1961-2005年夏季≥35℃高温日数进行经验正交函数(EOF)展开分析,结果显示,前3个典型场基本能反映河南夏季高温日数分布的主要特征,前3个模态的累积方差贡献率达85%。据此,得出河南夏季≥35℃高温日数的时空分布类型为全省一致型、西北至东南差异型和西南至东北差异型。第一模态对应的时间系数序列的变化幅度最大,第二模态对应的时间系数序列的变化幅度比前一个时间序列要小。第一模态的时间系数演变显示,河南夏季高温日数平均呈减少趋势,且存在2~4 a、8~14 a的周期变化,目前河南夏季高温日数正处于偏多状态中。应用逐日20时500 hPa ECMWF北半球格点资料,对1991-2005年河南典型的大面积持续高温下的环流形势进行普查、分类,分别求各种类型下的环流平均场,从而得到河南省高温的两种环流型,即贝加尔湖高压型和副热带高压型。  相似文献   
87.
华北板块北缘东段分布的构造混杂岩带为研究古亚洲洋的演化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下二台岩群"作为该构造混杂岩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成时代和构造属性仍存在争议。详细的研究表明下二台地区变质火山岩原岩包括流纹岩、英安岩、安山岩,为一套钙碱性火山岩,属于准铝质-弱过铝质岩石,根据岩相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将其分为变质酸性火山岩和变质中性火山岩;二者均相对富集轻稀土元素,亏损重稀土元素,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Eu负异常不明显,但变质中性火山岩稀土总量低于变质酸性火山岩,变质酸性火山岩明显亏损Sr、P元素,结合野外产出面积和高场强元素相关性特征,认为二者不是同一基性岩浆分异的产物。变质火山岩锆石LA-ICP-MS U-Pb年龄为341~348Ma,代表其原岩结晶年龄。变质酸性火山岩原始岩浆来自于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变质中性火山岩原始岩浆来自于俯冲带附近岩石圈地幔,并遭受了地壳物质的混染,二者均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火山弧环境。最新研究成果表明"下二台岩群"由不同时代、不同构造环境下形成的地质单元叠置混杂而成,称其为"下二台"构造杂岩更为准确。下二台地区变质火山岩表明在早石炭世初,古亚洲洋板块已经南向俯冲,在华北板块北缘形成活动大陆边缘弧环境,早石炭世变质火山岩原岩为这一俯冲阶段的产物。  相似文献   
88.
孟宪民教授毕生从事地质工作,为中国地质事业的发展奋斗了一生。解放前,他在中国南部进行矿产地质调查及研究,特别对个旧锡矿和东川铜矿的勘查和开发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解放后,他为新中国地质事业的发展,特别为发展同生成矿理论建立了不朽功勋。  相似文献   
89.
所谓“黑土地”,是指困腐殖质积累高而土色深暗发黑的黑土、黑钙土等.主要分布在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这种土壤有机质含量可高达5~15,是华北平原上褐土的3~6倍,太湖平原水稻土的2~3倍.且具有土层疏松、通气透水、保墒性好等特点一是我国最肥沃的土壤。  相似文献   
90.
云南楚雄前陆盆地晚三叠世沉积建造及盆地演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刘贻军  孟祥化 《现代地质》1998,12(4):576-581
根据沉积建造的类型、系列和体态认为楚雄盆地在晚三叠世经历了3个明显的发育阶段:第一阶段为早期聚敛碰撞阶段,发育了黑色页岩建造和碳酸盐复理石建造;第二阶段为构造相对静止期,发育了火山复理石建造和陆源复理石建造;第三阶段为盆地充填阶段,发育了海相磨拉石建造和陆相磨拉石建造。3个阶段中的沉积建造属于次稳定型和非稳定型两大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