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77篇
测绘学   7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17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王津  邵兆刚  雷伟志 《地球学报》2006,27(4):379-384
随着WebGIS(网络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的不断深入,我们将WebGIS技术引入到震源机制解数据分析,通过将数据库信息与地理空间属性信息相结合,实现了数据库信息图形化,统计分析自动化,数据访问和查询网络化。本文通过介绍用ArcI MS3.1建立震源机制解数据发布系统,论述了ArcI MS体系结构,详述了中国及邻区地震震源机制解数据发布系统的总体结构和用ArcI MS建立震源机制解数据发布系统的方法,并就系统开发中的技术要点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32.
雪峰山中段金矿区主要断裂带构造特征及其动力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雪峰山中段金矿区内NE向和NW向主要控矿断裂带的宏观地质、显微构造和构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NW向断裂为NE向断裂的伴生或派生构造的构造带,NE向断裂的声发射法、动态重结晶石英粒度法、石英亚颗粒法等变形岩石差应力估算值在42.39-68.40MPa之间;而NW向断裂带则介于27.44-53.14MPa之间,声发射法、包裹体测压法推测控矿构造韧性变形时的形成深度为3704-5086m,脆性变形时为375-2944m,岩组分析说明,NE向断裂具有早期逆冲推覆,主压应力属NW-SE向应力系统,晚期正断滑覆,应力方位偏转到SSE-NNW向。  相似文献   
33.
西藏纳木错与仁错—久如错连通和藏北高原古大湖的发现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西藏是中国海拔最高、湖泊最多的省区,藏北内流区则集中了西藏最多的湖泊和大湖。其中位于藏北内流区东南部、藏语意为天湖的纳木错,则是西藏面积(1940km2)最大和海拔(4718m)最高的大湖。前人仅少量报道过该湖的湖岸阶地与古湖岸线,并推论该湖在青藏高原的“大湖期”(40~28或40~25kaB.P.)时,有可能是以河道通过仁错(海拔4648m)而与色林错等湖泊相连通的外流湖。2000—2001年夏,作者在纳木错沿岸的地质调查与1∶25万地质填图(图1)中发现:在作曲卡河下游、玛尔扃北岸、塔吉古日…  相似文献   
34.
通过桐溪金矿田矿区构造形迹特征的调查研究,及构造对该矿田矿体产出状态分布规律的制约作用分析,并以构造、蚀变、矿化演变的同步性解析为基础,推断NE向构造为矿区的主要导矿、容矿构造,NW向断裂为主要的容矿构造。结合矿石的化学成分及其稳定同位素的测试分析等,提出了桐溪金矿田经历了新元古代物源建造期、加里东前造山期和最终在印支-燕山期岩浆侵入期过程中成矿物质在有利的构造部位富集的多阶段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35.
通过札达盆地河湖相地层的野外实测剖面和地质调查,结合前人资料,根据沉积岩性、不整合面、所含化石、固结程度和岩相变化,初步将这套水平产出、原顶底及接触关系不明的新近纪上新世-第四纪早更新世河湖相地层,划分为1个群、3个组、2次构造运动(不整合)。从新到老为下更新统香孜组(QP^1x)和上新统古格群(N2gg),其中后者又细分为上新统札达组(N3^2z)和上新统托林组(N2^1t)。河湖相沉积中香孜组与札达组、札达组与托林组之间2个不整合面的发现和象泉运动与古格运动2次构造运动的确定,为研究青藏高原隆升过程、该区新近纪以来湖泊与河流演化、气候变化、古地理变迁和环境演化,以及新近系、第四系地层划分等提供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36.
通过对西藏札达盆地及其周缘的野外地质调查,填绘出了大面积分布的早更新世早期香孜组冰缘区河湖相沉积。对该河湖相沉积的岩石、结构构造、沉积环境、所含化石特征和形成时代等的研究表明,它是第四纪冰期冰缘区的最早沉积记录,也是第四纪冰期的下限。为青藏高原建立气候地层层序、第四纪冰期划分对比提供了重要的实际资料和依据。  相似文献   
37.
通过野外地质调查,结合前人资料和遥感影像解译,对青藏高原古近纪—新近纪湖相地层进行了划分与对比,确定了湖相地层的地域分布。根据古近纪—新近纪湖相地层的展布范围,初步圈定出了63个古湖泊,划分出5个成湖阶段、13个成湖期,其统计总面积大于200×104km2。古湖泊的规模、形态、展布方向明显受构造和古地理的制约。研究表明,古近纪时期的古湖泊主要分布在高原的东北部地区,新近纪时期的古湖泊主要分布在高原的西南部地区,两者之间为过渡地带。青藏高原古近纪—新近纪古湖泊的演化,从时间上讲,有从老到新面积逐渐加大的趋势;从迁移方向上讲,有古湖泊的湖相沉积由东北向西南方向逐渐迁移、古湖泊的年龄由老变新的规律。  相似文献   
38.
札达盆地位于西藏西南边陲,构造上处于喜马拉雅断块挠起带头部内侧,呈NW-SE走向,长约1000km,宽约70km,总面积约40000km2,海拔约4500m.盆地中地层呈明显的二元结构特征.基底岩石为三叠纪-侏罗纪灰岩、砂岩和板岩,盖层为上新世-早更新世早期沉积的固结和半固结岩石,因受喜马拉雅断块挠起运动的影响,形成NW、NE和近EW、SN向等多组节理裂隙.晚新生代以来,盆地上升,在构造节理的主导下,穿越盆地的象泉河及其支流对岩石地层进行侵蚀、切割,在雨水的淋蚀、寒冻风化的剥蚀作用下,逐渐形成现今大小不同和形态奇特的半固结砂泥岩塔林地貌景观-古格地貌,这是中国地质地貌景观的一种新类型.  相似文献   
39.
安徽五河大巩山金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矿床成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安徽五河大巩山金矿是受NNE—NS向压扭-张扭性断裂(郯-庐断裂带的次级构造)控制的脉状金矿床。赋矿围岩为新太古界西固堆组变质岩。矿化类型以石英脉型金矿化为主,其次为破碎蚀变岩型金矿化。矿床地质特征、硫、铅、氢、氧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REE元素及成矿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西固堆组变质岩;而成矿流体则以岩浆源为主,并混有部分大气降水的组成。该矿床成因上应属与燕山期花岗质岩浆活动有关的中-高温热液金矿床。  相似文献   
40.
对西藏面积最大的湖泊——纳木错湖相沉积野外现察结果,发现了由水平层理十分发育的砂与粘土所组成的、高出湖面分别为3—12m、15—22m、25—30m与35—45m的4级湖岸阶地,覆于基岩之上、高出湖面60—150m的湖相沉积和多达50条左右、由扁圆湖滨相砾石所组成的湖岸堤,环湖广泛分布的湖成地貌。在连结纳木错与其西北的仁错约玛、仁错贡玛、久如错的分水岭宽谷底部(分别高出上述3湖20m、90m与60m)与北侧山坡,即纳木错的第二与第三级湖岸阶地,发现了组成阶地与异堤的湖相与湖滨相沉积。从而确证了纳木错与仁错-久如锴曾多次连通,即数度成为一个统一的大湖,而不是以河道相连的不同湖泊。古大湖分离时代为末次冰期间冰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