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33篇
测绘学   2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62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7 毫秒
11.
孙枢 《地球科学进展》2003,18(3):334-337
地球科学的科技活动产生地球数据,地球数据又是形成地球科学假说、模式和理论的根据。同时,当代人类活动包括经济活动、社会活动、日常生活和军事活动等,越来越多地需要地球信息数据服务。  相似文献   
12.
合肥盆地中生代充填序列及其对大别山造山作用的指示   总被引:39,自引:4,他引:35  
大别山北麓合肥盆地中生代充填序列显示两个演化阶段.第1阶段为早侏罗世至晚侏罗世早期,中一晚侏罗世以出现至少4次明显的反粒序陆相碎屑沉积单元为特征,堆积了巨厚的类磨拉石建造,反映区域挤压背景下不断增强的大别山北部冲断-造山作用和临近山前的挠曲下陷.第2阶段为晚侏罗世晚期至白垩纪,其中包含两个裂陷幕,第1幕(J_3)为钙碱性-碱性火山喷溢夹火山碎屑堆积,深部可能反映扬子大陆俯冲岩板折断并诱发幔源岩浆上涌;第2幕(J_3~ K_1)发育3000~ 3500m的大套湖相、河流相及山麓相沉积,反映区域拉张背景和强烈的山-盆差异升降运动  相似文献   
13.
    
  相似文献   
14.
豫陕中-晚元古代沉积盆地(一)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河南西部和陕西东部的秦岭以北地区,以及山西南部中条山地区,广泛分布的中、上元古界未变质地层,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由于剖面完整,厚度巨大,沉积建造又别具一格,因而多将本区视为华北断块上一个独立的地层和沉积分区。本文着重讨论该盆地类型及其与东秦岭拉张运动的关系<[1,2]。  相似文献   
15.
中国地台区张裂盆地沉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着重讨论中国地台区某些张裂盆地的沉积与演化特征。张裂盆地可分为陆内断陷和裂谷、克拉通边缘裂陷槽和被动大陆边缘。裂谷在发展过程中依次形成玄武岩-红层-蒸发盐组合或玄武岩-红层-煤系组合→深湖相组合→红层组合。中小型断陷的岩石组合类似但多不完整。豫陕裂陷槽的岩石组合为下部硅碎屑岩组合,以钾玄岩系为主体的火山岩组合,上部硅碎屑岩-碳酸盐组合,以及较深水相泥硅质岩组合。地处被动大陆边缘的扬子地台南部早寒武世海是以波浪作用为主的陆架,其东南边缘的石煤可能是远洋、半远洋沉积。本文还扼要讨论了张裂盆地在控制某些矿产资源的形成与分布方面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大别山周缘盆地的对比分析,研究了大别山中生代构造演化格局.盆地充填序列分析表明,尽管中生代大别山南、北盆山耦合关系不同,但构造体制均经历了前白垩纪挠曲向白垩纪伸展的转化;砂岩物源再造反映中生代南大别山源区剥露尚未大规模触及岩浆弧“根“,剥露深度浅于北大别单元.大别山邻区晚中生代巨厚磨拉石是陆内造山强烈阶段的沉积记录,它们的产出及相关的造山带隆升与该区超高压变质岩快速折返没有直接关系.进一步讨论了恢复大别山物源结构、建立盆地类磨拉石精细地层年代学格架等在造山带构造研究中的重要性及其现存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7.
18.
地质科学:20世纪光辉成就和21世纪任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枢 《国土资源》2001,(4):19-21
  相似文献   
19.
瓜德鲁普统-乐平统全球界线层型剖面沉积相和层序地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振  孙枢  王清晨  邹才能 《沉积学报》2014,32(3):429-441
瓜德鲁普统与乐平统的全球界线层型剖面-蓬莱滩剖面及其辅助剖面-铁桥剖面位于广西来宾地区,两剖面沿红水河两岸连续出露,是开展沉积相和层序地层研究的理想剖面。在两剖面的瓜德鲁普统茅口组与乐平统合山组中共识别出14种沉积相,组成4类沉积相组合,分别为盆地相、下斜坡相、上斜坡相和台地边缘相。依据这些沉积相及相组合垂向演化样式和横向分布特征,识别出6个主要的海侵-海退层序(TR),并具有高分辨率牙形石带的约束,分别为:TR1 (J. nankingensis  zone)、TR2 (J. aserrata to J. shannoni zone)、TR3 (J. shannoni zone to early C. p. postbitteri zone)、TR4 (C. p. postbitteri zone to early C. transcaucasia zone)、TR5 (C. transcaucasia zone to C. orientalis zone)和TR6 (C. orientalis zone to C. inflecta zone)。基于两剖面的海侵-海退层序,开展了本地区高分辨率(等时)层序古地理恢复,这对厘定这一时期海平面下降、峨眉山玄武岩喷发、生物灭绝等重要事件之间联系可能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减少温室气体向大气层的排放--CO2地下储藏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中简要介绍了CO2收集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提出了我国进行CO2收集技术预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