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85篇
测绘学   4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158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1.
历史上淄河下游的人畜供水一直依赖地下水,但20世纪80年代以来区内淄河下游河道长期接纳上游污水,地表水和浅层地下水受到污染,浅层地下水已不适于人畜饮用。污染区沿淄河呈条带状展布,污染区边界距淄河约1.0~1.5 km,其中距淄河500 m以内的区域污染最为严重。中深层地下水水质良好,仅个别井点因井管损坏造成点状串层污染,可做为人畜用水水源。基本可满足2010年前区内人畜供水要求。人畜供水开采中深层地下水时,应根据地下水污染特征和中深层含水层水文地质特征,分区分层开采,实现地下水合理开发,防止中深层地下水串层污染,保护宝贵的地下水资源。  相似文献   
12.
环渤海地区海(咸)水入侵特征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中阐述了环渤海沿海地区海(成)水入侵的主要方式、发展进程、影响因素等基本特征,提出海(成)水入侵的综合防治对策。研究区海(成)水入侵主要有面状、带状、脉状或树枝状和越流等4种入侵方式。气候、地形地貌、地质与水文地质是发生海(成)水入侵的基础条件,地下水超采等人类不合理工程经济活动是诱发海(成)水入侵的主要原因。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建立节水型社会体系,合理规划利用水土资源,建造阻成蓄淡工程,跨流域引水,以及建立健全监测预警系统等综合措施,防止海(成)水入侵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环渤海地区地下水库开发利用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补给水源、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生态环境效应以及经济效益等方面,分析了环渤海地区建设地下水库的可行性。划分了滨海河谷型、山间盆地(河谷)型、山前冲洪积平原(扇)型、冲积平原埋藏古河道型等四种地下水库类型,并对地下水库的调蓄能力和新增地下水开采量进行了评价。其中,在辽宁、山东沿海地区尚有宜建滨海河谷型地下水库库址35处,总库容28.85×108m3,可新增地下水开采资源2.60×108m3;有宜建山间盆地(河谷)型4处,总库容1.22×108m3,可新增地下水开采资源0.24×108m3。目前,区内已建滨海河谷型地下水库8处,新增地下水开采资源2.89×108m3,取得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因此,在滨海河谷等地区选择适宜地段,建设地下水库,对于缓解环渤海地区缺水、改善水质、防止海水入侵等均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磷灰石是一种能在UHP变质峰期稳定存在并富含稀土元素(REE)的常见副矿物,其REE组成变化可以对变质过程进行地球化学示踪。本文利用激光剥蚀等离子光谱仪(LA-ICP-MS)对中国大陆科学钻探(CCSD)钻井中及其附近出露的不同变质程度的HP-UHP变质岩(榴辉岩、角闪(片)岩和片麻岩)中的磷灰石进行了REE组成原位测定,结果显示不同围岩中磷灰石的REE组成特征及其相关系数变化很大,其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曲线可以分为3大类:Ⅰ.轻稀土(LREE)富集型,其REE总量(∑REE)很高,可达n×1000×10~(-6);Ⅱ.中稀土(MREE)富集型,其(La/Sm)_N<1,Eu异常变化较大;Ⅲ.重稀土(HREE)富集型,其配分曲线呈明显的左倾形式,∑REE总量很低,仅为9.228×10~(-6),且具明显的Eu负异常。磷灰石颗粒原位分析显示从边部到中心∑LREE有逐渐升高的趋势,表明了在俯冲折返的过程发生过短时增温作用,并极有可能发生过部分熔融。部分熔融过程中磷灰石中的LREE将与其它大离子半径元素一起优先释放。  相似文献   
15.
汤倩  孙晓明  梁金龙  徐莉  翟伟  梁业恒 《矿物学报》2007,27(Z1):167-168
中国大别-苏鲁造山带是中朝板块与扬子板块俯冲-碰撞作用的产物,西起昆仑、阿尔金和祁连山,东至大别和苏鲁地区,是世界上最大的超高压变质带之一(Xu等,1992;Cong等,1996;You等,1996;Wallis等,1999;Liou,等,2001;杨经绥等,2003).位于该造山带南部东海县的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CCSD)钻孔中岩石主要由各类榴辉岩,正、副片麻岩,超基性栽岩和少量片岩和石英岩组成(张泽明等,2004).其中各类榴辉岩均含有金红石,其中金红石榴辉岩含量最高可达10%左右.岩石类型钻孔和地表出露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6.
长坑金银矿赋矿硅质岩的硅氧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意义孙晓明孙凯陈敬德陈炳辉(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广州510275)关键词硅质岩δ30Siδ18O组成热水沉积长坑金银矿长坑大型金银矿是一种新型的浅成低温热液贵金属矿床,国内外尚未见类似者[1~2...  相似文献   
17.
梅子窝钨矿位于粤北瑶岭—梅子窝钨矿带的东部,成矿作用同期形成白云母的40Ar/39Ar年龄为(155.9±0.6)Ma,与华南中生代燕山期大规模W,Sn成矿作用的年龄一致,代表梅子窝钨矿的成矿年龄。矿床下部600m中段附近出现的隐伏黑云母花岗闪长岩体的锆石SHRIMPU-Pb年龄为(430.4±3.6)Ma,为加里东期,与成矿作用无关。因此,矿区不存在前人提出的两套叠加的"五层楼"成矿模式。成矿年龄与隐伏花岗闪长岩的年龄显示梅子窝钨矿的形成可能与更深部的隐伏燕山期花岗岩有关,矿床向深部可能延伸更大。  相似文献   
18.
藏南沙拉岗锑矿流体包裹体红外显微测温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沙拉岗锑矿是藏南金锑成矿带内最具有代表性的锑矿床。为了更直接地了解该矿床的流体物理化学特征,本文利用红外显微镜对辉锑矿及紧密共生石英中的流体包裹体进行了显微测温研究。红外显微测温分析结果表明,辉锑矿中包裹体均一温度在134.9~221.9℃,峰值在160~190℃之间,盐度在1.7%~7.3%NaCleqv,峰值在5.0%~6.0%NaCleqv之间,密度在0.879~0.958g/cm3之间,平均值为0.934g/cm3;共生石英中包裹体均一温度在142.5~205.6℃,峰值在160~190℃之间,盐度在2.3%~7.0%NaCleqv,峰值在4.0%~6.0%NaCleqv之间,密度在0.910~0.947g/cm3之间,平均值为0.929g/cm3。通过对比研究认为沙拉岗辉锑矿及共生石英形成于同一物理化学条件,捕获同一成矿流体。结合石英中单个流体包裹体激光拉曼成分分析认为成矿流体为含微量CO2、N2、CH4气体的低温、低盐度和低密度的NaCl-H2O热液体系。成矿流体的沸腾作用是辉锑矿大量沉淀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云南省武定县迤纳厂铁铜矿区广泛出露元古宙辉绿岩体。前人对区内基性岩浆岩研究程度较低,缺乏辉绿岩的形成时代资料。本文报道了区内海孜辉绿岩中锆石的LA-ICP-MS U-Pb年龄,为1728±4 Ma。此年龄与古元古代晚期扬子地台西南缘大规模非造山型岩浆活动及全球性Columbia超级大陆裂解时代高度一致,表明其可能为Columbia超级大陆裂解的产物。辉绿岩与区内铁铜矿床成矿时代大致相当,反映了古元古代晚期扬子地台西南缘大规模的岩浆活动也可能是一次重要的成矿事件,可能为铁、铜成矿作用提供主要的成矿物质来源。武定地区被辉绿岩侵入接触的原"美党组"地层的沉积时代应大于辉绿岩的侵位时代,应划入下元古界汤丹群,是昆阳陆内裂谷拉张以前就已存在的基底地层。  相似文献   
20.
黔东北地区MVT型铅锌矿床闪锌矿Rb-Sr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贵州东北部是中国著名的MVT型铅锌成矿带,长期以来,由于缺少精确成矿同位素年代学数据,对该区矿床成矿类型及其成矿作用的争议较大。文章对铜仁市下寒武统清虚洞组中的卜口场铅锌矿床和中寒武统敖溪组中的大硐喇汞锌矿床进行了同位素年代学研究,获得了闪锌矿的Rb-Sr等时线年龄,分别为(349.6±9.1)Ma(MSWD=0.51,n=5)和(349.2±5.2)Ma(MSWD=0.031,n=4),两个矿床闪锌矿的共同Rb-Sr等时线年龄为(348.6±1.9)Ma(MSWD=0.46,n=9),初始值(87 Sr/86 Sr)i为0.7095。Rb-Sr同位素测年结果表明,黔东北地区不同碳酸盐地层中铅锌、汞矿床的成矿时代是一致的,均为后生矿床类型,其成矿物质可能主要来源于包括震旦系碳酸盐岩在内的下伏地层。区内铅锌、汞矿床在加里东运动后期至华力西运动早期,华夏板块与扬子板块后碰撞过程中,可能与保铜玉深大断裂(中元古代末期上扬子古陆与江南古陆结合带,即最重要的控矿因素)的继续活化、扭动、撕裂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