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3篇
测绘学   9篇
地质学   3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1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1.
GPS空间位置精度因子模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精度测量是GPS的重要特性,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存在,所有GPS测量信息都存在着一定的误差,这说明GPS的读数并不能准确代表目标的真实位置。本文提出一种为提高GPS测量精度的模糊分析,比较本方法与简单的点平均,并提供了在S/A存在与不存在不同时间的真实试验数据,证明了本方法能比简单的点平均提供更精确的位置信息。  相似文献   
12.
搜集了全球约4 000个GNSS测站实测数据(站坐标和速度场信息),对固体地球体积及其变化率进行计算分析。采用板块运动模型插值方法对台站进行插值,使全球测站分布更加均匀。利用Delaunay数学模型计算固体地球体积及其变化率的结果发现:基于板块运动模型进行台站插值可以有效地提高计算结果的误差精度,不会对地球最终形态变化结论产生影响,台站数量及其分布均匀程度对计算最终结果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3.
系统研究了GNSS精密星历框架变化对GNSS相对定位以及网平差解算的影响.通过实验比较发现,在高精度GNSS相对定位中,若选择的地面参考框架与精密轨道参考框架不一致,则将给区域网基线解和网平差结果带来一定的系统性误差.对于高精度的定位解算而言,2000 km以上的基线需考虑地面参考基准与星历参考基准的一致性问题,否则将...  相似文献   
14.
近日,依托地质调查评价工作项目"河南登封—新密地区中低品位铝土矿地质调查及可利用性研究",郑州综合所项目组在天津地质调查中心专家指导下,相继在河南省禹州、郏县、宝丰和鲁山县一带发现堆积型铝土矿,且具有一定地质储量,开发前景广阔,该类型铝土矿在华北地区尚属首次发现,进一步勘查工作正在进行中。该所新发现的堆积型铝土矿含矿层为一套呈褐红、灰紫色含铝土矿砾石、碎屑的第四系松散堆积物,主要由  相似文献   
15.
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新型测绘手段,具有构建模型真实、精度高、生产周期短、人员需求少、成本低等优点,获取的数字影像纹理细腻直观,借助定位信息,能为全方位三维模型构建提供全新数据支撑.根据实际测量生产作业模式,梳理了旋翼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的关键技术,给出了应用技术流程,并针对旋翼无人机三维建模质量和效率无法兼顾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6.
甲玛是西藏冈底斯成矿带规模大、品位富的超大型矿床,也是勘查和研究程度最高的矿床之一。其中,南坑矿段由于富含高品位的矽卡岩型铜铅锌矿石,且具大型规模,已被纳入矿区首采矿段之一,然而关于其控岩控矿机制以及其与主矿段的耦合关系却仍不明确。本次基于详细的钻孔编录和野外地质证据,判定其成矿作用与中新世的花岗闪长斑岩等中酸性斑岩体有关,结合高精度的U-Pb年代学分析,厘定含矿花岗闪长斑岩结晶年龄为(15.5±0.3)Ma,与辉钼矿成矿年龄(15.23±0.22)Ma一致。南坑矿段作为甲玛矿床多中心复合成矿作用模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矽卡岩矿体主要产于林布宗组角岩与多底沟组大理岩之间的层间接触带,属于中新世岩浆热液活动的产物。矿体形成后,受滑覆构造及次级断裂影响,矿体发生错断或破坏。对于南坑矿段后续的勘查评价,应注意与含矿斑岩和矽卡岩的蚀变与矿化分带特征,定位致矿热液中心。  相似文献   
17.
磷酸酶在土壤生物释磷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以极地苔原鸟粪土为研究对象,测定了不同环境条件下土壤剖面中碱性磷酸酶(APA)的活力,研究了APA在土壤中随深度的变化规律,并同步测定了相应土壤中有机碳、总氮、各形态磷、pH,分析了酶活力与这些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同一采样点土壤剖面中碱性磷酸酶活力大小呈现一定规律性,最大值出现在表层,且随采样深度的增加而递减,变化范围为1.00—1403.49ppm,平均约为408.31ppm。碱性磷酸酶活性与土壤中有机碳含量(r=0.70,p0.01)、氮含量(r=0.43,p0.01)呈显著正相关性,表明土壤中碳、氮等有机物含量是影响极地苔原土壤磷酸酶活力的主要因素。另外,碱性磷酸酶活性与总磷(r=0.39,p0.05)、无机磷(r=0.40,p0.05)和有机磷(r=0.11,p=0.67)含量也呈正相关性,表明各形态磷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土壤中碱性磷酸酶活力;与土壤中铜含量(r=-0.38,p0.05)和锌含量(r=-0.28,p=0.05)呈显著负相关,表明土壤中Cu、Zn等金属离子对极地苔原土壤磷酸酶活力具有抑制和破坏作用。结果证实土壤磷酸酶活性可作为指示极地土壤肥力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8.
南极海洋动物粪氨(NH3)的挥发与沉降过程是无冰区苔原生态系统氮素重要来源,对维持苔原生态系统的稳定起着重要作用;但目前对于南极典型海洋动物粪氨的挥发过程仍然很少有研究报道。本文通过室内模拟,研究了低温(4℃左右)与冻融条件下南极帝企鹅粪、阿德利企鹅粪和海豹粪土氨气产生与排放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帝企鹅粪氨气排放通量最大,变化范围为0.765-17.4mg·kg-1·h-1,平均通量约为6.26mg·kg-1·h-1;阿德利企鹅粪氨气排放通量变化范围为0.652-3.707mg·kg-1·h-1,平均通量约为1.27mg·kg-1·h-1;而海豹粪土氨气排放通量很小,平均通量约0.141mg·kg-1·h-1。冻融过程对帝企鹅粪氨气排放通量影响很大,而对阿德利企鹅粪影响较小。另外,帝企鹅粪和阿德利企鹅粪氨气排放量在通气条件下明显大于封闭条件,表明南极野外大风条件下可能加速海洋动物粪氨的挥发过程。本文模拟的结果对于进一步研究南极生物圈氨的挥发过程及其对南极苔原生态系统氮循环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南黄海盆地北部坳陷白垩系地震相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数千公里地震剖面解释基础上,选用频率、振幅、连续性及内部反射结构等4个地震参数,采用“构形 结构 振幅 频率 连续性”的地震相复合命名原则,总结出南黄海盆地北部坳陷白垩系近10种地震相单元,5种沉积相类型。沉积特征分析表明,在没有钻井揭示的白垩系中、下部,其油气潜力有可能比泰州组更加可观,是很好的烃源岩。钻井资料也表明白垩系具有生、聚油过程,这进一步说明白垩系中、下部的生烃潜力。中、新生界的数套物性较好的储、盖层和众多与油气大规模运移时间匹配良好的构造圈闭,使白垩系成为南黄海盆地找油的首要对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