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136篇
测绘学   12篇
大气科学   10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232篇
海洋学   8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对太原市连续运行参考站网系统的建立进行了详细介绍。对该系统的设计与系统实现分别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22.
线性构造和环形构造与矿产的生成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 在京津冀地区地质背景与矿产资料搜集的基础上,获取京津冀地区Landsat 8 OLI遥感影像,继而对遥感影像上的线性和环形构造进行遥感地质解译;并借助于ArcGIS平台对研究区内的线性构造和环形构造及其交汇部位进行缓冲区分析,根据线性、环形构造的影像特征及其与矿点的产出关系,总结出线-环形构造的控矿规律及控矿模式,为以后遥感找矿、圈定成矿远景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3.
朱溪是近年来在江西塔前-赋春成矿带发现的一个世界级超大型钨铜矿床。本文采用短波红外+热红外光谱技术对矿区13个钻孔进行了光谱测量,结合岩石-矿物地球化学分析,探讨了朱溪矿床矽卡岩中典型蚀变矿物的形成与演化过程,厘定了矽卡岩形成不同阶段矿物组合的光谱特征,构建了朱溪矿床的短波红外+热红外光谱勘查模型。研究发现:(1)区内不同矿物组合形成了明显的蚀变分带,由内向外依次为绢云母(富Si)+长石(岩体顶层蚀变,多期流体叠加综合作用)→外矽卡岩:钙铝榴石+透辉石+(绢云母)→透辉石+蛇纹石+绿泥(帘)石+滑石→绢云母(富Al)+绿泥(帘)石(基底不整合面蚀变);(2)Al-OH波长的移动可指示成矿流体压力、温度及pH值的变化;(3)研究区透辉石的形成、演化与矿体之间关系密切,虽然富矿体赋存于矽卡岩形成早期的透辉石-石榴子石蚀变带,但大量矿体则赋存于矽卡岩退蚀变阶段的蛇纹石-绿泥石蚀变带;(4)矿体的形成与流体的混合作用关系极大,伊利石光谱吸收特征能够指示外部冷水(大气降水或地下水)的灌入轨迹。  相似文献   
24.
鲁麟  梁婷  陈郑辉  王勇  黑欢  谢星 《岩矿测试》2015,34(1):150-160
目前针对江西大型黑钨矿石英脉型钨矿床西华山的黑钨矿矿物学特征及指示意义研究较少。本文利用X射线粉晶衍射分析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分析技术对黑钨矿晶体结构、化学成分特征及空间变化规律开展研究。获得黑钨矿晶胞参数为a0=0.477 nm,b0=0.573 nm,c0=0.498 nm,β=90°21',属于锰钨铁矿,与前人得出的黑钨矿晶胞参数略有不同,代表不同元素对铁锰的类质同象替代。主要化学成分WO3、Fe O、Mn O的含量在空间上具有一定的变化规律,反映了成矿物质的运移特征。微量元素Sc、Y、Nb、Ta在垂向含量变化大,说明矿液运移具有复杂性。稀土总量ΣREEs较高(397.16×10-6~1071.11×10-6),具有强烈的Eu负异常,具重稀土富集左倾的"躺椅式"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模式。将西华山、盘古山、淘锡坑、大吉山4个典型矿床的黑钨矿稀土元素特征进行对比,反映产在花岗岩内接触带的黑钨矿的稀土总量(ΣREEs)相对最高,分馏最明显;产在花岗岩内及其外接触带的黑钨矿的稀土总量(ΣREEs)相对较低,分馏程度最不明显;而产在花岗岩外接触带的黑钨矿的稀土总量(ΣREEs)有高有低,分馏程度有强有弱。因此,黑钨矿的化学成分变化特征,可以有效地指示成矿物质空间运移特征、物质来源和矿床成因。  相似文献   
25.
西南三江普朗铜矿岩浆混合作用:矿物学和地球化学证据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刘欢  张长青  贾福东  周云满  娄德波 《岩石学报》2015,31(11):3189-3202
岩浆混合作用是近年来岩石学研究中的热点与难点,其研究对揭示壳幔相互作用,探讨成岩成矿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普朗铜矿位于西南三江义敦岛弧南段,是我国近年来发现的超大型斑岩铜矿床。矿体产于复式岩体中,复式岩体内发育大量暗色微粒包体。包体粒度较细,多呈椭圆形,其内可见具暗色矿物镶边的眼球状石英、针状磷灰石以及具有结构与成分不平衡现象的斜长石斑晶;与寄主岩相比,包体富集黑云母、角闪石等暗色矿物。主量元素组成上,包体相对于寄主岩Si O2(53.67%~61.50%)含量较低,Mg O(3.12%~5.40%)和Fe2OT3(3.38%~9.00%)含量较高。微量元素结果显示,包体与寄主岩具有相似的微量元素组成与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均表现为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K、Rb、Ba、Sr),亏损高场强元素(Nb、Hf、P、Ti),无明显的δCe异常,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但与寄主岩相比,包体具有较高的稀土元素总量(119.0×10-6~308.9×10-6)与较明显的Eu负异常(δEu=0.56~0.95)。以上结果表明,包体为岩浆混合作用的产物。文章进一步采用多重分形理论解析了包体中Mg、Fe、Ca、Al、K、Ti、P及Ba等元素的分布特征,定量刻画了岩浆混合作用的程度。结果表明,元素分布的多重分形谱越宽,关联维越小,则岩浆混合程度越高。  相似文献   
26.
中国锡矿成矿规律概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我国锡矿资源丰富,矿床类型比较齐全。在锡矿资源储量中占有较大比重的主要是锡石—硫化物型、矽卡岩型和石英脉型;从开采和利用角度来说,最为重要的是锡石—硫化物型和石英脉型。锡石—硫化物型主要集中在桂北、滇东等地,矽卡岩型集中分布在南岭中段湘南等矿集区、石英脉型则主要集中在华南地区的闽西、赣中、粤北、湘南等地;成矿时代以中生代最为重要;成矿大地构造背景以造山运动之后的大陆环境为主,构造变动剧烈,深大断裂纵横交错,岩浆活动频繁,特别是与锡成矿作用关系密切的中生代花岗岩类非常发育,最具特色。本次在对全国873处锡矿矿产地资料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深入总结了全国锡矿的成矿规律,厘定出20个以锡为主或锡较为重要的矿床成矿系列,认为锡石—硫化物型、矽卡岩(—云英岩型)、石英脉型和岩体型4类锡矿类型,应该作为重点预测类型,并划分出44个成锡带,提出了19个重要工作部署区,并编制了中国成锡带图、中国锡矿成矿规律图等系列图件,为潜力评价预测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7.
CINRAD/SA雷达开关组件故障分析处理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根据广州CINRAD/SA雷达发射机开关组件的一起故障现象,结合信号流程、电路原理图,深入元件一级,对故障的定位、检测及排除过程作了详细介绍,并对故障的成因作了推断分析,最后就雷达维护方面总结了一些经验,旨在对雷达技术保障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8.
结合广东各雷达台站的实际配备情况,针对雷达维护工作中经常用到的3种仪器:Agilent E4418B功率计、Tektronix TDS3032B示波器和GDS-840C示波器进行介绍,并归纳出一些使用要点,提出主要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29.
湖南瑶岗仙钨矿成岩成矿作用年代学研究   总被引:32,自引:9,他引:23  
湖南瑶岗仙钨矿床位于南岭东西构造带中部,加里东隆起带与印支-燕山凹陷带的交汇部位。区内出露地层有寒武系、泥盆系、石炭系和侏罗系,其中寒武系和泥盆系为含矿的主要层位。矿体赋存于燕山早期花岗岩体内外接触带。笔者在前人对矿床的地质构造、岩石地球化学以及同位素年代学等方面研究的基础上,采用SHRIMP铀-铅、铷-锶等时线和铼-锇等时线定年方法,对瑶岗仙花岗岩体及赋存于岩体内外接触带的黑钨矿-石英脉进行精确定年,获得岩体锆石SHRIMP铀-铅年龄为(170.7±2.2)Ma(置信度95%,n=12,MSWD=1.7),产于岩体外接触带寒武系地层中的黑钨矿-石英脉年龄为(175.8±4.1)Ma(置信度95%,MSWD=0.88),产于岩体内接触带的黑钨矿-石英脉年龄为(156±3)Ma(置信度95%,MSWD=0.20),产于外接触带石英脉中的辉钼矿年龄为(170±5)Ma。测定结果表明,瑶岗仙钨矿床的形成至少经历了两个成矿期,分别对应于J1/J2过渡期与J2/J3过渡期。今后的深部找矿工作尤其是杨梅岭矿段深部应该注意寻找两个时期分别形成的石英脉型和矽卡岩型矿体。  相似文献   
30.
中蒙边境内蒙古苏尼特左旗乌兰德勒钼铜多金属矿床是内蒙古二连—东乌旗成矿带上近几年国土资源地质大调查工作过程中新发现的一个规模较大的矿床,包括赋存于上部细粒石英闪长岩、中粗粒花岗闪长岩中细脉浸染状矿体和赋存于隐伏的细粒二长花岗岩中的浸染状矿体,属典型的斑岩型钼矿床。文章通过采集WZK1钻孔211.2~214m细脉浸染状矿石的辉钼矿纯样,获得辉钼矿的等时线年龄为(134.1±3.3)Ma,并对比了矿区细粒二长花岗岩的锆石SHRIMP年龄(131.4±1.6)Ma,两者基本一致,表明矿床的形成主要与隐伏的燕山期细粒二长花岗岩有着密切关系。测定的辉钼矿铼-锇同位素年龄能够精确代表该矿床的成矿时间,表明在乌兰德勒区域找矿工作中,需要密切关注燕山期构造-岩浆活动的相关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