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7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4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2 毫秒
41.
辽宁省凌源市山地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凌源市是辽西地区山地地质灾害危害较为严重的区域。作者在GIS技术支持下, 选取地形、岩性、构造、降雨、道路、土地利用6个因素作为评价指标, 根据历史上已发生的68个山地地质灾害点计算了各指标因子的敏感性, 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 利用因子叠置法对凌源市山地灾害易发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凌源地区的山地灾害易发程度具有明显的地带性, 高易发区与区域性大断裂及人类活动密切相关。该研究对凌源地区地质灾害防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2.
姚玉增  金成洙 《地质与资源》2004,13(4):242-245,M002
铅同位素示踪技术是环境地球化学中极具发展前景的研究手段之-.从是否受到污染、污染源示踪、污染程度、污染途径、污染通量、迁移速率、生物可利用性及特定物质运动规律示踪等几个方面对铅同位素示踪技术在环境科学的应用现状进行了简要回顾,并分析了该技术在辽宁省矿业环境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3.
山西耿庄金矿重晶石巨晶中多相态包裹体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山西耿庄金矿区发现的重晶石巨晶,包含有富镍黄铁矿、FeS2-Fe(Ni,Co)S2系列晶须和气液包裹体。用扫描电镜、电子探针等分析研究了重晶石和固体包裹体矿物的形貌、成分和物理性质。用激光拉曼光谱仪研究了气液包裹体成分、均一温度。结果表明:重晶石成分单一,结构发育完好;FeS2-Fe(Ni,Co)S2系列晶须成分随着晶须加粗有明显变化;富镍黄铁矿成分较为稳定。固体包裹体矿物的结晶程度高,晶体形态标准。热液为低盐度流体,其成分主要为H2O,含少量CO2,其总体密度为0.79~0.95 g/cm3。包裹体均一温度变化范围大,为134.7~269.5℃。根据本次研究成果,结合地质背景,运用晶体生长和地球化学理论,讨论了耿庄金矿重晶石形成时期的热液活动特点及方式、相关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重晶石和固体包裹体矿物的形成条件等。认为该期热液活动中沸腾作用和混合作用表现强烈;并且热液活动过程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和原位叠加特点。  相似文献   
44.
河北省大营子金矿床成矿流体地球化学特征为:成矿流体属Na+-K+-Ca2+-Mg2+-F--Cl-型;盐度为中低等;成矿温度为280℃;成矿压力约为74.7 MPa;成矿深度约为地下3 km.属中温中深成热液矿床.矿床形成于中性-弱碱性且丰对还原条件下;成矿流体为混合来源,为先期岩浆热液叠加了后期地下热卤水所致.  相似文献   
45.
耿庄金矿床产于燕山期隐爆角砾岩体内,是晋东北具有代表意义的金多金属矿床之一。对矿床流体包裹体系统研究表明,不同成矿阶段石英中流体包裹体主要有5种类型:富气相包裹体、富液相包裹体、含CO2三相包裹体、含子矿物三相包裹体及少量纯液相包裹体,流体属H2O-CO2-NaCl体系类型。成矿前阶段包裹体类型多样,且以相似的均一温度共存,显示流体具明显沸腾及不混溶特性;成矿温度集中于170~180 ℃。结合同位素和金矿物特征,认为耿庄金矿床应为与燕山期次火山热液有关的中-低温热液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46.
在山西耿庄金矿区含金隐爆角砾岩体的晶洞内,发现重晶石晶体中的晶须状FeS2-Fe(Ni、Co)S2,有直杆(线)状、串珠状、顶珠状、藕节状、蒲棒状、分枝状等多种形貌,许多晶须有二、三次加粗现象,有部分加厚产物已生长成了规则的几何多面体。并且从重晶石晶体中心向边缘呈现出藕节状、蒲棒状组合→串珠状、顶珠状组合→直杆(线)状为主的变化规律。根据晶须生长理论,结合地质环境和矿区热液活动特点,就耿庄晶须的生长机理进行分析和探讨。认为本区隐爆作用、热液沸腾作用与晶须生长有密切关系。耿庄晶须早期以VLS机制生长为主,晚期则转变为VS机制生长;晶须形貌和成分随时间呈现规律性变化,对地质环境非常敏感。反映出形成时宏观条件的一致性和微观条件的差异性,是研究地质环境的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