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92篇
  免费   468篇
  国内免费   503篇
测绘学   244篇
大气科学   489篇
地球物理   429篇
地质学   1403篇
海洋学   366篇
天文学   73篇
综合类   128篇
自然地理   531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106篇
  2022年   115篇
  2021年   108篇
  2020年   92篇
  2019年   117篇
  2018年   131篇
  2017年   85篇
  2016年   79篇
  2015年   112篇
  2014年   173篇
  2013年   122篇
  2012年   127篇
  2011年   130篇
  2010年   108篇
  2009年   122篇
  2008年   118篇
  2007年   108篇
  2006年   116篇
  2005年   92篇
  2004年   95篇
  2003年   75篇
  2002年   79篇
  2001年   66篇
  2000年   92篇
  1999年   77篇
  1998年   66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55篇
  1995年   59篇
  1994年   56篇
  1993年   55篇
  1992年   60篇
  1991年   51篇
  1990年   57篇
  1989年   42篇
  1988年   37篇
  1987年   45篇
  1986年   35篇
  1985年   31篇
  1984年   48篇
  1983年   49篇
  1982年   21篇
  1981年   18篇
  1980年   18篇
  1974年   19篇
  1959年   17篇
  1958年   19篇
  1957年   20篇
  1956年   20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31.
本文根据1996年“中-法合作东海计划”在冲绳海槽中西部边缘区所取柱状样岩芯沉积物粒度分析资料,对该区沉积物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火山沉积和富含生物的半远洋深海软泥沉积是本区的主要特征。以481cm为界,上、下两层沉积物截然不同,可能是沉积物的来源不同或者是水动力条件的差异。该区主要受火山活动的影响,其次是黑潮、大洋风暴  相似文献   
32.
茶皂素对几种鱼类和对虾的毒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研究以茶皂素类作为“清池剂”,试图解决对虾养殖的基础和应用技术问题。试验结果表明:对虾对茶皂素和油茶皂素有较高的耐受力;茶皂素与油茶皂素均具鱼毒活性,油茶皂素则较强。鱼种不同,中毒反应也略有差异;两种茶皂素的鱼毒速度快,在致死浓度时16h内出现中毒死亡,毒性降解也快,浓度为5×10~(-6)时40h后不再引起鱼类中毒。  相似文献   
33.
杭州湾海蜇是繁殖、生长于杭州湾水域的群体,也是该海区的主要捕捞对象之一。作者于1977—1981年对杭州湾海蜇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生长、发育、繁殖等作了较全面的调查,为合理利用海蜇资源以及为人工增殖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34.
胶州湾女姑山水域夏季赤潮高发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 1998年 5~ 8月夏季赤潮高发期间 ,胶州湾女姑山水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种群组成特征和演替变化对赤潮的发生和种群变动特点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夏季女姑山水域的浮游植物主要由硅、甲藻组成 ,硅藻在细胞和物种丰度上都占优势。浮游植物优势种在调查期间出现明显的演替现象 ,水温的升高和营养条件的变化是引起物种演替的主要原因。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在夏季呈明显的增长趋势 ,从 5月份 6.3× 10 5个cell/m3 增至 8月份的 6.7× 10 6个cell/m3 ;其中 ,由于赤潮的爆发 ,细胞丰度的最高峰出现在 7月份 ,为 1.5× 10 7个 /m3 。在赤潮爆发期间 ,赤潮原因种高齿状藻和中肋骨条藻发生了明显的演替现象 ,不同细胞大小的优势种和营养条件的变化是发生物种演替的主要原因。叶绿素a的浓度和细胞丰度的变化共同反映了赤潮发生的全部过程。  相似文献   
35.
大洋铁锰结壳的地球化学与古海洋环境示踪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主要回顾近年来铁锰结壳在深度定年、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及Sr,Nd,Pb同位素地球化学及其古海洋环境示踪方面的主要研究进展,并提出有关认识和展望。  相似文献   
36.
胶州湾口海底沙波的类型、特征及发育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多波束资料对胶州湾口的海底沙波类型、特征进行了研究,发现研究区主要有线性沙波(二维)、沙丘(三维)2种沙波类型。结合水流流速、海底构造和表层沉积物综合分析发现:海底沙波缓坡朝向与优势流向不完全一致,为强流作用的产物,在涨、落潮作用下均可形成;沉积物的多寡是研究区海底沙波类型分布的决定因素,海底松散沉积物较为丰富的地区形成二维沙波。在水动力强大的胶州湾口,沉积物多分布在构造低洼地带,使二维线性沙波的分布与海底断裂延伸方向一致。  相似文献   
37.
38.
一.引 言 赤道太平洋上层海洋环流的主要特征已被建立十多年了。1942年斯维尔德鲁普等人描述了中太平洋的表面流:往西流的北和南赤道流以及往东流的北赤道逆流。随后,南赤道逆流也被用表面动力高度图表示出来(Reia,1961),Cromwell等人(1954)发现了赤道潜流,从而对上述环流的描述进行了主要修正。Hisard和Rual(1970)发现了赤道潜流下面  相似文献   
39.
借用河流水力学顺直河道中有两个次生横向环流的假说来解释潮流沙脊的成因,水槽实验和实际观察也支持了这一观点.正是这一次生的纵轴横向环流(即螺旋流)将泥沙从沟槽带向脊顶,建造了大致与潮流方向平行的潮流沙脊.根据底质粒度成份和分布特点.可分为粗底质沙脊和细底质沙脊两类.前者组成物质偏粗,底质分布为脊细槽粗,后者组成物质偏细,底质分布为脊粗槽细.这是因为影响颗粒起动流速的主导因素不同,前者以重力为主,后者以颗粒间粘结力为主.它们都反映沟槽中流速大于脊顶处流速.  相似文献   
40.
一种时空数据静态可视化表达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慧琼  李德仁  邵振峰  郑春燕 《测绘科学》2008,33(6):116-118,124
本文简要介绍了时空数据可视化的必要性,以及目前人们采用的时空数据可视化方法,并分析了这些方法的局限性,提出了一种将年轮(annual ring)作为时空载体,结合视觉变量对面状地物的属性数据进行静态可视化的方法。该方法将面状地物的同心环按照类似树木年轮的生长特征进行划分,作为空间和时间的载体,不同时期属性数据映射到相应的同心环中,同心环的厚度和色彩的差异揭示了属性数据的变化。最后以武汉市城市管理网格化平台的统计评价数据为例实现了对比率量表数据的时态可视化表达。本文所提出的静态时空可视化方法将面状地物的空间、属性和时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克服了以往静态可视化方法中时间-空间、时间-属性相分离的不足,试验证明了这种方法在实践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