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8篇
  免费   223篇
  国内免费   277篇
测绘学   97篇
大气科学   167篇
地球物理   199篇
地质学   538篇
海洋学   195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33篇
自然地理   141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1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92.
湘黔地区震旦纪菌藻硅质岩特征及形成机理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夏文杰  彭军 《矿物岩石》1993,13(3):21-28
湘黔地区震旦纪菌藻硅质岩化学成分纯净,硅质矿物含量95%以上,几乎都为泥晶—微晶石英,石英结晶度平均为6.35。岩石具菌藻生物结构,以纹层状构造为主。其中丰富的菌藻生物化石,按形态可划分为三种类型。岩石属原生沉积成因,二氧化硅的聚沉一方面通过菌藻有机体的硅化作用,另一方面是菌藻生物化学作用引起微环境变化而导致二氧化硅的聚沉。  相似文献   
93.
在1992年出版的《未来灾害学》(郭增建、秦保燕、李革平著)中,首次提出了滑坡与泥石流的定级公式。其中有静力级和动力级两类。静力级是滑坡和泥石流体积的两次对数再乘10;动力级是滑坡和泥石流动能的两次对数再乘10。  相似文献   
94.
长庆气田奥陶系风化壳气藏、气源研究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18  
戴金星  夏新宇 《地学前缘》1999,6(Z1):195-203
对10年来长庆气田奥陶系风化充气藏气源问题存在的不同观点(上古生界煤成气和奥陶系海相碳酸盐岩气何者为主)及相应的证据进行了总结和讨论,认为“奥陶系自生自储为主”的观点对地质和地球化学现象的解释存在疑问,包括用次要组分来判别混源天然气的主要来源,用不确切的端员气地球化学特征来计算混源比,对本溪组底部岩石的封盖性和下奥陶统碳酸盐岩的原始生烃潜力评价偏高,忽略了石炭系存在能够生成油型气的海相源岩。因此,长庆气田不能作为海相贫有机质的碳酸盐岩生成的大、中型油气田的实例。根据天然气及气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提出长庆气田奥陶系风化壳气藏气是以上古生界煤成气为主、石炭系海相源岩生成的油型气为辅的混合气。  相似文献   
95.
南海岩石圈结构与油气资源分布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南海是中国唯一发育有洋壳的边缘海,是世界四大海洋油气聚集中心之一。油气勘探表明,南海的油气田分布在北部、西部和南部陆缘沉积盆地内,而大中型油气田集中分布在西部海域盆地中,自北而南有莺歌海—琼东南盆地、万安盆地、湄公盆地、曾母盆地和文莱—沙巴盆地,且以含气为主,含油次之。此外,这一区域深水区还存在多个潜在的大型含油气盆地。研究发现,南海的油气分布与深部岩石圈结构有密切关系。在构造上,南海的含油气盆地位于岩石圈块体边缘或之上,受控于大型岩石圈断裂的发育与演化。在油气富集的盆地中,莫霍面显著凸起,与盆地基底形成镜像,地壳厚度最薄处仅数千米厚,热流值明显较周围地区高,热岩石圈厚度大大减薄。地震层析成像结果反映,这些盆地深部发育一条规模宏大的北西向上地幔隆起带,自红河口向东南穿越南海西部海盆,一直延伸到婆罗州东北部地区,在宏观上控制了南海的油气分布与富集。  相似文献   
96.
新疆晚古生代大陆边缘成矿系统与成矿区带初步探讨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5  
新疆地处中亚成矿域的中段,古生代大陆边缘增生明显、构造和岩浆活动强烈、矿产资源丰富。古生代大陆边缘成矿作用主要集中在两个时期,即以阿尔泰南缘为主的早中泥盆世和以天山为主的早石炭世。本文在综合研究及与境外对比的基础上,按照北疆地区晚古生代大陆边缘的构造动力学和成矿特征,将研究区大陆边缘成矿系统划分为:活动大陆边缘海相火山岩-盆地流体成矿系统,活动大陆边缘火山岛弧-岩浆活动成矿系统和被动大陆边缘沉积盆地-热水活动成矿系统三类。同时对形成于大陆边缘的成矿区带进行划分,主要包括:阿勒泰南缘晚古生代活动大陆边缘块状硫化物成矿带;阿尔泰南缘-东准噶尔活动大陆边缘卡拉先格尔岛弧斑岩铜金成矿带;东天山晚古生代活动大陆边缘铜钼锌成矿区带;西准噶尔洋内弧斑岩-浅成低温热液铜金成矿区带;西天山(伊犁地块)活动大陆边缘金铜成矿区带;塔里木板块被动大陆边缘沉积型铅锌成矿带。本文认为大陆增生与成矿作用的关系是矿床学和成矿系统研究的重要内容,成矿区带是成矿系统发生成矿作用的响应,而成矿系统是成矿区带形成的本质。  相似文献   
97.
副高边缘暴雨的多普勒雷达回波特征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多普勒雷达探测资料,对2003-2004年湖南省4次副高边缘暴雨的天气形势和雷达回波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4次暴雨过程的副高位置适当,高空有低槽,中低层有低空急流和低涡切变线,地面上有冷锋。在基本反射率图上,低槽暴雨有S-N向的窄带回波特征、冷式切变线暴雨有准W—E向的积层回波特征、暖式切变线有NE—SW向的积层回波特征,但每一次暴雨过程不尽相同。在多普勒速度图上常出现低空急流、冷暖平流、冷锋、逆风区以及高层大风核等特征,并常是几种特征同时出现,有利于强降水产生。  相似文献   
98.
利用卫星云图资料结合热带风场的变化,采用分级客观定量的计算方法,得到影响关键区内的云系像素值大小和云顶亮温。同时,结合该关键区内热带风场的变化,对云系是否影响广西进行预测,判断其对暴雨范围、强度、持续时间的影响程度,从而作出暴雨过程的预报。经过对1996~2002年4~9月169例暴雨个例的资料统计分析表明:在广西大范围暴雨过程中80%的云系叠加在西南风急流之上。云顶亮温在-70℃以下的云系像素值达到500时,就有大范围暴雨天气过程的可能。此结果应用到日常预报业务中,对提高暴雨预报准确率有较大帮助。  相似文献   
99.
地球物理灾害链有关物理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对地球物理灾害链的致灾机理,地震引起的放气范围、放气时间过程的计算方法,以及地气耦合致灾模式,进行了讨论和分析。分析结果认为,巨灾大都是多种因素迭加和强化的结果。由于单学科往往提出的致灾因素有限,所以预测效果不甚理想。要多学科从多种因素上去研究,才能改进大灾预测手段和方法,最后达到灾害链全链预测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0.
2005年6月广西特大致洪暴雨过程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2005年6月18-23日广西特大致洪暴雨过程的环流形势和影响系统分析,认为造成这次暴雨过程的主要原因是:在大气环流出现异常的背景条件下,孟加拉湾季风低压活动超常活跃,季风爆发所输送的充沛水汽不断向广西上空输送,与准静止维持在华南上空的长云带及中低空切变相遇,先后生成了7个中尺度暴雨云团持续影响了广西,这些强暴雨云团生命史最长达到30h。与通常的暴雨过程相比,这次暴雨过程的中尺度暴雨云团具有生成个数多、生命史长、活动范围集中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