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8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94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3年   2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3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41.
东准噶尔成矿岩岩浆隐蔽爆破作用与成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喻亨祥  林锦富 《地质论评》1999,45(6):646-653
新疆东准噶尔地区乌伦布拉克铜矿、老山口铜-铁-金矿两地皆存在花岗质岩浆隐蔽爆破作用。前者形成了与潜火山英分玢岩侵入体密切伴生的英安玢岩质隐爆角砾岩,后者形成了与潜火山闪长玢岩侵入体相伴生的闪长玢岩质隐爆角夺和闪斜煌斑岩质隐爆角砾岩。岩浆隐蔽爆破作用是伴随该区华力西中晚期-晚期地槽褶皱造山运动而发生的一种超浅成岩浆作用,基与铜、金等金属成矿的关系密切;与其有关形成了隐爆角筒型铜(金)矿和破碎带蚀变岩  相似文献   
42.
喻亨祥  刘家远  林锦富 《矿床地质》1998,17(Z3):625-628
新疆东准噶尔地区,在华力西造山运动晚期,形成了成因归属殊异、成矿专属性迥然不同的两类花岗质成矿岩浆建造。形成于造山晚期拉张、松驰构造环境下的A2型碱性花岗岩与锡成矿密切相关,并构成了自成体系的锡矿床系列。形成于造山晚期挤压、聚合构造环境下的 中酸性浅成侵入岩类与金、铜成矿密切相关,并分别构成自成体系的金矿床系列和铜矿床系列。  相似文献   
43.
端砚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为更好地进行保护,采用ICP-MS详细研究了端砚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结果显示,样品稀土元素含量高于全球平均大陆上地壳(UCC)和澳大利亚后太古宙页岩(PAAS)的平均值,稀土元素分布模式显示LREE富集、HREE平坦和中等Eu负异常的典型后太古宙沉积岩特征.样品过渡族元素Cr、Co和Ni含量...  相似文献   
44.
40~25 Ma之间通常被认为是拉萨地块特别是藏南冈底斯带岩浆活动的间歇期,与新特提斯洋板片断离后印度-亚洲大陆的硬碰撞有关.对出露于冈底斯东段南缘的冲木达石英二长岩-花岗闪长岩及相关的闪长质包体进行了锆石LA-ICPMS U-Pb定年和主微量元素、Sr-Nd同位素和锆石原位Hf同位素研究.年代学分析显示,侵入岩及其包...  相似文献   
45.
朗达铜矿处于雅鲁藏布江弧―陆碰撞结合带的北侧、冈底斯陆缘火山―岩浆弧南缘,属于贡嘎―加查EW向铜多金属成矿带;产于喜山期中酸性岩浆岩的断裂带中。目前发现的2条矿(化)带呈脉状、透镜状、似层状产出,且受矿区近EW向或NWW向的断裂控制。矿石构造主要以条带状、脉状及角砾状为主,部分聚合体为斑杂状或浸染状。通过对矿区地质、矿体及矿石特征仔细分析后,认为该矿床主要受构造、岩浆热液控制,且具备良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46.
西藏索县沙仁嘎铅锌矿产于上三叠统夺盖拉组地层中.目前已发现的4个矿(化)带呈透镜状、脉状、似层状产出,且受矿区近东西向和北北西向的断层控制.矿石组合为铅+锌+银,矿石构造以网脉状和块状集合体为主.通过对矿区地质、矿体及矿石特征分析后,认为该矿床主要受地层、构造因素控制,且具有良好的找矿远景.  相似文献   
47.
粤中三水盆地长坑赋金硅质岩主要呈层状分布于下石炭统梓门桥组生物碎屑灰岩与上三叠统碳质泥岩(或下石炭统梓门桥组粉砂岩)之间,厚度1—50m,主要由层状、块状及角砾状硅质岩组成。金矿主要呈细脉浸染状产于角砾状硅质岩中。长坑赋金硅质岩层具纹层状构造特征,在其中发现放射虫、微体古生物化石,角砾长轴与硅质纹层平行分布,含有草莓状黄铁矿,这些特征以及长坑金矿床与富湾银矿床成矿时代等资料都表明长坑金矿赋金硅质岩不是简单热水沉积或热液蚀变作用形成的,而是多次硅化作用的产物,至少经历了热水沉积硅化、成岩硅化、金矿成矿热液蚀变硅化及银矿成矿热液蚀变硅化作用的叠加。热水沉积硅质岩形成富金矿源层,为成矿提供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48.
49.
王秀璋 《地质论评》1979,25(1):32-35
超变质作用形成的矿床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产在变质岩中尤其是前寒武纪变质岩中的大部铁、金、硼、部分稀有、非金属矿产与超变质作用有密切的成因联系。因此,研究超变质成矿作用具有重要意义。超变质作用是指区域变质作用的高级发展阶段。当高中级变质岩遭受进一步改造,在温度增高出现重熔并有岩汁参加的条件下,可形成各种混合岩、成分  相似文献   
50.
粤西长坑金银矿床成因的硫,铅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长坑金银矿床是近年来国内发现的矿床新类型,金、银既共生于同一矿床中又分别构成独立矿体;金、银矿体在硫、铅同位素组成方面存在明显差异,金矿体铅同位素组成与围岩铅相似,表明金、银在成矿物质来源或成矿过程方面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