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5篇
测绘学   2篇
地质学   39篇
综合类   10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研究目的】 全球变暖是当今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碳中和与绿色低碳转型作为应对这一挑战的必由之路,已在全球形成共识。地球系统科学为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提供了重要的地学解决方案,中国西北地质调查如何在碳中和战略中找到主攻方向和工作方法是亟需解决的问题。【研究方法】 本文综述了地质工作在碳中和进程中的主要工作方法,统计分析了中国西北在碳中和减排和增汇两大基本途径上的资源优势,提出了碳中和背景下中国西北地质调查服务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建议。【研究结果】 中国西北地区拥有丰富的天然气、地热能等清洁能源,以及与新能源相关的关键矿产等资源优势:天然气地质资源量约为313991×108 m3,占全国的34.78%;地热能分布广泛、类型丰富,其中青海共和盆地静态干热岩资源总量达8974.74×1018 J;锂、钴、镍和铀矿等清洁能源相关的关键矿产资源均居全国前列,锂矿储量约占全国总储量的60%,钴矿储量约占全国总储量的40%,新疆是中国最大的铀矿生产基地。而且,西北地区生态类型和地表基质层类型丰富,碳库现存量和增汇潜力巨大,同时拥有大量适宜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arbon Capture,Utilization and Storage,CCUS)选址和地质储能的优质空间,是中国通过增汇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节点。【结论】 中国西北地区可为碳减排、碳增汇路径提供有效资源支撑,西北地质调查工作应立足实际,发挥专业优势,在推进天然气资源调查、攻关地热资源开发技术、加强关键矿产全生命周期研究、试点地表基质层与生态地质综合调查、开展CCUS相关的地下空间调查,以及建设碳中和相关的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库六个方面持续发力,为实现碳中和目标提供重要的地质解决方案,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32.
周平  唐金荣  施俊法 《地球学报》2016,37(S1):86-94
“UNCOVER”计划是澳大利亚科学院为了应对找矿发现成功率下降, 维持国家矿业繁荣而开展的一项综合性地学研究项目。该计划由1个勘查地学研究网以及盖层属性研究、岩石圈结构研究、成矿过程演化模拟及矿物质运移印迹等4项行动构成, 目的是通过号召澳大利亚科学家在一个创新的、结构化的和全国协调的战略联盟中开展合作, 提升澳大利亚覆盖区的找矿成功率, 为澳大利亚矿产勘查创造竞争优势。该计划吸引并调动了勘查行业、大学研究团体、政府地学机构和合作研究中心等多方力量的参与, 是“产学研”的典型代表, 其做法值得思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33.
本刊讯 10月21日,国土资源部党组书记、部长、国家土地总督察姜大明赴山东省青岛市调研青岛海洋地质调查研发平台. 姜大明指出,国土资源部党组着眼国家战略和发展大局,制定了以向地球深部进军为统领,全面实施深地探测、深海探测、深空对地观测和土地工程科技的“三深一土”科技创新战略.其中,深海探测战略重点是围绕“进入深海—认识深海—探查深海—开发深海”这一主线,突破制约深海探测能力的核心关键技术,抢占深海科技制高点.  相似文献   
34.
国外军事地质工作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金荣  杨宗喜  郑人瑞  李鹏远  周平  金玺 《地质通报》2016,35(11):1926-1935
军事地质伴随着军事活动而生,并伴随军事活动和地质科学的发展而发展。通过对国外军事地质的发展历史和现状进行系统的研究,将国外军事地质分为早期孕育期、快速发展期和稳定发展期3个阶段,介绍了国外在军事工程地质、军事水文地质、军事矿产地质、军事海洋地质、军事地球物理和军事遥感地质六大研究方向取得的进展,总结了国外军事地质工作的3个特点,分别为军民共同推进军事地质工作、地质工作与国防建设统筹部署,及军民联合攻关技术成果双向转化应用。提出了未来军事地质的三大趋势,大数据和云计算将成为军事地质工作的重要支撑技术、军事地质将由资源保障走向空间拓展、现代军事地质的保障工作由国内(局部)扩展到全球(全时域),为中国国内军事地质工作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35.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对商业性矿产勘查工作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但由于各国国情不同,在矿业发展周期的不同阶段,政府加强矿产勘查所采取的措施也不尽相同。国家矿业发展的兴盛期,政府加强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地质调查工作,实施一系列大型公益性地质调查计划或矿产勘查促进计划,获得大量新的基础地质信息和勘查信息,有效地促进矿产勘查工作,提高提供信息服务的能力。而国家矿业不景气时,则采取国家投资(基金)、补贴或减税等过渡措施,促进筹资和引资,保持稳定的矿产勘查投入,创造良好的矿产勘查发展环境,从而推动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详尽分析了国外政府在加强矿产勘查中所采取的有力措施,从中总结经验,为中国矿产勘查工作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36.
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正在疯狂肆虐,矿业也难以独善其身。金融危机导致矿产品价格全线跳水、矿业公司股价大幅下跌、矿产品需求下降。矿产品价格大幅下跌是矿产品价格在挤出泡沫之后的一种理性回归。矿业发展自身的规律与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的相互叠加、相互影响,加速了此轮矿业繁荣周期的终结并开始了走向下行期的步伐。金融危机给矿业带来了挑战与机遇,但机遇远大于挑战。对此提出如下建议:改善中国矿业投资环境,调整矿产品进出口政策;培育大型跨国矿业公司,提高竞争力;建立国外资源储备基地,吸引海外地质勘查人才;重新审视和再认识地勘基金的定位;抓住有利时机整合资源,促进矿业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37.
关于找矿模型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矿床类型是建立各类矿床模型的地质前提,矿床模型的应用方向是建立模型的关键,经验模型与理论模型交叉与融合是建立矿床模型的核心.这3条是矿床模型研究中必须坚持的原则,也是建立找矿模型的重要原则.它基本明确了找矿模型的定位和建设方向.所谓找矿模型,不管其成熟度如何,均以经验模型与理论模型的各类信息的兼收并蓄为基础,以找矿为目...  相似文献   
38.
世界地质调查工作发展趋势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施俊法  唐金荣  周平  郑军卫 《地质通报》2014,33(10):1465-1472
当前,全球经济增长乏力,矿产资源需求增速放缓,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矿业进入深度调整期,地质调查工作需求驱动力发生了重大变化。在这种背景下,世界地质调查工作发展呈现新趋势:1树立"大资源"观,加强关键矿产的调查评价。矿产资源研究呈现从传统到新兴矿产、从浅部到深部、从一般性研究到矿产资源全生命周期研究;基础地质从一般性填图信息到深度信息挖掘转变;2树立"大地质"观,推进地球关键带地质调查;3树立"大数据"观,推进信息技术与地质调查工作深度融合。中国地质调查工作改革必须尊重地质工作规律和经济工作规律,树立"大地质"、"大资源"、"大生态"、"大数据"的理念,加强地质调查工作的顶层设计,紧紧抓住关键空间、关键矿种、关键技术,推进地质调查工作的结构调整与转型,以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39.
澳大利亚南澳州政府在《南澳州加快资源勘探计划》中宣布,将在2009年之前增加1500万澳元的投入,用于加快当地矿产资源和油气资源的勘探.据澳大利亚官方数据,2002~2003年南澳的勘探费仅为3600万澳元.  相似文献   
40.
“一带一路”矿产资源分布与投资环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唐金荣  张涛  周平  郑人瑞 《地质通报》2015,34(10):1918-1928
"一带一路"行动倡议是新时期中国扩大对外开放、推动经济发展、提升国际地位的重大战略部署,矿产资源领域的发展合作在全球性和区域性的经济合作发展中起基础性和先行性作用。在研究"一带一路"沿线区域的地质矿产背景、资源潜力、矿产资源分布及特点、矿业投资环境的基础上,对中国与沿线国家开展矿业合作的前景进行了分析,认为该区域不仅与中国具有良好的资源互补性,而且矿产勘查开发及投资空间潜力巨大,但面临诸多风险。为此,一方面要加强地质矿产部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尤其是要加强基础地质调查、资源潜力评价、信息数据共享,以及共同参与矿产资源治理方面的工作;另一方面中国企业要创新经营模式,提高社会责任意识,践行"互惠共赢"的发展理念,同时要注意传统与非传统风险的防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