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8篇
  免费   241篇
  国内免费   261篇
测绘学   157篇
大气科学   201篇
地球物理   163篇
地质学   763篇
海洋学   124篇
天文学   44篇
综合类   140篇
自然地理   118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86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71篇
  2010年   81篇
  2009年   79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83篇
  2006年   82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56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47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3篇
  1964年   4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4年   1篇
  1935年   1篇
  193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坦桑尼亚克拉通西北部的苏库马绿岩带是坦桑尼亚环维多利亚湖绿岩带重要的金矿聚集区。区内金矿化类型以含金石英脉为主,矿体的产出主要受剪切构造带控制。通过研究区域构造特征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认为苏库马绿岩带中玄武岩为弧后环境形成,流纹岩和花岗岩形成于陆弧环境,N--S向挤压作用和E--W向伸展作用是区域内主要的构造展布特征。建立了含金石英脉的成矿模式,表明具有金矿化作用的石英脉集中分布在EW、SEE、NE向剪切构造破碎带中,含金石英脉富矿体的形成经历了多期构造变形和成矿流体的叠加、富集作用。  相似文献   
62.
华北克拉通南缘鲁山太古宙基底的形成和演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鲁山地区保存和出露很好的太古宙基底岩石。文章报道了2件魏庄片麻岩的原岩年龄分别为(2867±5)Ma和(2768±5)Ma,变质作用时代分别为(2775±6)Ma和(2775±56)Ma。结合已发表数据,魏庄片麻岩原岩形成时代可大致分为2867~2928 Ma和2765~2768 Ma两个阶段;榆树庄片麻岩原岩形成于2829~2897 Ma、2752~2778 Ma和2723 Ma;斜长角闪岩原岩形成于2838~2845 Ma、2747~2794 Ma和2730 Ma。尽管三者岩性上存在差异,但原岩形成的期次和时代相当,指示它们在成因上可能存在联系。鲁山多地陆续发现2.8~2.9 Ga的岩石,表明该地区存在一定规模的中太古代基底。通过与胶东、霍邱等地对比,笔者认为华北克拉通南缘可能存在中太古代的古老陆块,其重要的初生地壳生长事件发生在2.9~3.0 Ga。  相似文献   
63.
2015年,广西下达精准扶贫工作方案,根据自治区党委、广西国土资源厅党组的工作部署,广西国土资源规划院党总支积极投身到精准扶贫工作中,先是委派1名干部到巴马县西山乡弄林村任为期3年的第一书记,随即成立工作队驻扎弄林村进行精准识别、认定等工作。2016年3月21~25日,该院党总支再次带领8名党员干部,深入该村进行调研,通过与村民交谈、村支书谈话和县政府相关部门座谈等方式,了解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状况及诉求。笔者结合弄林村的实际,对如何带领该村农民脱贫致富谈点认识。  相似文献   
64.
正天空下起了雨,浓密的黑云压得人喘不过气来。此时远离驻地5公里的山上,一群人背着沉重的样品慢慢的挪步下山。他们的脸上虽然显着疲惫,但是他们的眼神中依旧那么的神采奕奕,这就是我们最可爱可敬的地质人。地质人是可爱的,他们的可爱是因为对工作的一丝不苟,常常因为地质找矿的问题争得面红耳赤,不会一丝一毫的大意,因为有时一个疏忽就可能错过了一条重要的矿化线索。等问题解决了,他们的声音也小了,相视之后脸上同时露出了  相似文献   
65.
郭俊  马富财  杨文  成林强  李鹏  郭雪峰 《地质通报》2016,35(9):1517-1521
在内蒙古大青山地区逆冲推覆构造所截切的英安岩中获得锆石~(207)Pb/~(206)Pb表面年龄加权平均值为1870±19Ma,认为英安岩为华北克拉通古元古代末—新元古代一次裂解事件的产物.同时,据安山岩锆石U-Pb年龄谐和度(102)较好的锆石~(206)Pb/~(238)U表面年龄436±4Ma及英安岩锆石U-Pb年龄谐和度(104)较好的锆石~(206)Pb/~(238)U表面年龄153±2Ma和160±2Ma,表明大青山地区逆冲推覆构造存在构造复活或构造追踪现象。这一认识为大青山地区逆冲推覆构造的研究积累了新的资料,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66.
We describe organogenesis at a histological level in American shad (Alosa sapidissima) larvae from 0 until 45 days after hatching (DAH). Larval development was divided into four stages based on the feeding mode, external morphological features, and structural changes in the organs: stage 1 (0–2 DAH), stage 2 (3–5 DAH), stage 3 (6–26 DAH) and stage 4 (27–45 DAH). At early stage 2 (3 DAH), American shad larvae developed the initial digestive and absorptive tissues, including the mouth and anal opening, buccopharyngeal cavity, oesophagus, incipient stomach, anterior and posterior intestine, differentiated hepatocytes, and exocrine pancreas. The digestive and absorptive capacity developed further in stages 2 to 3, at which time the pharyngeal teeth, taste buds, gut mucosa folds, differentiated stomach, and gastric glands could be observed. Four defined compartments were discernible in the heart at 4 DAH. From 3 to 13 DAH, the excretory systems started to develop, accompanied by urinary bladder opening, the appearance and development of primordial pronephros, and the proliferation and convolution of renal tubules. Primordial gills were detected at 2 DAH, the pseudobranch was visible at 6 DAH, and the filaments and lamellae proliferated rapidly during stage 3. The primordial swim bladder was first observed at 2 DAH and started to inflate at 9 DAH; from then on, it expanded constantly. The spleen was first observed at 8 DAH and the thymus was evident at 12 DAH. From stage 4 onwards, most organs essentially manifested an increase in size, number, and complexity of tissue structure.  相似文献   
67.
穿地壳岩浆系统模型是近年新提出的一个全新的岩浆系统概念.聚焦山东东部早白垩世青山期穿地壳岩浆系统,在野外地质踏勘的基础上,结合火成岩年代学、断裂体系分布、大地构造学与地球化学的相关研究成果,系统探讨了不同性质火山岩浆的时空演化与分布特征.首先,在时间序列上,早白垩世青山期穿地壳岩浆系统,表现为酸性岩浆侵位-基性岩浆侵入-中性岩浆喷发的特征;其次,在不同的地壳深度,穿地壳岩浆系统有不同的表现,由深到浅,呈现岩基/岩株-岩脉岩墙-火山机构的变化;空间分布上,酸性岩体多位于古隆起区,火山机构沿深大断裂呈现串珠状分布.穿地壳岩浆系统的发育特征指示了青山期岩石圈的构造特征:岩体自身近E-W向展布,说明岩体侵入时的中上地壳的断裂体系主要为近E-W向,而岩体整体上沿着NE-SW向分布,说明了更深部断裂体系主要为NE-SW向,控制了整个区域构造的发育.早白垩世早期(莱阳期)区域发育的浅层构造断裂系统为早白垩世晚期(青山期)的穿地壳岩浆系统的发育提供了通道.早白垩世青山期穿地壳岩浆系统的发育伴随着区域热隆-伸展-滑脱作用,在此过程中山东东部青山期盆地格局形成.花岗岩抬升速率初步计算的结果表明山东东部地区早白垩世青山期的热隆速率略快于2.7~4.1 mm/a,强烈的"热隆-伸展-滑脱"作用是同期沉积盆地形成的主要动力学机制.   相似文献   
68.
田嘉铖  季建清 《地质科学》2018,(4):1499-1512
板块构造理论可以被认为是构造地质学研究的基本模型和框架。传统板块构造理论认为岩石圈板块在软流圈上方随软流圈对流发生运动,软流圈对流所需要的能量则完全由地球内部能量,如重力势能和放射性衰变产生的热能提供。但是近年来的一些研究证明了气候变化会对板块构造活动,如造山带活动产生直接影响。对传统的板块构造所需能量全部由地球内部提供这一观点做出了补充和更新。本文主要从两个方面对外动力作用可能影响板块构造做出分析,一是利用傅里叶分析证明了太阳辐射变化在构造活动,如洋中脊两侧地貌和火山沉积物中均能够留下记录;二是建立了一个简单的平面力学模型,探究洋流同大陆的力学作用会如何影响大陆运动特征。虽然这一模型忽略了很多因素,定量计算的结果本身并不具有很严格的数据绝对意义。但是这一模型的结果可以证明地球所有板块构造活动中释放的能量低于地球系统每年从太阳辐射中接收的能量,而且模型得到的大陆运动特征同现今实际观测下的运动特征存在一致性,洋流向大陆岩石圈传递的能量同地震活动释放的能量处于同一量级,从侧面可以证明洋流可能对板块构造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9.
塔中地区鹰山组为大型岩溶风化壳型油气藏。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与中下奥陶统鹰山组地层暴露时间短,导致表层岩溶作用弱,古岩溶河流欠发育。利用地震沉积学(地震切片技术)以及三维立体雕刻等技术,在鹰山组内发现了2套岩溶古河道系统,根据河道发育古地貌以及河道的形态将河道分为明河、暗河。通过岩性以及测井资料确定了不同类型河道的充填物,并对本区储层进行了综合评价:明河相关的储层,在暴露期大部分被泥岩充填,明河相关的储层发育区为不利区;暗河相关储层发育区,储集空间充填程度低、具有完整的储盖组合,结合已钻结果,证实为有利储层发育区。河道的发现为塔中地区碳酸盐岩储层成因提供了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70.
YML铁矿区位于几内亚福雷卡里亚省,富铁矿以条带状赤铁矿和铁角砾岩矿为主。矿区内共发育7条矿体,条带状赤铁矿体6条,铁角砾岩矿体1条。条带状赤铁矿体赋存部位多为向形地段,次级紧密褶皱发育,沿走向和倾向有逐渐变薄和尖灭的趋势;铁角砾岩矿体覆盖于地表,以风化壳的形式出现。矿床类型属复合类型,即海底热液喷气沉积叠加后期构造变质型+风化淋滤型。该区具备铁矿形成和保存的地质条件,且已发现具一定储量、品位较高的条带状赤铁矿和大面积的铁角砾岩分布区,区内铁矿找矿远景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