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21篇
测绘学   11篇
大气科学   26篇
地球物理   10篇
地质学   56篇
海洋学   19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4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41.
根据野外调查、土层厚度测定、室内粒度分析、CaCO3含量分析和微结构鉴定资料,研究了西安地区约8500aBP来气候变化与风尘堆积的变化。结果表明,西安地区全新世以来的气候与末次间冰期第1阶段气候相比具有频繁变化和变异特点;3100aBP以来风尘堆积与沙尘暴活动比75~10kaBP之间的末次冰期还要强,风尘堆积与沙尘暴活动强的原因主要是气候的变干。全新世黄土发育条件分析表明,黄土高原的黄土可以发育在冰期,也可以发育在与现代气候相近的间冰期,可以发育在冬季风占优势的气候条件下,也可以发育在冬、夏季风活动强度相近的条件下。全新世气候的不稳定性为预测未来长期气候变化带来了不确定性,深入研究全新世气候变异特点对预测未来长期气候变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2.
利用塔克拉玛干沙漠22个气象站(周边21个站和沙漠腹地1个塔中站)2005—2007年的逐时风记录数据,首先基于输沙势定义计算了2007年各测站的16个方位的输沙势;其次以内积相似度指数聚类分析为基础,再结合其空间分布特点,把该沙漠的动力输沙环境划分为5种类型:沙漠东部库尔勒型(西西南型)、北部新和型(偏南型)、西部策勒型(偏东型)、南部民丰型(东东北型)和一种特殊类型;其中策勒型输沙势最大、新和型最小;民丰型输沙势方向稳定性最好、库尔勒型最差;此外,输沙势的季节差异上(2007年为例),各测站春夏季(3~8月)的输沙势都很强,占年均输沙势的81.29%~98.79%,尤其是5月份占年输沙势的22.7%~56.8%,冬季(11月~次年2月)几乎无起沙风;沙漠合成输沙势年际变化表现为:输沙势变幅为±33%,输沙方向变幅为±9.6°,其中输沙势值变幅最大是阿拉尔站(±80%),方向变幅最大的是库车站(±24.4°)。  相似文献   
43.
介绍了电力接地线监测系统的规划、设计和实现过程.该系统基于B/S(Browser/Server)模式运行,包括智能接地监测仪、远程观测点和监控中心系统.电力线的接地状态由监测仪采集,并通过GSM短消息向监控平台传输数据.为确保系统的安全,系统中的关键数据进行了MD5加密.登陆用户对数据库的操作情况以日志文件的形式保存,支持智能模糊查询、数据备份及恢复.  相似文献   
44.
推导了在线性天线阵列中的9 种典 型角能量分布的空间相关性方程&即高 斯分布%高斯空间分布和均匀分布''其中 高斯分布是由高斯空间分布推导得到 的''空间相关性方程是空间天线&阵列几 何以及角能量分布的一个函数''分别对 在高斯角能量分布和均匀角能量分布下 的空间相关性方程进行了分析&将天线 间的距离和角能量分布的标准差作为参 数在^S3TS. 环境下进行了仿真''结果表 明,在一定范围内增大天线间的距离以 及角能量分布标准差可以减小天线阵列 空间相关性&改善系统性能-同时&在中 长距离内&高斯角能量分布更有利于提 高系能的性能''  相似文献   
45.
研究陕西旬邑下墙完整的晚新生代红土-黄土剖面后证实,磁化率也可以作为分析红土气候特征的一个替代性指标,但最好的办法是以磁化率为主,同时参考粒度、地球化学等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本区新近系红土的磁化率曲线特点是高频率、低幅度、短周期,第四系黄土-古土壤的则是低频率、长周期。结合岩性、古生物、粒度及地球化学等资料得出,新近纪的气候在总体暖湿背景下有凉干-暖湿的交替,而第四纪的气候则是在总体冷干背景下的冷干-暖湿的交替。进入第四纪的气候突变及之后的气候亚突变,主导因素是该时期青藏高原的剧烈隆升,北极冰盖的形成与扩大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6.
变速成图系统技术关键及其在塔中西部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变速构造成图是解决塔中地区低幅度构造问题和落实圈闭的方法之一,速度场的求取精度以及深度转换方法是变速构造成图的两个关键环节.采用层位反偏移技术使叠后时间偏移成果仅仅成为方便反射层位解释追踪的桥梁,避开了叠后时间偏移算法本身产生的偏移偏差和偏移速度不准造成的偏移误差对速度场建立与构造成图精度的影响;利用叠加速度反演进行逐层层速度求取,用三维空间射线追踪图形偏移技术把零偏移距时间域T0图进行空间偏移归位到深度域,生成深度构造图.  相似文献   
47.
景宁县地处浙南山区。全县国土面积1949.98平方公里。其中山区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84.48%。山高坡陡,残坡积物多。地形、地貌、地质条件复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雨量充沛。是浙江省南部的一个暴雨中心。是全省地质灾害多发县之一。现已发现需防治的灾害隐患点122个。涉及全县23个乡镇。威胁7431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其中“A”类隐患点为4个,“B”类隐患点10个,  相似文献   
48.
甘肃西山坪遗址生物指标记录的中国最早的农业多样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花粉、农作物种子和植硅石等农业活动生物指标记录研究, 结合高精度AMS14C测年, 重建了甘肃西山坪遗址5250 ~ 4300 cal a BP时段的农作物类型和农业栽培特征. 5100 cal a BP以来农业活动增强, 5070 cal a BP出现中国西北最老的稻作农业遗存. 4600 cal a BP左右针叶林突然消失和栗树扩张是先民选择性砍伐针叶树, 保留并栽培栗树的结果. 西山坪遗址4650~4300 cal a BP期间种植有粟、黍、水稻、小麦、燕麦、青稞、大豆和荞麦等8种粮食作物, 囊括了东、西亚2个农业起源中心的主要作物类型. 不仅证实小麦和燕麦早在4650 cal a BP已传播到中国西北地区, 也揭示了中国最早的农业多样化可能出现在新石器时代的甘肃天水地区.  相似文献   
49.
中国弱方更新世极端冷期冬季风的快速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鹿化煜  周杰 《中国沙漠》2000,20(2):194-196
对黄土高原中部洛川和西峰黄土堆积的“上、下粉砂层”进行了间隔5~6cm的详细采样,测量了800多个样品的粒度分布和磁化率值,根据沉积速率模式建立了一个相对独立的、较精确的时间标尺。结果表明,中国北方更新世极端冷期的黄土堆积记录了东亚冬季风频繁的和较大幅度的千年心度变化。冬季风加强事件一般持续1.8~2.4kg。亚轨道时间尺度冬季风绵可能原因是,在极端冷期赤道和极地所温差增大,纬向西风环流加强事件一  相似文献   
50.
在策勒绿洲一沙漠过渡带选取流动沙地、半流动沙地两个典型下垫面,采集下垫面地表0~1 cm沙样,利用梯度集沙仪收集风风沙流中垂直高度层中1~20 cm的沙通量,利用mastersizer2000分析所收集沙样的粒度。结果表明研究区风沙流挟沙粒度的垂直分布特征为:沙粒平均粒径随高度增加而减小,风沙流中沙粒的平均粒径小于床面沙粒平均粒径。其中粉沙含量随着高度的增加,其相对含量呈现幂函数增加,极细沙和细沙含量随高度的增加呈幂函数规律递减。风沙流中平均粒径(φ)值在3.58~3.81;分选系数集中在0.46~0.55,分选性较好;偏度值变化范围为-0.006~0.1,峰度变化值在0.94~0.96。半流动沙地风沙流中平均粒径小于流动沙地,分选性较好。平均粒径(φ)与分选系数、峰度和偏度均呈正相关,分选系数与偏度、峰态间呈现正相关,峰态与偏态之间呈现正相关。研究区沙粒主要以细沙、极细沙和粉沙为主,分选性较好,沙粒粒径分布符合正态。流动沙地较半流动沙地风蚀程度大,地表沙粒粒径粗。策勒地区地表风沙来源主要为风成沙,沙粒运动方式以跃移质为主,悬移质次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