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97篇
大气科学   12篇
地球物理   24篇
地质学   119篇
海洋学   28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81.
Corrosion is one of the main reasons to cause the operation accident of submarine oil and gas transmission pipelines. As the major corrosion pattern in submarine pipelines, the effects of corrosion clusters consisting of the adjacent corrosion defects on failure pressure are investigated through non-linear large-deformation finite element method. Typically, the failure behavior and limit strength of submarine pipeline with axial groove-groove corrosion defect pair exposed to internal pressure are analyzed. The effects of corrosion depth and axial spacing between a pair of corrosion defects on failure pressure are concluded. An interaction relationship for corrosion defects in pipelines, as well as prediction formulations for assessing the remaining strength of corroded pipelines are proposed. The expressions based on the proposed interaction relationship give more accurate results than the methods used in the existing design guidelines.  相似文献   
82.
Free spanning pipelines are suspended between two points on an uneven seaffoor. The variations of structural conditions, such as the changes in soil property, flow velocity, axial force and span length etc., directly affect working performance of the whole submarine pipeline system. But until now few researches have focused on condition identification for free span (CIFS). A method to identify the operational conditions of free spanning submarine pipelines based on vibration measurements i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Firstly, the ill-posedness of CIFS is analyzed in detail. Secondly, the framework for CIFS based on the nonlinear kernel discriminant analysis (KDA) is established. Thirdly, the internal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natural frequencies, normalized frequencies and frequency change ratios are studied. And then the condition feature vector for CIFS is extracted by use of the vibration measurements. Finally, the validity of the proposed approach is evaluated by a case study.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proposed approach can effectively identify each condition of free span when condition variation occurs even if under measurement noise.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is a promising tool for CIFS in real applications.  相似文献   
83.
蒙古西部呼伦陶勒盖地区花岗岩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靠近中蒙边界的内蒙古西部呼伦陶勒盖地区的中元古界和石炭系中产出数个花岗岩体,其中以英格特-巴格毛道岩体的出露面积最大,岩性变化显著,包括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和花岗岩,含有围岩的残留体,并被年轻的花岗岩和伟晶岩等侵入.以前的资料显示该岩体是晚古生代形成的,而其他红色的花岗岩和钾长花岗岩小岩体(如库楚乌拉和一连)是中生代形成的.SHRIMP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英格特-巴格毛德岩体的年龄为313±5 Ma,相当于晚石炭世.原定为中生代的库楚乌拉和一连两个红色花岗岩体的年龄分别为277±2 Ma和278±4 Ma,相当于早二叠世,而侵入于英格特巴格毛道岩体中的石英二长岩的年龄为130±2 Ma,相当于早白垩世.晚石炭世花岗岩具有IA型过渡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而早二叠世花岗岩具有A型花岗岩的特征,属于铝质A型花岗岩.晚古生代花岗岩的共同特征是均以具正的εNd(t)值(0.90~3.43)为特征,具有新生地壳的性质,是内蒙古西部地区陆壳生长的标志.而早白垩世石英二长岩的εNd(t)值为-8.71,指示岩浆起源可能以壳源物质为主,有地幔物质参与.  相似文献   
84.
利用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753站降水资料,澳大利亚气象局提供的RMM MJO指数资料和NEC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分析了2013年夏季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持续异常与MJO位相异常的可能联系。结果表明:2013年夏季长江中下游地区持续干旱期间,MJO位相分布明显异常,MJO东传停滞,长时间维持在第1、8位相;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北偏强。当MJO位于第1、8位相时,东亚高纬度地区的环流距平场呈现“西高东低”的分布特征,不利于西伯利亚地区的冷空气南下至长江中下游地区;当MJO位于第1位相时,副热带高压西北侧水汽主要输送至长江中下游地区,第8位相时,输送至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水汽异常偏少。总之,当MJO位于第1、8位相时,冷空气活动较弱,冷暖空气无法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交汇,同时该地区深厚的下沉运动从近地面一直延伸至对流层上层,不利于降水的发生,导致2013年夏季降水持续偏少。  相似文献   
85.
K-Ar和40Ar/39Ar定年数据质量评价与Q值提出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K-Ar和K-Ar/39Ar的定年测试质量的评价是正确运用测试结果的前提.过去的研究,多通过仪器测试的偏差和误差传递来评价测试结果可靠性和精度.MSWD和Probability的提出,给出测试的内外误差概念,因考虑了仪器和样品二者的匹配性而得到广泛应用.这也说明,影响K-Ar和40Ar/39 Ar的定年测试结果的因素可以是来自仪器设备,也可以来自样品自身的特性.本文由K-Ar和40 Ar/39 Ar的定年技术的原理、流程为出发点,通过对各个测试项的误差传递和对结果精度影响的数学方法评估,提出了影响测试精度的Q1和Q2参数,分别代表与样品有关的属性.Q1是样品钾含量、囚禁36 Ar的含量、以及样品40Ar/36Ar的初始比值的综合参数,是决定仪器测试中误差传递系数大小的重要影响因子.Q2是样品钾含量、囚禁36 Ar的含量、以及样品40 Ar/36 Ar的初始比值误差的综合参数,用来评价样品等时线年龄精度.在地质意义上,Q2是评价样品是否满足“同源、同时、封闭”特性的重要量化指标.根据这两个参数,可以判别测试数据质量优劣是源于测试仪器,还是样品属性.由Q1和Q2的分析可知,任何一项K-Ar和40Ar/39 Ar的定年测试都应该充分考虑仪器性能和样品属性,设计合理的测试流程是K-Ar和40 Ar/39 Ar的定年获得较高质量数据的关键.  相似文献   
86.
陈静  章锦河  刘泽华  周晶  杨璐 《地理科学进展》2013,32(10):1511-1519
作为现实旅游者分享旅游经历和情感的虚拟平台,旅游博客逐渐成为潜在旅游者出游决策的参考依据,已引起学术界和旅游管理者的高度关注,成为旅游研究新的重要对象。通过对国内外旅游博客研究的相关文献的梳理,从旅游博客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两个角度进行评析。在研究内容方面,目前国内外主要从博主、博文、博客技术等3 个方面进行研究。其中,博主研究包括博主的人口学分析、博文写作分析和旅游行为分析,博文研究包括博文对潜在旅游者的作用分析、对旅游目的地形象构建的作用分析及对旅游营销的作用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国外相关研究比较深入,而国内主要是借鉴国外研究方法进行实证研究以及旅游博客的营销作用分析。在研究方法方面,国内外主要通过网站搜集渠道进行信息获取,应用内容分析法与叙事分析法进行博客分析。最后,文章提出3点研究展望:① 在研究尺度方面,需加强不同时间和空间尺度的博文对比分析;② 研究内容方面,应拓宽研究视角,充分利用博客中的图片等有用信息,通过实地调研数据的佐证提高研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③ 研究方法方面,国内研究应该在引介国际前沿理论和研究范式的基础上增强区域性研究,构建中国特色的旅游博客研究体系。  相似文献   
87.
本文应用SHRIMP锆石U-Pb法对铜陵地区小铜官山石英二长闪长岩和沙滩脚石英二长斑岩进行了精确定年。小铜官山石英二长闪长岩锆石年龄为142.8±1.8Ma,沙滩脚石英二长斑岩锆石年龄为151.8±2.6Ma,表明它们的成岩时代为晚侏罗世。由于双扩散对流作用形成了带状岩浆房,因而总体上岩  相似文献   
88.
王慧平  李昕  周晶 《海洋工程》2017,35(1):71-79
已有的管道极限弯矩承载力解析方法忽略了截面的椭圆化变形,且假设管道截面达到全塑性抵抗力,这对于薄壁管道是不合理的。针对这些不足,在已有解析解的基础上,考虑管道截面塑性区的椭圆化变形以及管道轴向与环向材料的各向异性,推导了管道在内压、轴向力和弯矩联合荷载作用下的极限弯矩承载力解析解。并通过定义材料屈服后不同的广义模量,提出了管道极限弯矩承载力的上限解析解和下限解析解。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材料各向异性系数、径厚比以及初始荷载等参数对极限弯矩承载力上限和下限解析解的影响,并得到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89.
周晶  陈海山 《大气科学》2012,36(6):1077-1092
利用NCAR大气模式CAM3.1对中国区域近40年的极端气候事件进行了模拟试验;在此基础上, 利用1961~2000年中国区域452站的逐日最高、最低气温和降水资料, 从气候平均、年际变化和长期变化趋势等方面全面评估了该模式对中国极端气候事件的模拟能力。结果表明:(1)模式对中国区域极端气候指数气候平均态的大尺度空间分布特征具有一定的模拟能力;模式对极端降水指标空间分布的模拟能力较好, 而对极端气温指标的模拟较差;模式对极端气候指标的模拟存在系统性的偏差, 模拟的极端降水的系统性偏差要远大于对极端温度的模拟。(2)模式对极端气温指数的年际变化特征具有较强的模拟能力, 而对极端降水指数的年际变化基本没有模拟能力;模式模拟的各极端降水指标的年际变幅与观测存在较大的偏差。(3)模式较好地模拟出了暖夜和暖昼指数在中国大部分区域的增加趋势, 但变幅较实测偏小;模式对热浪持续指数长期趋势的模拟则相对略差。模式对极端气温指标长期趋势的模拟能力总体优于对极端降水指标的模拟。模式对极端降水频次和中雨日数长期趋势的模拟尚可, 但对持续湿期长期趋势的空间分布模拟较差。研究结果可为该模式用于极端气候的模拟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90.
滇西点苍山-哀牢山变质岩系变质时限研究   总被引:13,自引:7,他引:6  
点苍山-哀牢山变质带沿红河-哀牢山走滑剪切带呈北西-南东向展布,其主体由下元古界苍山群和哀牢山群深变质岩系组成,是滇西最显著的带状变质带之一。点苍山-哀牢山变质带的变质时限和山脉隆升时限由于缺乏精确年代学数据制约,一直存在不同认识。本文选取点苍山花岗闪长质糜棱岩(DCS-1),哀牢山墨江-元江段黑云母花岗闪长质片麻岩(SM07-1)和其侵位的同变形花岗岩脉(SM07-3)以及元江县城西北山前花岗质片麻岩(YJ)作为研究对象,并挑选出锆石颗粒(SM07-3)、黑云母(SM07-1-Bi,SM07-3-Bi)、白云母(SM07-1-Ms)、钾长石(DCS-1-Kf, SM07-3-Kf)和斜长石(YJ-Pl)以及基质(YJ-ma)进行精确年代学测试。花岗岩脉颗粒锆石U-Pb SHRIMP 加权平均年龄为30.8±0.3Ma(SM07-3, MSWD=3.27);其它单矿物激光40Ar/39Ar等时线年龄分别为13.1±1.5Ma (DCS-1-Kf, MSWD=2.9)、22.3±0.9Ma (SM07-1-Ms, MSWD=1.7)、21.9±0.7Ma (SM07-1-Bi, MSWD=1.3)、21.3±0.7Ma (SM07-3-Kf, MSWD=1.2)、22.7±0.8Ma (SM07-3-Bi, MSWD=2.4)、19.8±1.6Ma (YJ-ma, MSWD=19)和21.57±0.38Ma (YJ-Pl, MSWD=1.5)。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地质演化、野外观察和年代学资料,本文研究认为点苍山-哀牢山变质带的峰期变质变形时间为30Ma左右,此时山脉已开始隆升,在约20Ma和13Ma山脉分别经历一期构造热事件作用,揭示山脉经历快速隆升和冷却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